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轉法輪

   一心恭敬,禮敬不可數之不可數的無始劫前,第一位成佛的佛陀。雖然我們眾生皆有覺性,但能夠第一位在不可計數的無量劫前,從一切癡暗無明中覺悟成佛者,誠然不可思議!想一想,我們得聞佛法,要改變自己的習性都甚為艱難,在不可數的無始劫前,沒有佛法的教化,能夠第一位自我覺悟成佛,只能讚歎其不可思議之不可思議!

       《普賢行願品》云:「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佈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普賢菩薩是法身大士,所見的是法身佛,毗盧遮那如來即是釋迦牟尼佛的清淨法身,《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中,釋迦世尊云: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大仙人名曰最勝,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自覺在山中修行慈心,無所利益,不能滅眾生無量劫中所集煩惱,此慈心也不能起正見,便生欲求多聞之心。爾時,仙人至諸聚落、封邑、郡縣、王城,處處推求多聞,了不能得說法之師。時魔天子來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說一偈。」是最勝仙聞佛偈名,即語之言:「為我演說。」天魔報言:「汝今若能剝皮為紙、以血為墨、折骨為筆,書寫此偈,乃當相與佛所說偈。」

  時最勝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無量生死,在在生處,賊兵魁膾,百千劫中,常以無事墮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節,或為欲故、或財利故,殺縛、捶打、繫閉、訶罵,受無量苦,都無利益,唐受割截。我今當以此不堅身,易得妙法。」即以利刀,自剝身皮,乾以為紙、復刺出血,用以為墨、復折其骨,削以為筆,合掌向天魔而作是言:「天為我說佛所得偈。如先所勅,剝皮為紙、出血為墨、折骨為筆,我悉作已。」時魔天子見最勝仙恭敬為法,見已愁悴,即便隱去。

  最勝仙見天沒已,作如是念:「我今為法生恭敬心,剝皮為紙、折骨為筆,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終不敗亡。若我此言誠實不虛,起慈悲心,為諸眾生,不惜身命,剝皮為紙、出血為墨、折骨為筆。若我至心誠實不虛,餘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說法者,當現我前。」最勝大仙作是語時,一念之頃,東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剎,彼有國土,名普無垢,是中有佛,號淨名王如來、應供、正遍覺,知最勝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閻浮提諸眾生故,譬如壯士屈伸臂頃,乘空而來,到是最勝仙人前住。

  是淨名王如來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眾花,時彼樹林枝葉、花果皆出法音。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諸天來集。是時,彼仙得淨名王佛光觸身已,苦痛悉除,還復如故,無有瘡瘢。爾時,彼仙頭面敬禮佛世尊足,右遶三匝,合掌頂上,白淨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師!善逝是我師!世尊!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惟願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不信眾生,行邪見者、壞正見者、行黑闇者,導示正故而為說法。」爾時,淨名王佛因最勝仙,及諸天子諸菩薩等,為其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眾中八千天子本種善根,皆發無上正真道心;最勝大仙得大喜悅,生於大信,得無礙辯。

  彼佛淨名王如來說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動大地,即沒不現,與諸菩薩還至彼土,彼諸眾生都不覺知佛來去時。爾時,最勝大仙成就聖辯,諸天侍衛、諸天守護為降魔故,至諸聚落諸城國邑,為諸眾生廣敷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滿于千歲常演說法,令八萬四千眾生住聲聞乘、八萬四千眾生住緣覺乘、八萬四千眾生住於大乘、八萬四千眾生作轉輪王、八萬四千眾生作釋提桓因、八萬四千眾生得作梵王、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慈、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悲、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喜、八萬四千眾生修行於捨、無量眾生得生天上。是最勝大仙後乃命終,即往生彼淨名王佛普無垢土,及八萬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於意云何?爾時,最勝仙者豈異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說誠實言,便能敬感彼淨名王佛來至我所。是以當知,若有菩薩恭敬求法,則於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滅。何以故?若有菩薩專志成就求正法者,雖在異土,常面覩佛得聞正法。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憶念力,進趣智慧,得於辯才。若有菩薩敬法、欲法、得見佛已,捨離諸見,趣入正見。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一切眾生無能侵害。是故,是大眾生應當勤修多聞莊嚴,所獲功德復過於是。

