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的收藏 (1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宣德時期的黃釉青花瓷器文物非常少見。是稀珍中之稀珍。

此《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真品尺寸:

口徑約20.2公分,高約7.2公分,底徑約7.7公分

 

此品宣德的瓷器鑑真的要點:

1.氣泡形態亦是宣德的「米湯釉」特徵。

2.此品圈足露胎處精淘麻倉土,摸起來柔滑如嬰兒皮膚。

3.此品青花楷書款是用蘇麻離青釉寫的,有錫斑及凹陷。

若用有錫斑及凹陷的蘇麻離青釉來落款,等於是百分百真品的身分證。

4.蘇麻離青釉的真品特徵明顯。

5.宣德龍紋的畫法也可鑑真。

 

但是仍然要排除落款上的蘇麻離青發色非真、以及錫斑是浮點在表面的偽造品。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黃地青花瓷器始創於明宣德朝,是低溫黃釉與高溫釉下彩青花瓷工藝相結合的產物。

其製作方法為在已燒成的白地青花瓷器上,在白釉處以低溫黃釉填滿,復入紅爐經850℃-900℃低溫烘烤而成。

清《南窯筆記》載曰「宣德有青花填黃地者」即指此工藝。

以後明各朝均有燒造,以成化、弘治兩朝燒制量為大。

清代康熙、雍正朝沿襲燒制黃地青花,器形紋飾更加豐富,此時的官窯青花器中尤以青花黃彩也就是黃地青花瓷器最為名貴。

(2018-09-07 由 瓷器鑑定真知堂 發表于收藏)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說:「明、清時期,由於黃色是至尊無上的皇家專用色,因此黃釉瓷器的燒造僅限於景德鎮御器(窯)廠,不見有民窯燒造,呈現出較強的皇家色彩。黃釉瓷器既可供皇帝、皇后、皇貴妃等日常飲食使用,也是皇家祭祀地壇的專用器。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澆黃釉瓷器和淡黃釉瓷器,宛如中國陶瓷百花園中的兩朵絢麗奇葩,其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值得後人不斷去研究和傳承下去。」

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創燒於明洪武時期,近年來在景德鎮窯址和南京明故宮遺址中皆出土洪武黃釉暗刻雲龍紋盤碗的標本,其製作是在瓷質澀胎上施以適量的鐵爲着色劑的黃釉,置於850度左右的窯里以氧化焰二次燒成,色澤與同時期的黃釉琉璃建築構件相同,由於是在澀胎施釉,故而稍覺粗糙,未有後世嬌黃釉之嬌嫩圓潤。明宣德時期御器廠上承洪武技術而竭力改進,重點改善施釉的質地,變爲在甜白釉面上施釉,以甜白釉之純淨映襯黃釉之妍麗遂得「宣黃」一項名品問世,開啓弘治嬌黃釉之先聲。其色清亮勻淨,透明度高,玻璃質感強,深爲內府所珍,更因其時技術初創,尚不穩定成熟,成造數量本來不多,流傳至今更是鳳毛麟角,彰顯出宣德黃釉器皿的尊貴和無比稀缺。

(2020-09-04 古玩藝術品熊琦)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稀世珍品〉大明宣德年製真品~「蘇麻離青“龍紋”青花黃釉大碗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這件觀音聖像是重約3555公克的田黃凍。黄金黄。

高約38.3公分、寬約9公分、厚約8公分。

它全身佈滿明清老件典型的的橘囊紋。

後面是如橘囊直切面的網狀紋

左右看去是 如白蘿蔔橫切面的絲狀紋。

用30倍放大鏡細看, 全件肌理呈現密如髮絲、細如蠶絲的的細蘿蔔紋, 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 如新出蘿蔔去皮。好美!好細緻!

石質顏色有濃淡層次,背部最濃,橘皮黃。 若自然光穿照,泛紅寶光燦爛。

田黄石大多微透明,肌理蘿蔔絲紋隱現,細細品賞,饒有情趣。

質地粗劣者 謂之“硬田‘;色澤純潔,透明度強者 謂之”通靈“,屬田黄凍。

田石鑑賞家林文舉認為用可見光透照 真品田黃石的石心,它皆有泛黃泛紅之光,寶氣燦爛。田黃凍更明顯。此件拍照皆在陰天的自然光下,就普泛紅光,寶氣燦爛了。 這就是田黃[六德]中的“温”。

〔田黃的礦物成份有斜绿泥石、地開石、珍珠陶石、滑石…等等,有各種礦物的組合不同。絕不是「鑑識田黃」中王敬之所說的~只有地開石一種。〕

〔如何鑑定田黃〕

田黃石是由壽山石二次生成的,在千萬年以前,由於地質、氣候等因素使得壽山石脫離山體,從山上滾落到壽山村前的那十平方公里大小面積的田地裡,由壽山溪水和泥土中的特殊元素長期浸沁而成。

這些山石在滾落的過程中反覆碰撞,形成眾多的微細的裂縫,經過百、千萬年溪水與泥土中特殊元素輝銻礦氧化物、氧化鐵、二氧化錳、有機酸等等的浸沁,就形成了田黃石所特有的紅格紅筋。 紅格及紅筋本是壽山石從山體滾落後所形成的粗、細裂隙,經過壽山溪流域中獨特的水土元素的長期混合浸填(氧化鐵充填細裂紋),使得大部分裂縫被結晶彌合而成為「隱裂紋」,形成了田黃石裂隙自然癒合的現象。「紅筋格自然癒合」也是壽山田黃石的一種真品的特徵。

這些田黃印,往往我們將有許多粗線紅格的拋光面放平它,來察看其平面的反光,完全看不到裂痕,甚是奇特。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如何鑑定田黃

古代人將老坑田黃(凍)石的紅格、紅筋看成是礦石的缺陷,所以,雕刻的時候往往都會雕刻一些小圖案來掩蓋它們,但是,刀痕背後仍然可以看得出紅格、紅筋的存在。

紅格紅筋是判斷田黃的特徵重點。

田黃是從山上滾落下來, 滾落的旅程長遠,氣勢兇狠,所以它的紅格必定深又長,癒合起來就感覺是一條線往裡伸。所以,田黃紅格的特色是有深度,深沈,不是用別種壽山凍石的裂紋來偽造染紅的膚淺、暈散。

紅格就是指田黃石上粗一點深紅色的裂紋。紅格,別種壽山石有的也有,也可染色造假。

紅筋,就是田黃石上的細若遊絲,類似嬰兒身上的毛細血管的紅色細小裂紋。

它往往夾雜在田黃石的礦紋肌理中,有隱有顯,有長有短,渾然成一體。

紅筋是田黃石百萬年以上浸沁在溪水土中形成的血絲,它無法仿造。

有些壽山石也有蘿蔔紋,有些格可染紅。所以「蘿蔔絲紋」及「格」不是絕對的標準,

老件田黃大多去皮,皮也非絕對標準。只有「紅筋(血絲)」才是田黃的絕對特徵。

不是每件田黃都有,只有浸泡田水年代較久的田黃及田黃凍才有血絲,是比蠶絲還細的紅筋。

換句話說,有紅筋(血絲)的礦石,全世界只有福建壽山的田黃才有此特徵,有紅筋(血絲)的必定是田黃真品。

其中〈紅筋〉這個特徵就成了辨別是否田黃石的一個最重要、也最容易掌握的鑑別之絕對無誤的標準。

可以這樣認定:有紅筋的一定是田黃(凍)石;田黃紅筋的特色是綿綿密密,它都跟田黃本身的礦肌細紋一前一後交織在一起,而田黃凍及近凍品特別多!

