恒順眾生

  《普賢行願品》云:「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我們以大悲心來利益一切眾生,就能早證無上菩提;若尊重承事眾生,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那麼面對一切弱小的眾生,我們更應高抬貴手,放牠們一條生路。若家中菜蟲、蚊蟲、蟑螂、螞蟻、老鼠等,能不殺就不要殺;不要拍打殺害牠們,不要用毒藥毒殺牠們,也不要用黏紙來黏殺牠們。要先整修紗窗、門縫,廚房四處要常清掃整潔,食物儘量收藏在冰箱中。塑膠袋可套捉蚊子、捕蟑屋可誘捕蟑螂、鐵籠可捕捉老鼠,捉到了,可拿到屋外或遠處無人處去放生。或有人說,牠們會傳播病菌致病,但念佛人要深信因果,如果不會得的病,絕不會生那種病;如果會因不殺生而得病,那正好酬還宿債,一次總清償後,往生極樂就悉無障礙。我們不會因為殺死那些眾生,就能逃過因果上必得的疾病,君不見,常常有人在一頓飯局中間,就心肌梗塞而倒地。這些小動物,只為了一口飯吃,牠們也不知道自己帶著病菌,罪不致死,不必因為我們恐懼得病而殺生。我們若能「慈心不殺,具諸戒行」,才能上品蓮花生,早得清淨佛身。

  《金剛經》中云:「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我們為了幫助眾生往生極樂,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成佛,就必須先去除自己的我執我見我慢,才能調伏眾生的我執我見我慢,否則我們都是罪業深重、難調難伏、千佛難救的剛強眾生,想要利益眾生,又不降伏我執我慢,那不是在學「佛」,那是在學「我」,鬥爭豈有了時,氣死的比病死的還多。只有常住於無諍三昧之中,才能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修一切善法。寒山大士偈云:「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不須攻人惡,不須伐己善。行之則可行,卷之則可卷。」可行就行,不行就捲收不做。我們法性是平等遍一切處的,隨緣利眾不增減,不增不減隨緣了。若一定要怎樣,那是隨「我」在變,不是隨緣不變。普賢行願以大悲心為主,若不能熟稔念念無生,不能空四相,來調柔自心,可常觀察自己與一切眾生,皆很可憐,每人看似強悍能幹,人人孤獨的在承受種種的憂悲苦惱,無有止盡;滿肚子無奈,也滿腦子邪執來自我折磨,無法替代;眾生越是蠻橫作惡,將來自己越受苦報,業障難逃難避,輪迴無盡,痛苦亦無有了時。常以大悲心觀察自他,即可無諍無恨,不會忘失菩提心。維摩詰大士說,眾生有病,我亦有病。一切病皆由心造,由心感果,心病最難醫,若無佛出世作大醫王,講述佛經作良藥,我們眾生都無可救藥啊!

  我們學習菩薩道的宏法利生,大都常住在大悲心,用佛法來自救,也想要救親人、救一切眾生,才說要恆順眾生。菩薩道也常用「四攝法」來利樂眾生。何謂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及同事攝。

  一、「布施攝」,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人有難關,以財物幫他解決困難,是謂財施。財施後,眾生感恩,勸他念佛,眾生較能接受,是謂法施。或者,將錢財布施到一切能夠宏揚佛法的人事物之中,皆是法施。財施或法施皆能讓眾生身心安樂,所以也是無畏施。保護老幼,避免惡徒傷害,是無畏施。講解佛法,破除眾生心中邪執,解開眾生心中煩惱,也是無畏施。若從斷除一切眾生輪迴生死的憂悲苦惱而言,一切財施、法施,勞心勞力,乃至以器官、身命來布施,皆是無畏施。觀音大士有求必應,神通廣大,法界聖凡皆稱大士為「施無畏者」,一切佛,一切菩薩,也皆能施無畏,因為與我們同一法身故,能知能救。我們眾生得到不治之症及臨命終時,心中最是恐懼無助。若能在這段期間,鼓勵他念佛求生西方,並講說種種解脫知見,令他遠離一切佈畏痛苦,就是最有意義的施無畏者。