  又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記載,釋迦世尊過去世為婆羅門時,入清凈之雪山修菩薩行。一日,帝釋天化現為形容可怖之羅剎,欲勘驗婆羅門,而宣說過去佛所說之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婆羅門聽聞此偈,心生歡喜,要求羅剎告知後半偈;然羅剎欲食婆羅門之血肉,始肯相告。婆羅門求法心切,慨然應允,遂得聞後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並將此四句偈書於巖壁、樹幹等處,使後人得知。繼而至高樹之上,投身往下,捨身於羅剎。其時,羅剎還現帝釋身形,自空中安接婆羅門於地,並率諸天人於其足下頂禮。釋尊以此因緣超越十二劫,先於彌勒之前成佛。

  為了覺悟一切究竟圓通的佛知佛見,釋迦世尊的因地身,在求法的無量劫中,我們於大乘佛典及《本生經》裡,看到類似的為法為人來捨身,肝腦塗地,也是無法計數。得聞釋迦如來的佛法,我們知道它們的珍貴嗎?我們若不知佛法之尊貴難聞,若不知感恩諸佛菩薩們,大公無私地為一切眾生犧牲的大慈大悲,我們也是無法發菩提心、無法行使普賢十大願王來利益眾生。 

  我們眾生與十方諸佛同一法身,故知果佛圓明之體,是我們眾生本具的性體,因此,佛所說一切教法、一切行法,都是為了讓我們眾生入佛知見,能夠藉由信解行證來顯發這個大覺之體,乃至早日成佛。《妙法蓮華經》云:「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在釋迦世尊滅度後,很多大阿羅漢紛紛跟隨進入涅槃,佛陀大弟子迦葉尊者為了保存佛陀的教法,就召集了具有三明六通,智慧具足,已經證果的阿羅漢參與編撰佛典,史載有五百羅漢參與集結,最後在王舍城附近的七葉窟,進行了佛教經典第一次集結,由大迦葉尊者主持下進行編撰集結,阿難尊者念出佛陀教法,優波離尊者審視戒律,眾阿羅漢依神通及記憶來校對,集結進行了三個月,最終集結成經、律、論三藏,成為最早的佛經起源。

  世尊滅度後,佛的教法,經由集結後佛經的流傳,漸漸由印度向南北四方宏揚開來。起先,三乘中,仍以聲聞乘及緣覺乘為主。經過了四、五百年,大乘佛法在印度經由在家佛弟子,推廣人間菩薩道正行,而漸漸興起、宏通、廣大。

  以東晉時期西域龜茲國的鳩摩羅什大師為例,大師天資聰敏,九歲即從罽賓國大師盤頭達多學習佛法,精通二乘教法,再跟隨大乘法師佛陀耶舍、須利耶蘇學習諸論,自己了然徹悟大乘佛法後,就以無比的毅力,忍受被逼娶妻的逆境,經過長期的忍辱精進,終於將珍貴的大乘教法宏揚光大。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許多大乘重要經典,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過來的,大師的恩德至深至廣。其他,如唐朝玄奘大師不計生命危險到印度求法等,許許多多的法師大德、仁人志士都能領受到釋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及無上的智慧,紛紛不計一切來學習佛法,宏揚佛法,幫助一切眾生入佛知見。

  釋迦世尊無始劫來,為了求得佛知見,為重法故,捨一切頭目腦髓四肢血肉,才得以證得究竟覺,這些佛的頭目腦髓四肢血肉本身,就是法,所以,法就是佛,佛就是法。請轉法輪,就是請佛住世,非佛不請,非佛知見不學不傳。佛知見就是法,佛知見能成佛,是故,法就是佛,佛就是法。

 我們眾生本具的佛性,也即是如來常住的法身,無形無相,廣大無涯,等同虛空,遍一切處,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因眾生修德而顯發。心正則行正,得善報;心邪則行邪,得惡報。忠臣義士,世間慈善,顯報在人天;邪見外道,五逆十惡,感墮三途;二乘偏空,唯證小果;初發心菩薩,以理融事,落謝塵影猶在,無法相稱真如;久修大士,理事無隔,事事無礙,妙有即真空,真空即妙有,一毫之善,量同法界,不趣二乘,不滯三有,染淨不二,皆契真如,是成佛正因正行。