沒紅筋的壽山石,可能是田黃,也可能不是田黃,

必須由其他標準如石皮真假、紅格、蘿蔔絲紋形態(在日光、燈光透視下可見)及田黃的六德(細、結、溫、潤、凝、膩)等等來綜合研判。

這個田黃凍印章,酸化的年代較久,紅筋也是氧化鐵滲化的年代較久才生成的。

有些石肌極為細緻,在印章的四方邊緣稍微逆光三十倍放大鏡細看,可看到極細欲化的密密麻麻小蘿蔔絲跟極細的紅筋(小血絲),一配一的交纏在一起。

田黃的礦物成份有斜绿泥石、地開石、珍珠陶石…等等,有各種礦物的組合不同。

田黃石有老坑與新坑之別,一般來說,明、清朝去皮的老印,民國之前 出土的稱老坑田黃,而近代出產的稱為新坑田黃。

人們都認為老坑比新坑好。那是因為老坑質地細潔、溫潤,膩凝,大都有紅格、紅筋,蘿蔔紋清晰可辨且纖細而綿密,大多是橘囊紋或冬瓜內心紋。

傳世老坑田黃因為年代久遠的,多有一層可愛的"皮殼"(俗稱包漿),顯得古意盎然 ­。 這件是老坑田黃凍。老坑田黃凍的特點:熟透了。

另外,田黃真品內部的其他特徵之一,就是「黑斑點、黑芝麻、黑針。」

源於高山壽山石母體滾落在壽山溪田中,其中田黃石的礦裂及較鬆疏的礦質都受到土壤、泥炭土和煤炭中腐植質(黃腐酸及腐植酸)的浸沁,這些有機酸成份有碳、氫、氧、氮、硫、磷等,也帶有金屬或礦物質的正電荷,久而久之,「黃腐酸」浸沁白色、灰白色或肉紅色的地開石及珍珠陶石(田黃的複合礦物成份之二大類)成為黃色及橘紅色的田黃(凍)石。而黑色有機物的「腐植酸」就將田黃(凍)石中的脆鬆點浸透成黑點、黑針或黑斑,在田黃真品中很常見,是瑕疵的石病,也是鑑真的特徵之一,幸勿忽視。

〔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 石巢先生的[印石辨]中蘿蔔紋之六種形態(在日光、燈光透視下可見):

1像蘿蔔削皮後內層紋理,網狀長眼,由密而疏。

2像糯米粽子蒸熟後,米粒似化未化形狀。 有時也成條紋狀。

3網眼較圓,又斷續分散分布。

4如冬瓜內心紋,或明或暗,規則分布。

5如水波紋狀。

6基本上不見蘿蔔紋,僅有少數網狀紋,是最上品者。

〔田黃的六德〕:

(1)細:指質地細密,如嬰兒的皮膚。

(2)結:內質脂密有光澤。

(3)溫:與人有相親的寶氣,無火氣。

(4)潤: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潤,如露之欲滴。(水頭足)

(5)凝:指凝靈,如半透明的凍狀。

(6)膩:指肌里油溢,如油之欲滴。其他石頭,沒有這種油膩感。

田黃的礦物成份有地開石、珍珠陶石等,田黃凍裡的珍珠陶石較多。

田黃的比重2.6克/cm3, 摩爾硬度為2.5—2.9度。與人指甲硬度差不多。

 

〔不要誤認田黃只有地開石一種〕

田黃石是由壽山石二次生成的,在千萬年以前,由於地質、氣候等因素使得壽山石脫離山體,從山上滾落到壽山村前的那十平方公里大小面積的田地裡,由壽山溪水和泥土中的特殊元素長期浸沁而成。

既然是高山壽山石滾下壽山溪中,那麼,如高山壽山石之各種礦質,田黃的礦物成份有斜绿泥石、地開石、珍珠陶石、滑石…等等,有各種礦物的組合不同。

絕不是「鑑識田黃」中王敬之所說的~只有地開石一種。

這些山石在滾落的過程中反覆碰撞,形成眾多的微細的裂縫,經過百、千萬年溪水與泥土中特殊元素輝銻礦氧化物、氧化鐵、二氧化錳、有機酸等等的浸沁,就形成了田黃石所特有的紅格紅筋。

(田黃紅筋)

紅筋是比頭髮細的紅色絲線。它遍布、藏在礦石中,溶合成一體中的紅色細筋(礦石結構中極細、被氧化鐵滲透的組織紋理紋),不是明顯的裂痕。 但有的裂痕如果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紅格,紅格較粗。紅筋極細,至少要三十倍以上放大鏡較容易觀察。可看到極細欲化的密密麻麻小蘿蔔絲跟極細的紅筋(小血絲),一配一的交纏在一起。

 

〈查偽〉

若要檢驗手上田黃凍石是否由別種凍石染黃、染紅、偽造紅格、偽造各色石皮,可以用棉花沾丙酮(即去指甲油的去光水)擦它表面,偽造者的色料會溶出而沾污棉花。

如何偽造假紅格:擇有天然裂紋的(凍)石頭,然後將石頭放入鐵元素的溶液裡。浸泡24小時以上,放入高壓泵。這樣溶液中的顏料因為壓力的作用會順著石頭裂紋的縫隙進入,形成紅褐色,形成了所謂的紅格。放入泵裡的時間長短對紅格的顏色深淺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通常作假品的紅格較褐黃,真品的紅格較血紅。

〔田黃流入台灣甚多〕

由坑頭及水晶洞礦脈剝離而形成的田黃石,會從壽山溪上游到下游結門潭長達八公里的溪流沿岸都可尋獲。不是訛傳的一平方公里,所以靈不靈種類多,顏色多樣多變,只因年代久了,拾獲或挖到來作刻品就漸漸稀少了,物以稀才貴。

田坑石田黃集山坑及水坑之特色, 照理說,晶瑩靈透田黃凍的應該很多。

田黃產於大陸福建壽山溪田中。 早期福建跟台灣互由港口貿易福建福杉等物品。 當然有壽山石雕件賣入台灣民間;

文化大革命,也使得大陸輸出很多文物、工藝品到台灣, 台灣老一輩的古玩玩家,多多少少有一些老坑田黃印章、芙蓉等壽山石件。

田黃是較高山地的不同壽山石,日積月累滾落入十幾公里的壽山溪中, 經過百萬年的溪水、田水浸泡,礦石質變而成的。

壽山石種類繁多,田黃當然也不是只有橘黃色而已; 也不是只有黑皮、白皮的變化。

不管藍、綠、紅、灰、黑、白田黃,如果有格、蘿蔔紋, 再帶點黃色石肌或白、黃皮,大都是田黃真品。

紅色及綠色田黃都極稀有, 藍色田黃更是稀珍! 藍、綠田黃及白田黃的筋格大多是褐黃色的或無色。

七、八十年代福建壽山田黃大肆傾銷台灣, 所以很多大陸玩家常來台灣尋找壽山田黃。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元代青花開片大碗 同窯窖藏13件真品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元代青花開片大碗  同窯窖藏13件真品

元代青花開片大碗  同窯窖藏13件真品

 

 

元代青花開片大碗  同窯窖藏13件真品

 

 

 

 

 

 

雖然是同一窯址窖藏出土, 每件蘇麻離青濃淡不一,口徑大小、高度及麻倉胎土的厚薄、重量等皆有些許差異。 碗口直徑大約18公分,高大約8公分。

真品元青花的開片是歲月自然地「由內向外」的裂開,開片的裂紋均發源在釉層下面的胎釉結合處,裂紋由胎面向釉面漸次開裂,由釉面上迎光斜視其釉面的反光,一片平和, 除了鐵斑的吃胎凹洞及縮釉孔瑕疵外,表面全無裂痕,它的開片都是在釉的下面。

撫摸平順柔滑,亦無裂縫凹凸糙手的感覺。

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質都白中泛青,是青料在胎面上滲透的效果,加之窯爐內的還原氣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現出亮麗地青白色。

真品元青花跟釉裡紅的氣泡是密密麻麻的小氣泡中有些大氣泡, 在極少數部位仍有極少的中氣泡。 元青花之「密集如魚子中眾多的小氣泡裡有零星大氣泡」之氣泡形態是現代高仿品的死穴, 無論多像的高仿品,一看其氣泡即知其偽,

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艷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黑褐色斑點很多,又叫做「鐵鏽斑」,有的鐵鏽斑某個迎光角度會顯現出“錫光”。

“錫光”是在黑褐色鐵鏽斑的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各點聚合時,並有自然的凹凸層次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制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仿佛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蘇泥勃青料呈色有如下特徵:

1、呈鮮麗的靛青色,迎光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

2、有濃淡色階,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斑塊,在斑塊區域內,有黑褐色的鐵鏽斑的斑點,釉面下凹並有的吃胎、啞光。(仿造品的錫光斑往往超出藍黑色的區塊圈圍)

3、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皆有暈散。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有的在紋飾邊緣有一排串珠現象,形成冰掛數點,紋飾中常見有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應為青料顆粒較粗所致。明初永樂、宣德青花上也有類似現象。