  布施不一定都需要用錢才行。《雜寶藏經》中,有說到無須用財的七種布施:「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三名言辭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出柔軟語,非麤惡言。捨身受身,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四名身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捨身受身,得端政身,長大之身,人所敬身;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是名第四果報。五名心施,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是名心施。捨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報。六名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己所自坐,請使令坐。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果報。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是名七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二、「愛語攝 」,我們這世上的剛強眾生,不喜歡也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教。有反省自覺能力的人極少,除非遭受極大苦難來折磨,才有一點覺悟。通常吃素的很少,不要認為學佛就要吃素,這樣,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一切佛法無法信受。若別人有真實德行,要多讚歎他,特別是要在別人面前,稱讚他的優良品德;不吝於愛語,才能攝服人心。念佛人絕不背後誹謗別人,各有因果報應,何需造口業?何況有些當事者的無奈,豈是外人能夠詳悉的。而稱讚就不同,就算我們稱讚時輕輕一句,被讚者仍然滿心歡喜。當我們要幫助臨命終的人,愛語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稱讚病人一生的善良及其他德行,我們也稱讚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說佛必定會來接引眾生。負面的思想一定要拋棄不提,以免擾亂病人的信心。記得,我父親臨終前約十幾分鐘,我姊夫告訴我說,有個親戚某某說我父親欠他三十幾萬,希望我知道,我說我會負責。我了知這是臨終之人業障現前的阻力,也可能是我父親無法言語的心結;我馬上附在我父親耳朵旁,告訴他說,所有的一切債務,不必擔心,我會負責償還,請他放心隨佛去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愛語對臨終之人最有影響力,能化阻力為助力,能提振往生者的信願,要多多利用來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佛國。

  三、「利行攝」,利行,主要是透過種種利益眾生的活動,來幫助眾生深入佛法,自利利他,悉皆提昇境界。例如成立助念團,讓參加助念的眾生,能夠有機緣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積聚福德;或者,建立講經說法的講座,使得聽聞佛法的眾生,各得妙解,深入經藏,具足智慧。還有舉辦念佛佛七、佛二、佛一,受戒、拜懺,短期出家,舖橋修路…等等,種種利益眾生的團體活動,這些都是以利行攝受眾生於菩提道上來精進。

  四、「同事攝」,處在同一生活環境之中,例如每個家庭的一家人,互相勉勵學佛念佛,即是同事攝;同樣修學念佛,求生極樂的道友,在生活上互相支援幫忙,義不容辭,皆是同事攝;若我們在安養院當義工,能夠鼓勵院中的老人家念佛,也是同事攝;在安寧病房當義工,宣導並幫助病人修持念佛,往生極樂,一樣是同事攝。因為相處在同一情境之中,眾生比較能夠互相信任、接受善意的建議。

  在學習菩薩道的六度萬行之中,遇到剛強的眾生,我們要如何才能常住無諍三昧,恆順眾生?

  一者「隨順因果」。印光大師言:「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後報則遲早不定。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轉變由心之義。」

  有時我們好心好意要提醒眾生,他卻認為你在挑剔他、責備他,因而反過來怒罵你,這就是宿業惡緣的呈現,我們要隨順因果,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有時,有些人知道你肯發心,邀你捐一筆大錢來作利益眾生的好事,你被說動了,捐款後,才發現他騙了你,也是有宿世的因緣果報,只能隨順。有時,有些人怎麼看,就是看你不順眼,你從沒對不起他,他還是無時無刻在誹謗你,這也是冤憎會的因果。

  所以,若想宏法利生,遇到宿惡魔障現前時,彌勒菩薩有偈云:「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除了深信因果,不作無謂鬥爭與解釋外,進一步,我們順此以無生法來修忍辱:若我過去惡業招感所致,我應默受消業;若是對方強橫為惡,是他不利,我應悲愍,如視顛狂之人。一切眾生因妄想而生,他本不生,我亦無生,哪個「我」能受傷害?沒有惡人惡境,請問,我們如何磨去認假為真的我執我見?若不去我執,又如何融入法界真如法性之中?很多有修有證的祖師大德,如廣欽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談,都認為:有種種違緣逆境來磨,才有道行可修,要視逆境如寶藏,可以去我執、除習性,也可修持戒,修忍辱,修夢幻觀,由苦惱中才能漸漸看破其虛幻無主,若知苦是虛幻,樂亦虛幻,苦樂虛幻,唯心所現,唯心所造,就知道一切無明苦惱自然虛幻不實,那麼就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了。所有的苦惱逆境,恰恰可轉為成就佛道的菩提資糧,是無價的珍寶。