   凡有心者,皆當作佛。約修德而言,我們能遍照一切的心鏡,遠古埋塵,污垢必須磨淨,光明乃得顯現;眾生雖具本覺性體,必因始覺漸修之功行,才能證得;成佛非放任自然即可成,必仗正見正行,去除一切妄想執著,修冶清淨,才得成佛,是謂是心作佛。約性德而說,我們眾生佛性,與十方諸佛同一法性,雖由修證而顯,全是我們性德之中本有,心鏡本具光明覺性,不是因緣和合才有,不從他得,故曰是心是佛。

  在此無佛的末法時代,請轉法輪是救度眾生的最好方法。要宏揚大乘佛法,轉正法轉,不偏在出家眾,也不偏於在家眾。佛教四眾,和合無間,互助互成,佛法才能興盛。一般而言,出家眾授三歸依,如法傳授三壇大戒等戒法,舉辦八關齋戒、短期出家,開講大乘方等經典,解眾疑惑,皆是本份事。而在家眾護持三寶,供養三寶,建立大乘佛法講堂,自己講授大乘方等經典,印送經論,啟人佛慧,乃至以種種善巧方便,深入民間各角落宏揚念佛法門,勸人念佛,求生極樂,也都是本份事。其中舉辦念佛佛七、佛二、佛一,及宏揚大乘方等經典,在家或出家眾都可獨自宏行,都應特別著眼來注重加強,是名不負佛恩。

  末法時代,魔眾隱身在佛教四眾之中,甚多甚多。是心作魔,是心是魔。魔眾喜歡他化自在,利用別人的善心來修欲界天福;魔眾不喜歡眾生有出世智慧,不喜觀眾生能夠出離三界,不喜歡眾生成佛。如何看破魔眾偽裝?「聽其言,觀其行。」魔眾說話,常有兩種特徵:一者喜歡自讚毀他,我執我相甚重,常自認是大菩薩,說他(她)常如何如何教導眾生來修行。二者常鼓勵眾生修人天福報,毫無解脫知見、空正見。又常用世間福報、人情世故來曲解佛法教義,說相似法,毫無空正見。其他,也有自稱活佛的魔眾,或以自己形像讓人膜拜、浴佛的魔子魔女也有,他們的徒眾都擅長利用媒體來作造神活動,利用宣傳世間慈善,來斂財作人天福業,毀壞眾生的出世善根。我們也見到有些眾生本來是一心念佛,求生極樂。後來加入某佛教團體後,以為有大菩薩可作依靠,就不求生極樂,反而要生生世世跟隨他們的菩薩在人間行菩薩道,建立人間淨土了。

  法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法,為佛為魔,端在自心。我們要遠離魔事,歸向佛道,轉正法轉,首先要「依法不依人」,才不會識人不清,為魔眾作奴僕,反而走入惡道中。若有魔子魔孫說,他(她)是大菩薩,在行菩薩道,他(她)的徒眾們,也努力宣傳,要大家發願生生世世跟在他(她)身旁行菩薩道。你要是相信,就是分不清佛與魔,「依人不依法」了,試想,《華嚴經》說菩薩行者獨自無侶,佛經中從沒見過那尊菩薩要眾生去追隨他(她)、供養他(她),替他(她)作牛作馬的。何況,來世投胎,除非同生極樂,豈能說來世要一起,就能在一起?神通已勝過佛?

  或有人說,他(她)已是十地菩薩,只要認他(她)為師,歸依他,以珍寶供養他,隨順他的教法,無需念佛,他保證以神通力一一把弟子送到比極樂世界更莊嚴漂亮的佛國。你聽了,不為所動,仍然依著淨土五經所教來念佛,就是「依法不依人」。

  若有一些小乘狂徒,說念佛法門是偽造的,學之無益,他證的阿羅漢才是至高無上。你不信他胡說,依然老實念佛,求生極樂,就是「依義不依語」。依佛所說的真實義,知道二乘只是中途站,要學大乘佛法,才可究竟成佛。

  若有知見不正的學佛者說,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是要在人間建立淨土,不是逃去極樂淨土享樂。我們不以為然,知道他是情感用事,不自量力。就是「依智不依識」,要依著真實智慧,而不依從我執我見的妄識。魔眾也講相似法,也講三十七道品等,披著佛法的外衣,來曲解佛法。我們要多研究經論,才能「依了義而不依不了義」,才不會被他們迷惑。通常魔眾的不了義,在於無法了知空正見,就像鬼道不知道菩提心,皆業障蒙蔽。魔眾說《金剛經》的無四相修一切善法,繞一繞,又繞回有相人天福業了。所以我們以「諸法實相」的真如大印為法印,就能覺知魔說的相似法皆不了義。