〈波兒只斤·敖斯爾 〉發表的《蘇麻離青青花鈷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證》這篇論文中說:「凡是真元青花,應該有蘇麻離青的一個以上發色表現,如果你的藏品中既有鐵鏽斑,又有凹凸,還有泛綠現象,這是毫無疑問的蘇麻離青。」由我拍的影片中,我們可多觀察「濃淡有致」的元青花中較淡的部份,較容易體認什麼是藍中帶碧的「泛綠現象」,它也很像汝瓷的「雨後天青」色。這點很重要,因為論文中提到在伊朗實地考察,蘇麻離青已封礦絕產六十年以上了,現代化工染料很難仿造這種藍中帶碧的「泛綠現象」。

 

〔元代以後的蘇麻離青料瓷器,因釉料淘洗較精細,其斑點和特徵,變為小而少,如由斑跡轉成為點跡,由褐斑轉為錫斑,由多轉為少,由斑大轉為小,由壓越分層線圈轉為不壓分層線圈,由流淌轉為暈散。〕

會畫元青花的畫工,許多學者推測當時的工匠是來自於磁州窯和吉州窯。 元青花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的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

元代青花真品釉面寶光瑩潤,畫工一流,是中鋒運筆,一筆點畫,這就是所謂“一支筆”的畫法。流暢瀟灑,有宣紙上作畫的流動感及玄妙的美感。

元代繪畫的技法首先是建立在中國書畫用筆基礎上,繪畫用筆都帶有書法功能,講究中鋒運筆,顯得剛健有力,如行雲流水,繪畫非常流暢,每筆都是一氣呵成,中間少停頓!並強調筆的變化,在點、線之中有抑揚頓挫,顯得有力量、有節奏,用筆很到位,比如幾株小草,幾片花葉,幾叢松針都可以看出元人的書寫工夫。 這種中鋒用筆的技法是長期書畫過程形成的,繪出的畫如寫精美的書法瀟灑自如、大氣傳神。

元代青花與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的蘇麻離青色料皆是會隨筆觸「流動並暈散」,自然而靈動。永樂、宣德的勾勒畫法更具有濃淡不一的「水墨畫」般的效果,「落款」書法也是有深淺不一的變化,隨順、自在而不拘謹。後仿品的化工青料大多呆滯死板,沒有流散感及深淺變化。這是一眼斷真假的方法。

而70年代以來,景德各窯高仿品,所仿元青花的繪畫,首先用筆過不了關,顯得用筆軟弱,少有用筆的變化,不夠生動自然,雖然形似而筆法不夠豪爽俐落,,氣韻神態不夠壯美,即便採用高科技方法打稿,照葫蘆畫瓢,用筆多顯拘謹,畫面死氣呆板。

大多收藏家及博物館展示的高仿品,繪畫雖然模仿元代畫家的精美細緻,,畫皮畫毛難畫骨, 並沒有真品元青花的豪放壯美又生動自然的神韻。

若加上用放大鏡觀察其氣泡型態,百不漏一,只要注意觀察,就能識別出高仿的元代釉裡紅及青花瓷。

元青花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重,以麻倉土為主。胎土有不規則的氣孔(砂眼)存在,這是由元代胎土淘洗不精,存在雜質,燒造過程中有機金屬物在高溫下分解氣化留下空隙而造成的,容易出縮釉點和針眼。會產生開片也是這種原因。

真品的縮釉點孔邊凸起,仿品則平面無凸膨。

元青花用麻倉土燒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紅自然而明顯,有黑痣,燒出來的瓷器有鼓包現象,或對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現棕眼。用高嶺土燒制的瓷器幾乎沒有以上現象。這些自然現象,高仿瓷器是除採取人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碗的底部胎體較厚重,足內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稱“臍”狀,乳丁、乳突,實為拉坯痕跡。

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

大多的高仿品其底部不是麻倉土,也不是二元土,

它們底部大都沒有真品麻倉土的火石紅,

也沒有真品底部老化的多種層次。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賣家買了十二件此種同窯元青花開片大碗後,

第十三件竟然被賣家打破了,雖然贈送於我,心中仍有惋惜!

但也由於由破片觀察到絕產麻倉土胎土的真面目~發現那些瓷胎的斷面,常有細小的縫隙,

有點像用手將軟木塞擠扁後、隨之把木塞材料的空隙也擠扁了的感覺。

加上底足露胎部分平坦部份,用手去觸摸,有一種滑膩感,如嬰兒的臀部,極為舒服

更加確認這十三件元青花大碗是元代早期的真品。

絕產的麻倉土是真!

蘇麻離青鐵鏽斑特徵也是真!

元青花大碗真品(同窯第十三件之麻倉土胎土)

元青花大碗真品(同窯第十三件之麻倉土胎土)

元青花大碗真品(同窯第十三件之麻倉土胎土)

元青花大碗真品(同窯第十三件之麻倉土胎土)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元青花大碗真品(同窯第十三件之麻倉土胎土)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因為此件破裂,露出早已絕產的麻倉胎土!

敝人由蘇麻離青及麻倉土的特徵,已確認所收藏的同窯十三件(含打破件)元青花大碗皆是真品!

從細微處看麻倉土,資料貼

因原料的枯竭,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只要抓住麻倉土在瓷器燒成後所表現出來的外觀特徵,便掌握了識別元青花真偽的密匙。思路似乎不錯,我們不厭其煩地收集、比較了眾多元、明、清及現代不同時期的瓷胎,試圖尋找與總結出元青花瓷胎的代表特徵,並從科學上去解釋某些獨一無二的特徵。

典型元青花的瓷胎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滑膩感

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用手去觸摸,有一種滑膩感,如嬰兒的臀部,極為舒服。這種滑膩的舒適感,往往伴隨著戳破視覺印象後的驚喜。因為不少元代器物的底足,給人一種粗糙和鬆軟的視覺印象,然而一旦伸手與之親密接觸,那種完全不同於視覺印象的滑膩感,帶給你的是一種隨之而來的驚喜。

2-糯軟感

與滑膩感不同的是,元青花胎土的糯軟感,很好地協同了視覺與觸覺的感受,那種比粘土塊要緻密、比石頭要糯軟、比軟木塞要堅硬,不緻密又不太疏鬆、似粉狀的又不乾澀,似粗糙的又滑膩的感官印象,像極了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

3-內部有細長縫隙

如果用放大鏡把你的視覺延伸到元青花瓷胎的內部微觀結構中,會發現那些瓷胎的斷面,常有細小的縫隙,有點像用手將軟木塞擠扁後、隨之把木塞材料的空隙也擠扁了的感覺。

認識麻倉土

麻倉土最早見於文獻中,是在明嘉靖致萬曆初年,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條謂: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色。……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不同的文章中,有人說麻倉土就是高嶺土,有人說麻倉土是瓷石,也有人說麻倉土既不是高嶺土也不是瓷石。我趨同下面的觀點:

麻倉土是一種優質的高嶺土,因產於浮梁縣新正都的麻倉山而得名。因為下面的理由:首先,從地質學礦物概念上看,高嶺土是以大量高嶺石類礦物為特徵的一種土質岩石①。而麻倉山位於高嶺山東北面約2公里,其地質構造與高嶺山同屬燕山期鵝湖花崗岩體②。同時,經過對麻倉土的古採掘坑中的樣品進行礦物鑑定,發現其礦物組成多為多水高嶺石③。因此麻倉土應該是一種由多水高嶺石為主要組成的高嶺土。其次,根據王宗沐《陶書 砂土》中記載的: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其出土率是50%,跟世界上大多數原生高嶺土礦淘洗出土率一致。既然麻倉土就是高嶺土,那麼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高嶺土:高嶺土的礦物組成中,含有約多於50%的高嶺石,和約少於50%的白雲母狀礦物④。高嶺土的化學組成中,含有約50%的SiO2,約30%的Al2O3,和少量的著色雜質:Fe2O3、TiO2、MnO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⑤。高嶺土的物理特性:質純的高嶺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於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

在我國陶瓷史上,已經從商代的陶片、隋唐時期的邢窯和鞏窯的瓷片中發現了高嶺石的痕跡。

了解瓷石

瓷石是由花崗岩長期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含石英和絹雲母。其中,絹雲母具有適當的可塑性,又有相當的助熔作用,它可以單獨用作制瓷原料,不用添加其它粘土礦物,在1200-1250℃的溫度下可以單獨燒成瓷器,這就是中國陶瓷史上所謂的一元配方。在元代以前,瓷石是南方窯口制瓷的主要原料。