  眾生以種種的非理性、惡意來對待我們,我們除了安住在無生法忍,不起貪瞋癡任何惡念來自害外;有時候,是佛菩薩在冥佑我們,點醒我們,阻絕我們將來的損失與災難;它在顯示與這個人所關的一切事物,不必再做,盡速遠離;我們的這些身口意是妄想執著,無法自利利他,應該止息不再做了。

  二者「隨順真如法性」。真如法性,無來無去,無形無相,無生無滅,我們如何來了解它?要知道,我們見聞覺知的所有妄念,皆不離真心,真心若無生,一切妄想皆無生。我們想趣入無生法忍,在念佛之餘,可多反覆練習下列這個方法,即北魏慧思大師在《諸法無諍三昧法門》中,教我們由觀呼吸去修無生觀:「先觀入息,從何方來,都無所從,亦無生處。入至何處,都無歸趣,不見滅相,無有處所。入息既無,復觀出息,從何處生,審諦觀察,都無生處;至何處滅,不見去相,亦無滅處。既無入出,復觀中間,相貌何似,如是觀時,如空微風,都無相貌。息無自體,生滅由心;妄念,息即動,無念,即無生。即觀此心,住在何處。復觀身內,都不見心;復觀身外,亦無心相;復觀中間,無有相貌。復作是念,心息既無,我今此身從何生,如是觀時,都無生處,但從貪愛虛妄念起。復觀貪愛妄念之心,畢竟空寂,無生無滅。即知此身,化生不實,頭等六分,色如空影,如虛薄雲;入息氣、出息氣,如空微風。如是觀時,影雲微風,皆悉空寂,無斷無常,無生無滅,無相無貌,無名無字,既無生死,亦無涅槃,一相無相,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名總觀,諸法實相。」無諍三昧,不是只有用來慈悲眾生,尊重眾生,善待眾生;我們更要以第一義般若空慧來貫穿萬法,令世間法與出世法一如,六度萬行中的種種善巧方便,皆回歸真如實相而融化,法門無量,而事事無礙,無生無滅,是謂隨順真如法性。真如之中,悉無知見來立知,不起人我,故能恆順眾生「隨順法性,無違無諍」,這是洞觀諸法空相,消弭人我對立,能夠如實知法與非法,離於二邊的中道智慧,所以,《龍舒淨土文》中云:「有淫女得道,文殊問云:如何不瞋?答云:見一切眾生不生。」就算眾生以怨報德,無端傷害我們,我們若回歸隨順法性,就知道我與眾生悉皆無生,不必妄動無明,為境所轉,如如不動矣! 猶如毗舍浮佛所說:「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普賢行願者,盡未來無量劫,要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佛國,也是要常住在大悲心來恆順眾生。我們要深信念佛法門,正大光明,毫無條件,五逆十惡之眾生,臨終至誠一念,亦蒙攝受。是故,只要所勸的眾生肯念佛,就生大歡喜,恆順眾生種種習氣眾生不吃素,就不勉強眾生要吃素,因為吃素與否,跟往生無關。眾生尚且貪念子孫福報來念佛,無法發願往生極樂,也是默然等待適當時機再鼓勵。我們瞻視病苦的親朋好友,不管勸人念救苦救難觀音菩薩或阿彌陀佛,也隨順人人的求生意志,而教眾生如此發願:「若我命不該終,願得到正確的治療,迅速健唐;若我壽命該終,願蒙佛接引,必生極樂!」當我們在眾生命終前或命終後助念,絕不嫌棄病患家屬的任何動作而背棄之。家屬不捨大哭,安慰他們哭聲儘量不要讓臨終或命終者聽到;有人要換命終者的衣服,也無關要緊,只要佛號不斷,亡者悉無障礙;有人請乩童起乩驅邪、猛摔鹽米,也無所謂,我們隨順風俗;有人要燒紙錢等,只要離遠一點,不妨害助念者的呼吸,亦皆無妨。

  因為我們深信一切唯心造,心即佛,佛即心,眾生在臨終前及命終後八小時內,仗佛願力,只要願生,必生極樂。仗佛慈悲,只要一念至誠,亦必蒙佛接引。所以,普賢行願,恆順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