  我們學習佛法,宏揚佛法,皆要覺知魔事。修行最大的障礙不在逆境,也不在外魔。逆境是增上緣,老修行甘之如飴;外魔是天魔化身,他的恐嚇或者引誘,我們只要菩提心堅固,安住在正知見,如如不動,他自會退散。我們最大的障礙在自心魔。自心為何會起魔念?如《楞嚴經》五十陰魔所呈現,皆是自心取自心。也就是過去無始劫之中,我們輪迴六道裡的五蘊身心,認假為真,由我及我所,所產生的是非、榮辱、得失、苦樂等等相對待的識種,積聚在我們第八識的黑洞中,現在,因為逆生死流要出離三界,這些習性種子,由我們修習佛法而得啟發的覺性所攪動,如同千年暗室,遇到光明,室內的毒蛇、老鼠等就現形了,到處亂竄,甚而反咬自己。

  當我們接觸到佛法,學習種種的經論,自我啟迪本覺,我們成佛之道的所有修行,現前這一念,乃至盡末來無量劫,念念皆在佛魔交戰,念念皆在轉魔成佛,等覺菩薩的最後一分本生無明,也是自性魔;每一尊佛要成佛時,都要示現降魔成佛。如《普賢行願品》所說:「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我們的覺性本具無量光,皆能照破第八識的萬年暗室,只不過看見毒蛇,仍要把牠們抓走,才可轉危為安,轉妄為真,安心辦道。釋迦世尊大慈大悲,善說法要,傳給我們的除蛇工具很多,皆可摧伏自性魔。諸如不淨觀、苦、空、無常、無我、十二因緣還滅、照見五蘊皆空等等皆是,沒有佛出世,沒有佛所說法,我們眾生皆永遠在癡暗無明之中,見不到一絲光明。所以,我們不僅要宏揚大乘佛法,來請轉法輪,請釋迦世尊及諸佛菩薩,轉正法輪;我們時時刻刻也要憶佛念佛,請自己的自性佛轉法輪,念念覺照,念念在轉法輪,念念能自利利他。

  我們要念念覺照,念念在請轉法輪,念念能轉魔成佛,智者大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亦云:「行者既覺知魔事,即當卻之。卻法有二,一者修『止』卻之,凡見一切外諸惡魔境,悉知虛誑,不憂不怖,亦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彼自當滅。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修習止觀的方法之中,最殊勝方便、至圓至頓的修行,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念佛的時候,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以一正念來滅除千萬妄念,就是「止」;同時,稱念佛名,能以佛名感召佛德,也感召了阿彌陀佛的無礙佛光來照吾身,諸魔隱沒,不敢現形。我們念佛的當下,知道現前一念,念性本空,念即無念;念性無滅,無念即念,念念歸向正覺真如,佛魔一如,無生亦無滅,魔心魔念,虛幻不實,又豈能生?臨命終時,念佛人也絕無內外魔事,因為我們的往生之願,就是彌陀的接引大願,無二無別,皆在佛心佛願之中,純佛無魔。宏揚念佛法門,普勸眾生求生極樂,就是在請一切眾生轉魔成佛,轉自性的正法輪。

  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亦云:「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吾人誦持並學習、實踐普賢十大願王,也是普賢菩薩之慈悲善巧,《普賢行願品》說,行者能夠具足「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也能令我們眾生轉惡為善,轉魔成佛,轉煩惱成菩提,生生世世,普賢行願,唯佛為宗,唯法為歸,轉正法輪。