瓷石的化學組成中,含有約70%的SiO2,約15%的Al2O3,和少量的著色雜質:Fe2O3、TiO2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⑥。有時候,越想直接獲得一個答案,信息卻越紛繁複雜。你需要有足夠清晰的邏輯,去整理這些信息,去獨立地思考如果想要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加入麻倉土後不同個體瓷胎間的感官差異,就必須要了解下面這個問題:麻倉土和瓷石的混合燒造,帶來了什麼?首先,我們把麻倉土與瓷石的化學組成放在一起看一下:

顯然,麻倉土的加入,在化學主組成中 增加了Al2O3的含量、減少了SiO2的含量,從而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一元配方的瓷石耐溫低,僅1200℃,燒制大型器件易出現癱軟變形,成品率低。而麻倉土在1700℃以下不會軟化,二元配方的應用,減少了器物的變形,增加了瓷器的強度。尤其是對於器型碩大的元青花,胎骨的質量也明顯提高。 然後,我們再把麻倉土和瓷石的礦物組成放在一起看:

這樣對比,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麻倉土的加入,可以提高胎土的燒造溫度、增加瓷胎的強度,而約占80%的瓷石,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持燒造過程中瓷胎理化性能的穩定。那麼,麻倉土與瓷石的不同配比,會導致什麼外觀表現呢?原料的配比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1712年,法國耶穌會來華傳教的神甫殷宏緒(d′Entreco11es)在介紹景德鎮的書簡中記載:要作細瓷,則將高嶺和白不子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則高嶺和白不子的配比為四比六,但高嶺和白不子的配比最小為一比三。這是在文獻中可以查到的關於二元配方的原料配比與瓷器質量的最早記載。麻倉土與瓷石的不同配製比例,對燒成後瓷胎的外觀表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上面的各化學組份在瓷器燒成中的作用一表中也可以看出,要燒造出胎質潔白、緻密、堅硬不變形的瓷器,必須提高Al2O3的含量、相對減少SiO2的含量,及減少Fe2O3、TiO2、MnO等著色劑的含量和K2O、Na2O等助熔劑的含量。而麻倉土比例越高,Al2O3的含量相對增加、SiO2的含量相對減少,K2O、Na2O等助熔劑的含量亦相對減少。這意味著,燒成後的瓷胎更加緻密、堅硬、不變形,同時因為K2O、Na2O的減少,透明度隨之增加

那麼,是不是麻倉土比例越高就越好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河南安陽出土的殷代精美的印紋白陶,經過科學儀器的測試分析,可以確定為純高嶺土製作。但由於高嶺土中的鹼金屬和鹼土金屬氧化物的含量極少、三氧化二鋁多高達30~40%,其耐火度為1700度以上,燒結溫度過高,難以形成新的人造材料。同時,用純高嶺土製造的器皿,吸水率很高,還不如普通陶胎結實。因此,麻倉土與瓷石的配比,需要一個合適的比例,才能夠使燒成後的瓷胎符合優質瓷緻密堅硬、潔白、吸水率低、透光度好的要求。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從麻倉土加入後,混合原料的礦物組成變化中看出端倪:

根據大量的對景德鎮湖田窯、元大都出土的元代瓷器殘片的科學測試結果,典型元青花瓷胎中Al2O3的含量大約在20%⑧,可以推斷出,元代景德鎮工匠在麻倉土與瓷石的配比應該低於1:3。占著約八成比例的瓷石,在這裡起著穩定瓷胎理化性能的關鍵作用。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麻倉土的加入有著諸多的好處,而從元、明、清的時間序列上,高嶺土在瓷胎配比中的含量經歷了從近20%到30%的遞進過⑨,這一過程的關鍵,是在需要保持瓷胎穩定性的基礎上進行燒造工藝的改良。在分析原料配比對燒成後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的同時,原料在燒造前的淘洗工藝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不同的淘洗工藝、淘洗的精粗程度,直接影響了原料中各化學組成的含量,從而也直接影響著燒成後瓷胎的感官表現。淘洗工藝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 砂土》中記載: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在與瓷石混合之前,麻倉土需要經過這樣的淘洗工序:在原料產地,經過沉降淘洗製成坯子,然後運往各個窯廠;到了窯廠,還要再經過沉降淘洗,其中的細顆粒部分作為制瓷原料用的精泥。在上面的這一淘洗過程中,麻倉土中的化學組成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其中Al2O3的含量不斷地升高、Fe2O3、TiO2等等著色劑以及K2O、Na2O等助熔劑的含量都有所減少⑩。瓷石相較麻倉土而言,需要一個更為複雜的淘洗過程。唐英在《陶冶圖編次》中曾記載:「土人籍溪流設輪做硾,箺細淘凈制如磚式,名曰:『白不』。」因為瓷石頭的堅硬,在淘洗前必須經過粉碎,然後再淘洗成坯子。坯子運至窯廠後,還要再淘洗成精泥。經過上面的淘洗過程,瓷石中的化學組成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與麻倉土不同的是,隨著淘洗程度的加深,Al2O3的含量不斷地升高,但Fe2O3、TiO2等著色劑、K2O、Na2O等助熔劑的含量也都有所增加⑾。我們用下面的表格來表達原料經過由粗至精的淘洗過程後,其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的變化:

由於瓷石在元代景德鎮的二元配方中占有著大於65%的比例,因此淘洗的精度分別與Al2O3、Fe2O3和TiO2、K2O和Na2O的含量成正比,與SiO2的含量成反比。因此,在原料配比相同的條件下,隨著原料淘洗精度的提升,燒成的瓷器更加緻密堅硬而不變形,但由於著色劑的增加,胎的白度會降低而微微泛黃,透明度亦降低。再來看看原料淘洗過程中的礦物組成變化:

在礦物組成的變化中,隨著淘洗精度的加深,麻倉土精泥中高嶺石的含量增加、白雲母的含量減少,使原料的耐火溫度上升;而瓷石精泥中石英的含量減少絹雲母的含量增加,由於絹雲母中含Fe2O3,使原料的白度降低。又由於原料中莫來石的增加和玻璃相的減少,使燒成後的瓷胎更加堅硬、熱穩定性更好。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物理性能指標:顆粒組成分布。在原料由粗至精的淘洗過程中,出了上述化學組成與礦物組成的變化之外,影響最大的,是原料的顆粒組成。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顆粒組成就是指原料中不同的小顆粒所占的比例情況。很顯然,原料淘洗約精,細顆粒的組成比重越大。而細顆粒組成的比例,又與原料在燒造過程中的乾燥強度和塑性指數成正比例關係⑿,而乾燥強度與塑性指數保證了瓷胎的緻密性。看來,麻倉土與瓷石的配比比例、淘洗加工的精度都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混合後原料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顆粒組成,從而最終影響了燒成後瓷胎的外觀表現。但是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量化的指標,來精確地表達出加入麻倉土後瓷胎的那些典型特徵?瓷胎的感官評價與理化指標的關係瓷胎的理化指標有:白度、吸水率、透光度、顯氣孔率、硬度、熱穩定性等⒀。

我們回過頭來再重溫一下前面所述的「含有麻倉土瓷胎的感官特徵」一節,在這裡提到了下面的感官印象從上面的關係圖中,可以看出有些感官特徵與理化指標是有直接關係的,如「不緻密、不疏鬆,有的看似粗糙鬆軟」與「莫氏硬度」,再如「瓷胎斷層有不少縫隙」與「顯氣孔率」,等等。而有些感官特徵卻無法找到與之有直接聯繫的理化指標,如「滑膩感」。更難量化這些感官印象與理化指標間的關係。非常遺憾的是,我所查閱的大量資料中,沒有找到典型元青花瓷胎的上述理化指標的數據。這或許是我接觸的資料不夠,也或許是專業工作者的研究工作不夠充分。我發現對陶瓷原料的大量研究集中在化學組成與礦物組成上,而少有對燒成後的瓷胎的理化指標的充分數據,更不見將這些理化指標與感官印象建立聯繫的研究,也沒有人對這些人文藝術語言所描述的感官評價,建立出一個可相對量化的感官評價指標,如我國對食品、菸酒質量標準中所羅列的那樣。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徑2.3公分。重約4.7公克。

天啟通寶 背大(院)也有銅幣流通。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明朝熹宗天啟通寶銀幣 背大(院)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徑1.9公分,重2.3公克。

銀鏽一樣有層次。

李璟的「大唐通寶」一樣有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南唐 李璟 稀珍銀幣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徑2.3公分。

重量5.8公克。

文字筆劃神韻符合那個朝代的風格。

鑄造工藝水準相當。

幣型大小與錢譜相同。文字與錢譜相同。

銹色到代。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元朝銀質 〈元貞元寶 〉 極稀有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助國手,就是接近遼錢〈助國元寶〉的風格,

廣穿,背穿方正清晰為主觀察點。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大康通寶〔助國手〕小型銀幣珍品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蒙文大元通寶折十小字小樣珍品

元蒙文大元通寶折十小字小樣珍品

直徑3.8公分。小於一般折十的4.3公分。

重量22.5公克。

銹色到代。樣幣,稀罕孤品。

文字筆劃神韻符合那個朝代的風格。

鑄造工藝水準相當。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朝蒙文大元通寶折十大字

元朝蒙文大元通寶折十大字

元朝蒙文大元通寶折十大字

直徑4.2公分。

重量23.9公克。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元朝至正之寶樣幣

徑7.4公分

至正之寶權鈔没有通行幣,都是大小不一的樣幣

通常樣幣製作較工整精良,穿孔(四決)較特殊。

字體是書法文學家周伯琦仿羲之體寫的,看神韻。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末義軍徐壽輝天定通寶折三

元末義軍徐壽輝〈天定通寶折三〉元末義軍徐壽輝〈天定通寶折三〉

元末義軍徐壽輝〈天定通寶折三〉

直徑3.2公分。

綠結晶鏽遍布。錢文剛勁有力。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隋末絲路高昌國宮錢〈高昌吉利〉稀珍真品

 

隋末絲路高昌國宮錢〈高昌吉利〉

直徑2.6公分厚0.45公分。比一般錢幣厚。

重量18.9公克。極為稀有。

此枚比陝西歷史博物館那枚重量更重,

可能是使用了絲路上(粟特人開採的)金、銅混合礦區的混金銅料

(類似台灣金瓜石-九份的金銅礦脈)

1970年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金銀器與錢幣窖藏中發現一枚高昌吉利,直徑2.6厘米,厚0.4厘米重量14公克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據研究,存世量不到三枚。

 

轟動世界的西安何家村窖藏於1970年出土,發現的錢幣達39種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開元通寶、日本元明天皇鑄造的和同開珎,還有波斯的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這在錢幣史上還是第一次,是錢幣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

除了高昌吉利錢幣以外,新疆吐魯番地區還出土了很多其他錢幣。這些錢幣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它們共同見證了高昌的繁榮和富饒。

 

銹色到代。。

文字筆劃神韻符合那個朝代的風格。

鑄造工藝水準相當。

幣型大小與錢譜相同。

隋末唐初高昌國麴氏政權所鑄。高昌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西漢初古車師部族在此設置王庭,以其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為,後漢武帝拓疆時所滅。漢、魏、晉時稱此為高昌壁,是屯兵駐紮防地,及抵禦匈奴之所在。東晉成帝時在此設郡,南北朝時,北涼沮渠無諱逐高昌太守,據有其地;後柔然族滅沮渠氏,立漢人闞伯周為高昌王,遂以高昌為國號;

高昌境內多為漢魏以來屯戍西域的漢人後裔和從甘肅等地遷來的移民,以務農、養蠶、植棉、畜牧為主。由於受中原漢文化之影響,通用文字以漢文為主,兼用胡書;儒家經典以及史書和其他文集在此有所流傳,官制、刑法、民風、習俗等與中原相差無幾;均田制也在這裏推行,政治、經濟、文化上始終和中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唐初,高昌尚與唐保持著友好關係,玄奘西行取經路過高昌時,得到過高昌王的禮優和護送。高昌王麴文泰也曾到長安朝拜過唐太宗,並受到極高的宴遇款待和厚賜封贈。

高昌吉利當為麴氏高昌國所鑄的國號吉語錢。其形制大樣厚重,鑄工較為精好,銅質細膩;其錢文隸書旋讀,頗具樸拙之古風。對其鑄造時代和性質泉界曾有多種說法,普遍認為是隋末唐初所鑄的非流通幣。隋鑄說者認為是隋煬帝大業五年( 609 年)出征吐谷渾時,高昌王麴伯雅隨其到內地住了三年,娶華榮公主,受冊封後為慶祝兩國修好而鑄。唐鑄說者認為是貞觀四年( 630 年)麴文泰攜妻赴長安朝覲唐太宗時,太宗賜其妻李姓,又封為常樂公主,為此特鑄高昌吉利錢以示紀念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極稀珍的絕美真品。難得的完整無損。

口徑約40公分,高約6.4公分,底徑約25.5公分。通體釉面泛青色。

是元青花真品密集小氣泡中有大氣泡的氣泡形態。

此真品大盤的手感比一般大小的瓷品輕盈。

看它的底部火石紅顏色自然由裡透出層次。

看它的繪畫技巧極為精緻靈活,麒麟躍動有神,是元代一筆畫的勁道。

看它蘇麻離青的流動暈散,正寶石藍光明舒朗。。

看它的微觀鐵鏽斑皆隨順蘇麻離青的濃處自然凹陷。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看它蘇麻離青的微觀綠色氣泡的身分證明。火候不同,它的背面有較多綠寶石般的綠結晶氣泡。

內蒙收藏大家 〈波兒只斤·敖斯爾 〉發表的《蘇麻離青青花鈷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證》這篇論文中論述

「蘇麻離青發色好的有綠色氣泡和綠點或出現泛淺綠顏色。發色最好的蘇麻離青,可以觀察到綠寶石般的綠氣泡或綠色點。」

我拍攝此麒麟圖大盤的微觀氣泡影片時,觀察到它也有綠寶石般的綠氣泡或綠色點,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等於是它拿到了「元青花真品」認證的身分證!

因為專家實地到土耳其等地考察,蘇麻離青釉料已經絕產六、七十年以上了,近代由1980年才開始的高仿品皆無法用到它。

知道這個綠氣泡來鑑真的要領,我有空就用一百倍放大鏡夾在手機鏡頭來檢視自己的收藏品。

也肯定了自己的很多蘇麻離青的元、明青花瓷品的真品身份。

這件麒麟大盤是由一位收藏家所擁有近五百件的元、明青花藏品中找到購買的。

全靠前輩收藏家的收藏保存,這種大件才能保存下來,完整無損,極為難得。

真品的特徵假不了,仿品的敗筆真不了。

收藏古董跟學習佛法一樣,要用心融會貫通,要掌握要領,自知自證,自我肯定,自我堅信,不受人瞞!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稀世奇珍〉絕美元青花真品蘇麻離青“麒麟圖”菱口大盤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34166582997_691.jpg

22034166582997_619.jpg

22034166582997_277.jpg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22034166582997_317.jpg

22034166582997_526.jpg

22034166582997_529.jpg

口徑約17公分,高約11.2公分,底徑約4.7公分

此品青花楷書款是用蘇麻離青釉寫的,有錫斑及凹陷。

宣德的瓷器鑑真的要點:

若用有錫斑及凹陷的蘇麻離青釉來落款,等於是百分百真品的身分證。

但是仍然要排除落款上的蘇麻離青發色非真、以及錫斑是浮點在表面的偽造品。

此品氣泡形態亦是宣德的「米湯釉」特徵。

此品圈足露胎處精淘麻倉土,摸起來柔滑如嬰兒皮膚。

紅釉與釉里紅都採用氧化銅作呈色劑,在還原焰中燒成,但兩者的工藝過程不同。釉里紅為釉下彩繪,而紅釉則是在坯體上施銅紅料而成。銅紅料對燒成條件的反應非常敏感,因氧化銅在高溫下極易揮發,稍有差異就會出現深淺不同的色調,因而成品合格率少。遺存至今的永樂、宣德紅釉傳世品,一般都是經過挑選供宮廷專用的精品,十分珍貴。

宣德真品霽紅(祭紅)釉都不開片,都不積釉,都不易流釉,大部分器物釉面都有「橘皮紋」。

歷代紅釉色瓷,以宣德霽紅釉最為濃艷溫潤,令人愛不釋手。

宣德霽紅釉的「燈草口」,是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致使器物口沿處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圓潤白邊,只是淺淺的一抹白,上面偶有殘留的粉狀紅釉。

真品的寶光不刺眼。多看自然能夠體會。

修學念佛法門的要領就是「有願必生」。

內行看門道,柴燒傳世古瓷大多有寶光瑩澈,像塗了一層蘇油而不刺眼。

近代電燒仿品賊光刺眼不舒服。又常在底足作舊作髒來騙初學者。

仿品化學紅釉的底足上方及口沿下方會有積釉黑紅的現象。釉面亦常有濃淡不一的流釉狀況。

仿品往往燈草口做不成,做成了較寬的白「脫口」。

 

3082027bd734271b1e5754703441af38.jpg

f726b716a95e828e14a6827a6f5c6330.jpg

 

7797c2764c130ecfbaa98ad97b52bec4.jpg

 

225a007aa5e9e640353e57db833742d8.jpg

622f910e5a27ef129b766103968e8d24.jpg

fee8a2dc3ab08052613a823863a483b1.jpg

2019-07-05 由 築辰屋 發表于收藏:

紅釉瓷作為中國單色釉瓷器之一,可分為高溫釉和低溫釉兩種,高溫紅釉的呈色劑為銅,低溫則為鐵。明清年間出現了各種呈色不同的紅釉,但其中最具藝術價值的還是創燒於永宣的霽紅(或稱為祭紅),無論是燒造難度還是視覺呈現都可稱為單色古瓷的一大珍品。 永宣霽紅以銅為著色劑,用高溫石灰鹼釉在還原氣氛中燒制而成,但銅紅在高溫下極不易控制,稍有不慎就會發黑或完全揮發掉,類似的情況在洪武年間的高溫紅釉瓷器中時常出現。

然而到了永宣時期,紅釉燒造技術逐漸成熟,一改元末明初時暗紅髮黑的色調,紅色呈色穩定,色調莊重肅穆,但因為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致使器物口沿處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圓潤白邊,也就是大家常提到的「燈草口」,石灰鹼釉在高溫下粘度大的特性很好地控制了釉層的流動,口沿處的燈草口只是淺淺的一抹白,與整體器物的紅色相互襯映,更突顯出紅釉的艷麗。

然而明宣德以後的高溫紅釉質量出現了斷崖式的衰落,到了明嘉靖年間高溫紅釉的燒造技術幾乎失傳,這和銅紅釉燒造難度及成本有關。直至清康熙高溫紅釉器物的燒造成功才結束了明代中後期以來近200多年高溫銅紅釉生產不景氣的局面,其中尤以江西巡撫朗廷極所創燒的朗窯紅為佳。

永宣霽紅與清三代霽紅的相同處是永宣和清三代都不開片,都不易流釉,大部分器物釉面都有「橘皮紋」。不同之處在於永宣霽紅釉比清三代祭紅釉色更濃艷,釉層比清三代厚,永宣霽紅釉不積釉而清三代有積釉現象。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永宣霽紅屬於石灰鹼釉配方但已失傳,清三代使用的是石灰釉配方。

從製作工藝來講,清三代高溫紅釉器的胎釉更精細,器型更規整,但其呈色感覺只是浮於表面,無法達到永宣霽紅的濃艷溫潤之感,且因朝代的影響,永宣器物給人一種大氣古樸卻又不失自然的風格,相比之下清三代卻因為過於追求標準化而多少丟失了整體的美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oe92ggo.html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03225273884_603.jpg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22003225273884_569.jpg

口徑約10.4公分,高約8.7公分,底徑約4.2公分

此品青花楷書款是用蘇麻離青釉寫的,有錫斑及凹陷。

22003225273884_982.jpg

宣德的瓷器鑑真的要點:

若用有錫斑及凹陷的蘇麻離青釉來落款,等於是百分百真品的身分證。

但是仍然要排除落款上的蘇麻離青發色非真、以及錫斑是浮點在表面的偽造品。

此品圈足露胎處精淘麻倉土,摸起來柔滑如嬰兒皮膚。

此品氣泡形態亦是宣德的「米湯釉」特徵。

22003225273884_849.jpg

紅釉與釉里紅都採用氧化銅作呈色劑,在還原焰中燒成,但兩者的工藝過程不同。釉里紅為釉下彩繪,而紅釉則是在坯體上施銅紅料而成。銅紅料對燒成條件的反應非常敏感,因氧化銅在高溫下極易揮發,稍有差異就會出現深淺不同的色調,因而成品合格率少。遺存至今的永樂、宣德紅釉傳世品,一般都是經過挑選供宮廷專用的精品,十分珍貴。 宣德真品霽紅(祭紅)釉都不開片,都不積釉,都不易流釉,大部分器物釉面都有「橘皮紋」。

歷代紅釉色瓷,以宣德霽紅釉最為濃艷溫潤,令人愛不釋手。

宣德霽紅釉的「燈草口」,是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致使器物口沿處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圓潤白邊,只是淺淺的一抹白,上面偶有殘留的粉狀紅釉。

真品的寶光不刺眼多看自然能夠體會。

22003225273884_233.jpg

修學念佛法門的要領就是「有願必生」。

內行看門道,柴燒傳世古瓷大多有寶光瑩澈,像塗了一層蘇油而不刺眼。

22003225273884_659.jpg

近代電燒仿品賊光刺眼不舒服。又常在底足作舊作髒來騙初學者。

仿品化學紅釉的底足上方及口沿下方會有積釉黑紅的現象。釉面亦常有濃淡不一的流釉狀況。

仿品往往燈草口做不成,做成了較寬的白「脫口」。

 

2019-07-05 由 築辰屋 發表于收藏:

紅釉瓷作為中國單色釉瓷器之一,可分為高溫釉和低溫釉兩種,高溫紅釉的呈色劑為銅,低溫則為鐵。明清年間出現了各種呈色不同的紅釉,但其中最具藝術價值的還是創燒於永宣的霽紅(或稱為祭紅),無論是燒造難度還是視覺呈現都可稱為單色古瓷的一大珍品。 永宣霽紅以銅為著色劑,用高溫石灰鹼釉在還原氣氛中燒制而成,但銅紅在高溫下極不易控制,稍有不慎就會發黑或完全揮發掉,類似的情況在洪武年間的高溫紅釉瓷器中時常出現。

然而到了永宣時期,紅釉燒造技術逐漸成熟,一改元末明初時暗紅髮黑的色調,紅色呈色穩定,色調莊重肅穆,但因為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致使器物口沿處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圓潤白邊,也就是大家常提到的「燈草口」,石灰鹼釉在高溫下粘度大的特性很好地控制了釉層的流動,口沿處的燈草口只是淺淺的一抹白,與整體器物的紅色相互襯映,更突顯出紅釉的艷麗。

然而明宣德以後的高溫紅釉質量出現了斷崖式的衰落,到了明嘉靖年間高溫紅釉的燒造技術幾乎失傳,這和銅紅釉燒造難度及成本有關。直至清康熙高溫紅釉器物的燒造成功才結束了明代中後期以來近200多年高溫銅紅釉生產不景氣的局面,其中尤以江西巡撫朗廷極所創燒的朗窯紅為佳。

永宣霽紅與清三代霽紅的相同處是永宣和清三代都不開片,都不易流釉,大部分器物釉面都有「橘皮紋」。不同之處在於永宣霽紅釉比清三代祭紅釉色更濃艷,釉層比清三代厚,永宣霽紅釉不積釉而清三代有積釉現象。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永宣霽紅屬於石灰鹼釉配方但已失傳,清三代使用的是石灰釉配方。

從製作工藝來講,清三代高溫紅釉器的胎釉更精細,器型更規整,但其呈色感覺只是浮於表面,無法達到永宣霽紅的濃艷溫潤之感,且因朝代的影響,永宣器物給人一種大氣古樸卻又不失自然的風格,相比之下清三代卻因為過於追求標準化而多少丟失了整體的美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oe92ggo.html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04249441204_371.jpg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22004249441204_528.jpg

22004249441204_318.jpg

22004249441204_418.jpg

22004249441204_546.jpg

22004249441204_845.jpg

22004249441204_887.jpg

口徑約14公分,高約8.7公分,底徑約4.3公分

永宣瓷器精美,世所稱譽。

此品青花楷書款是用蘇麻離青釉寫的,有錫斑及凹陷。

宣德的瓷器鑑真的要點: 若用有錫斑及凹陷的蘇麻離青釉來落款,等於是百分百真品的身分證。

但是仍然要排除落款上的蘇麻離青發色非真、以及錫斑是浮點在表面的偽造品。

此品氣泡形態亦是宣德的「米湯釉」特徵。 此品圈足露胎處精淘麻倉土,摸起來柔滑如嬰兒皮膚。

此品是在宣德亮白(青)釉上塗繪三條紅釉魚形,顏色鮮紅艷麗,極是漂亮難得。

紅釉與釉里紅都採用氧化銅作呈色劑,在還原焰中燒成,但兩者的工藝過程不同。釉里紅為釉下彩繪,而紅釉則是在坯體上施銅紅料而成。銅紅料對燒成條件的反應非常敏感,因氧化銅在高溫下極易揮發,稍有差異就會出現深淺不同的色調,因而成品合格率少。遺存至今的永樂、宣德紅釉傳世品,一般都是經過挑選供宮廷專用的精品,十分珍貴。

真品的寶光不刺眼。多看自然能夠體會。

修學念佛法門的要領就是「有願必生」。

內行看門道,柴燒傳世古瓷大多有寶光瑩澈,像塗了一層蘇油而不刺眼。

近代電燒仿品賊光刺眼不舒服。又常在底足作舊作髒來騙初學者。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003225297622_199.jpg

22003225297622_368.jpg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22003225297622_390.jpg

22003225297622_750.jpg

22003225297622_968.jpg

口徑約10.5公分,高約8.6公分,底徑約4.3公分

永宣瓷器精美,世所稱譽。

紫金釉又稱:“柿色釉,醬釉”,是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較高,達5%以上。醬釉的出現始創於北宋的北方窯口,如定窯、耀州窯等窯場中均有燒造,以定窯醬釉最著名。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澗滋村、野北村及東西燕村,在宋代屬定州, 明曹昭《格古要論》云:「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價高於白定,俱出定州。」的論述。所謂紫定並非紫色,其釉呈棕紅色,是帶有美麗光澤的醬色,與現今芝麻醬色調相近。

此品是宣德瓷工模仿宋代稀珍「紫定」所作,極為成功。 景德鎮仿製醬釉瓷始於明初。1964年春,南京博物院於明故宮玉帶河遺址中,發現大量明代瓷片。其中即有洪武時期的醬色釉。

永樂醬釉發現的較少。 宣德醬釉瓷釉色穩定,釉面光潔瑩潤,無縮釉點,有橘皮紋。在器物里外施醬釉的情況下,足內均施白釉,並錐刻暗款或用青花楷書款。 這與永樂醬釉瓷足內僅施青白釉或細砂底的作法,是截然不同的。

此品青花楷書款是用蘇麻離青釉寫的,有錫斑及凹陷。

宣德的瓷器鑑真的要點: 若用有錫斑及凹陷的蘇麻離青釉來落款,等於是百分百真品的身分證。

但是仍然要排除落款上的蘇麻離青發色非真、以及錫斑是浮點在表面的偽造品。

此品氣泡形態亦是宣德的「米湯釉」特徵。

此品圈足露胎處精淘麻倉土,摸起來柔滑如嬰兒皮膚。

由於醬釉的助熔劑鈣含量低,高溫黏度較大,不易流釉;從斷面看,底足處的釉層與器口處差不多同樣厚,因而不會產生像其他釉有“厚此薄彼”的現象。 醬釉瓷品的釉色有著明顯差別;有的顏色接近今天的芝麻醬色調;有的顏色呈褐紅色;還有的介於兩者之間……。產生這些不同深淺顏色的原因,可能與器品的二次氧化及窯位的受熱不同有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q26.jpg

mq31.jpg

22033123018072_795.jpg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

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22033123018072_841.jpg

mq19.jpg

mq35.jpg

22033123018072_411.jpg

22033123018072_788.jpg

mq21.jpg

mq39.jpg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大明宣德青花鬥彩(五彩)鳳凰高足杯,

口徑約17.2公分,高約18.4公分,底徑約7.7公分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和龍相同。

其羽毛一般被描述為五彩, “鳳”為雄性,“凰”為雌性。此件“鳳”下巴有鬚。

青花是高溫釉下彩。五彩是低溫釉上彩,

釉上青花與釉下五彩對比,互來爭奇鬥艷,也稱為「鬥彩」。

這件青花是用「沒骨畫法」,

宣德鬥彩的沒骨畫法,在成化早期尚見,至成化後期已然不見。

22033123018072_778.jpg

宣德朝時間很短,但瓷器成就多元化,除青花、釉里紅、紅釉、藍釉外,五彩瓷器的創燒,更是佳作。儘管明代文獻中有所記載,傳世下來的實物稀少而未被人們所認識, 宣德五彩色彩豐富,呈色濃艷,除青花外有紅、黃、綠、紫、白、黑等多種,而每種色彩又有深淺不同之分。如紅有深紅與淺紅,綠有深綠與淺綠,黃有深黃與淺黃,紫有深紫與淺紫等的變化。這應當是宣德五彩有別於成化鬥彩與以後的嘉靖、萬曆五彩的一個最大的特徵。

22033123018072_757.jpg

宣德五彩瓷,據明萬曆年間,文獻中多次出現有關「宣德五彩」的記載,

高濂最早在《燕閒清賞箋》中講到

「又若坐墩之美,如漏空花紋,填以五色,華若雲錦。有以五彩實填,絢艷恍目。 」

「宣窯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窯五彩,用色淺淡,頗有畫意。」

谷應泰在《博物要覽》記載:「宣德五彩深厚堆垛」。

王世性《廣志繹》卷四有:「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窯用淺淡」的記載,

明人筆記中多有記載了宣德五彩瓷器。

歷史記述中的「宣德五彩深厚堆垛」也是鑑定真品的判別之一。

mq27.jpg

明朝礦石研磨的五彩釉料,粗研不精細,堆積較為凸出,顏色深淺不一。

mq12.jpg

現代仿品之化學彩色釉料,料細無堆垛感,顏色單一無深淺變化。

明朝歷代五彩皆可由此鑑定真假。

陶瓷專家劉良佑先生說: 由測試明初青花透明釉的氧化物,

得知宣德朝以前的透明釉, 釉灰(鳳尾草等)用得多,所以鐵含量及鈣含量都高,

因而造成釉面光度減低,略為失透,看起來好像不熟的樣子。

同時因為鐵的著色,使透明袖中略現綠光(仿元青花、洪武瓷品等這點常忽略)。

而宣德時由於釉果(一種風化程度較低的瓷土,長石含量較多)用得多,

所以鐵含量少,且鈉、鉀含量高,由於納的作用,

就使得宣德朝的透明釉,更加清亮,青花發色也更加濃艷!

其他再細察此品:

「大明宣德年製」的寫法及藍、黑、灰藍三種色的呈現及錫斑

22033123018072_811.jpg

杯內的「亮青釉及釉面橘皮紋,也是宣德獨有。也是宣德獨有。

底足的露胎「麻倉土」。

22033123018072_666.jpg

「蘇麻離青釉料」的青花藍寶石發色及錫斑自然沈澱下凹,略帶褐色

還有整器寶光遍佈含蘊。六百年傳世古光。

宣德真品大都釉彩花色對比鮮明,

畫工功力深厚,皆流暢而不失工整。

宣德鳳常見:鳳爲雞頭,燕頷,蛇頸,龍紋,龜背,鳳不露瓜,尾後長羽二至五條,

mq15.jpg

雖是五彩,仍然筆觸用的是與青花同樣的小筆勾勒法

宣德鬥彩的沒骨畫法。

宣德大中小氣泡疏朗均布的特徵,

都是此件極稀珍真品的肯定鑑真處。

用近斜拍,可由反光,明顯看出釉上彩與釉下彩的高低落差及色彩的堆垛〉

一.礦物彩有厚度、質感、沈穩。化學彩薄而飄浮感。

二.礦物彩濃而不艷,不會刺眼。化學彩刺眼。

三.礦物彩上雜質分布不均,化學彩雜質平均分布。

宣德此器上有釉上彩(如鳳凰的頭、脖子及翅膀部份)是姹紫色, 一般認為;姹紫色在後世極難仿製。

 

1984年,攝影家王露女士於西藏薩迦寺偶然拍攝到宣德五彩官窯碗的照片,

經耿寶昌老先生鑑定確為宣德官窯器之後,

1988年,在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遺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鴛鴦蓮池紋盤,

才確立宣德五彩之存在。

從此認定青花五彩(鬥彩)起源於宣德而非成化。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明朝宣德官窯極稀珍的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龍紋大缽〉真品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此件是極美珍品。可見識到宣德瓷品的多元及創新。 

外口徑:27.5公分,13公分,底足外徑:12公分。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陶瓷專家劉良佑先生說:由測試明初青花透明釉的氧化物,

得知宣德朝以前的透明釉,釉灰(鳳尾草等)用得多,所以鐵

含量及鈣含量都高,因而造成釉面光度減低,略為失透,

起來好像不熟的樣子。同時因為鐵的著色,使透明袖中略

現綠光(仿元青花、洪武瓷品等這點常忽略)。而宣德時

由於釉果(一種風化程度較低的瓷土,長石含量較多)用得多,

所以鐵含量少,且鈉、鉀含量高,由於納的作用,就使得宣德

朝的透明釉,更加清亮,青花發色也更加濃艷! 所以,此影片

正可觀察濃淡不同的蘇麻離青深沈又艷光四射的正統發色

寶石藍。 真品有蠟質光澤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仿品大多淡藍輕浮,沒有蠟質光澤。或者深藍沒有自然層次

,也無透光的寶石藍。 此品釉面上的包漿白色反光處,可看

到橘皮紋的特徵處處呈現的相貌,宣德所有形態的瓷品,無論

大小顏色,皆有橘皮紋,前朝永樂及後朝皆無。此點仿品甚難

偽造。

 此品可觀察宣德真品的底部火石紅的顏色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也可觀察宣德真品落款書法的流暢潤厚,最難仿是「德」字,

雙人旁的斜撇角度極斜,雙人旁寬度不超過全字寬之三分之一

宣德真品的青花落款有黑、藍、灰三色的特徵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此缽的鑑真點:

1.蘇麻離青發色正統,錫斑自然而深陷,是有年代的褐紅錫光

斑。元青花與明代青花器,30以上的高倍放大鏡觀察釉下的

鐵鏽斑時,就會發現那裡有的像沙丘起伏的表面,層次分明,

從中心到邊沿自然過渡,發出一種褐紅色的物質。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Cobalt oxide tin spots sink under the glaze.

如今化工氧化鈷料(洋藍調劑)的提煉科技含量高,較純,即

使用現今仿古柴窯燒制,也達不到真品蘇麻離青天然礦物青

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燒成後,青料飄浮,沒有蠟質

光澤。仿品在窯溫作用下還原快,青翠單一沒濃淡層次。真

品青翠濃郁,有蠟質光澤,立體美感很強。釉裡紅瓷也是如

此,仿品銅著色劑提煉純度高,紅色較為鮮豔,達不到真品

紅色古樸、自然、沉穩的效果。

2.具有宣德青花唯一特徵的橘皮紋釉面。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3.玉璧底足露胎麻倉土火石紅自然, 撫摸如嬰兒皮膚細嫩

平滑。 因為二次燒成,此品玉璧形底足除了火石紅,還有一些

較硬的褐黑斑紋。 明代有一段時間,主要是中早期,圈足平

寬、矮、有點像玉壁底,但不規整。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4.刻花畫法流暢。明朝瓷圖,皆由宮庭畫師繪製紙本,呈上覆

核,才能燒製,構圖嚴謹,畫法精美。

5.缽內是宣德獨具的亮青釉

6.釉下落款〈大明宣德年製〉書法靈活,字上有蘇麻離青的

小點錫斑。宣德真品的青花落款有黑、藍、灰三色的特徵

7.宣德合嘴龍,五爪龍,皇帝御用。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全世界據現實觀察,明朝宣德灑藍釉瓷品極為罕見,包括此件

,超過五件。 宣德灑藍釉瓷品是官窯極少量燒治的製品,

明代景德鎮御廠遺址亦曾出土有雕刻花紋的灑藍殘片。

〈故宮文物月刊185(明代宣德官窯精華特展名品介紹)84頁〉

中有同類灑藍圓缽一件。但此件為拍賣公司的拍品,蘇麻離青發

色單調輕浮,也沒有蠟質光澤,只有一張照片,不知是真是仿?

 

〈轉貼知識〉宣德的灑藍釉怎麼樣?                                 荒唐憶夢人文 2018-09-16

明宣德時期可謂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時

的瓷器品種繁多、工藝精湛。在宣德皇帝的推動下,除了青

花瓷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創燒了很多瓷器名品,其獨特的工

藝手法和藝術魅力都讓後世望塵莫及。

灑藍釉便是其中一種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瓷器品種。 灑藍

,瓷器釉色名,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因它的釉

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

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釉竹管蘸藍

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

餘白釉地彷彿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灑藍釉瓷

器要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燒好後用竹管蘸藍色的青釉

,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淺不同

的斑點,再經第二次入窯燒制。燒成的灑藍釉瓷器,釉面

會呈現不規則的自然感覺 因為是吹上去的釉色,灑藍

釉瓷器面的質量難以掌控。後來,聰明的工匠在工藝上

進行改良,即瓷器燒完白釉後,先用剪紙貼於器物上,

然後吹釉,吹完後將剪紙拿掉即成留白,這樣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美的灑藍瓷器,在藍釉的掩

映下,露出來的白釉彷彿是飄落的雪花,所以灑藍釉也

被稱為「雪花藍」

 灑藍釉瓷器屬於個性極強的品種,相對於單色釉,灑藍

釉更富於變化。工藝上,灑藍釉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

採用管子吹上去的。《陶冶圖說》記載:「截徑過寸竹

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吹。吹之數遍,視坯之大

小與釉之等類而定,多則十七八遍,少則三四遍。」

宣德以後的明朝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如正德

和嘉靖時期,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復雜,成功率極低、

成本又太高,均不成氣候。著名陶瓷研究專家馮先銘

先生認為:「灑藍工藝只在宣德時期出現過,宣德以後

整個明代不再製作,一直到清康熙才又恢復。」也就是

說宣德以後,灑藍釉瓷器便一度停燒,一直到清代康熙

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中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只有幾件,而明代的灑藍

釉瓷器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灑藍釉工藝從現在到消亡

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時間,那麼它為什麼只經歷了

短短10年就從宮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因是1435年

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

宣宗逝後,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制過灑藍釉瓷器,

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後,灑藍釉就停

燒了…… 直到清代康熙時期,灑藍釉才又恢復生產。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

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里

紅裝飾。 清代後期,灑藍釉瓷器的燒造水準有所下降

,胎和釉等方面都無法與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

從收藏的角度講,清代的灑藍釉瓷器還是以康、雍

、乾時期的製品(仿品)為最佳。  

 

〈仿宣德滿天飛〉

有些有名拍賣公司的拍品及博物館的灑藍釉圓缽,不管

瞎編的故事多傳奇,它們的蘇麻離青發色皆是太輕浮,

它有錫斑嗎?它有橘皮紋嗎?

它是宣德正品的落款嗎?它是麻倉土的火石紅嗎?

……遠視拍攝,或可唬騙外行,只要一一近看上手檢驗,

恐拍這些高仿品,只有露出破綻了。

灑藍釉是宣德朝新創的,藍釉的青料是蘇麻離青的外國

青料,是天然礦物的氧化鈷,它約發色非常艷麗,錫斑

下陷入骨。宣德以後至清朝康熙、雍正等的仿宣德瓷

品,其青料常常混合了國產青料,如明成化、正德用的

平等青、石子青,正德、嘉靖及萬曆早期也用西域的

回青,明萬曆、崇禎至清早期的浙料,清康熙最亮麗的

珠明料,這些天然礦物的仿宣德品,不管有款或無款,皆

很容易辨假。

而清末至民國使用的化工氧化鈷(洋藍)混合國產料,

仿造蘇麻離青的發色,點染鐵劑仿造錫斑,所仿造的元

青花及明宣德瓷品,數量甚多,騙人無數,大行其道。

像魚子醬般均勻遍佈的灑藍釉圓缽,號稱「魚子藍」者,

藍釉皆非由人工吹釉,皆由器動噴灑得很均勻,,通常

發色太輕浮,沒有層次,沒有自然沈澱的錫斑,是清朝及

近代的仿品,絕非宣德真品。

宣德真品如本件的人工吹釉灑藍釉,是有濃淡深淺不等的

層次,也有下陷入骨的錫斑。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