  所有的內外諸魔,也是唯心所造,唯心所現,皆是我們第八識中的妄想執著的識種,認假為真,遇緣和合而有。如果我們貪愛人天福報的得失榮辱,以我執我見我慢來行事,毫無出離三界的思想,毫無空正見,就是魔。欲界的人道是在魔王的擺弄之下,所以釋迦世尊示現出家成道,建立出家法,講述苦、空、無我、無常、十二因緣還滅、般若波羅蜜等種種教法,皆是要令一切眾生能夠具足空正見,具足第一義諦,具足般若波羅蜜,就能照見無明妄識的虛幻不實,自然會轉煩惱為菩提,轉自性魔成自性佛,歸向真如實相來修六度萬行,必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中觀》中,龍樹菩薩說:「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大乘佛法的空正見就是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為基礎,因緣所生,皆無自性,故空;無自性空,不礙一切緣起,故有。即有即空,即空即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不二,是為中道義。空正見即是第一義諦,即是般若波羅蜜,是斬除自性妖魔的最上寶劍。能令我們眾生住在佛知見,往生極樂,六度萬行,悉無障礙,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三云:「佛告勝天王言:譬如無價如意寶珠,裝飾瑩治,皎潔可愛,體圓極淨,無有垢濁,墮在淤泥,已經多時,有人撿得,取而守護,不令墮落。法性亦爾,雖在煩惱,不為所染,後復顯現。大王,諸佛如來悉知眾生自性清淨,客塵煩惱之所覆蔽,不入自性。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作是念:我當勇猛,勤修精進,為諸眾生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除其煩惱。一切眾生皆有性淨,是故於彼勿生下劣,應當尊重,彼即我師,如法恭敬。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心,即生般若闍那大悲。大王,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能入阿鞞跋致地。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復作是念:此諸煩惱,無力無能,自體虛妄,與淨相違。何以故?背薩婆若故。清淨法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顛倒而生。大王,譬如四大依虛空立,空更無依。煩惱亦爾,依此法性,法性無依。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實觀知,不起違逆;以隨順故,煩惱不生。大王,菩薩摩訶薩觀察煩惱,不生染著。若自染著,云何說法,令他出離。是故菩薩斷滅著心,如實說教,解眾生縛。」

  又云:「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復作是念:法性離相,一切法離相,無二無別。何以故?一切法離相,即法性離相。法性離相,一切眾生離相,同法界離相,法界離相,一切法離相,如是離相,求不可得。法性如如,眾生如如,同一無二。眾生如如,法性如如,同一無二。法性如如,一切法如如,無二無別。一切法如如,諸佛如如,無二無別。法性如如,過去未來現在如如,不相違逆。過去如如,未來如如,亦不相違。過去未來現在如如,即是陰界入如如。陰界入如如,即是染淨如如。染淨如如,即是生死涅槃如如。生死涅槃如如,即是一切法如如。大王,所言如者,名為不異。無變、不生、無諍、真實。以無諍故,說名如如。如實知見,諸法不生。諸法雖生,如如不動。如如雖生,一切諸法,如如不生。是名法身清淨不變,猶如虛空無等等。一切三界,無有一法,所能及者。遍眾生身,無與似者。清淨離垢,本來不染。自性明淨,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在心意識,非心意識性。即是空、無相、無願。遍虛空界,諸眾生處。一切平等,無邊無量,不異不別。非色,不離色。非受想行識,不離受想行識。非地大、水火風大,不離地大、水火風大。無生,離生。雖逆生死,不順涅槃。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大王,是名法性。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通達此法,修行清淨。」

  上品中生的要件是解第一義。而在上品上生裡,若我們以第一義諦來「慈心不殺,具足戒行」,持戒以般若為導引,身心皆能遠離毀犯,究竟清淨。若能解悟第一義諦,我們在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就能以法性來融會貫通,了解釋迦世尊及諸佛菩薩所說的真實義理,悉無疑惑滯礙。同樣地,以第一義諦來迴向發願,不僅往生極樂是上品蓮花生;念佛及無始劫來所有的善根福德,皆自然地歸向不生不滅的薩婆若智海,速證無上菩提。

  在盡未來無量劫中,若我們實踐普賢十大願王,生生世世,皆能以第一義諦來行持六度萬行,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佛國,也令眾生安住在菩提正法的般若波羅蜜中。就可避免誤入「愛見大悲」的假菩薩道陷阱,因而忘失菩提心,退轉入惡道。《維摩詰經》中云:「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何謂愛見大悲?鳩摩羅什大師云:「未能深入實相,見有眾生,心生愛著,因此生悲,名為『愛見大悲』。」即是眾生想學菩薩道,對眾生有愛染心,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修一切善法;因為不了實相無相、清淨平等,於順逆境界妄起愛憎計較;因為有計較得失心,就會隨境界流轉,不得自在。愛見大悲,不是真正清淨無染的大悲心,會有疲倦和厭煩的心,也很容易退轉。真正菩薩道的大悲心,能夠解悟第一義,具足無所求、無所得的般若,若吾人常住在第一義諦來修六度萬行,就知道萬法無生無滅,唯心所造,唯心所現,如夢如幻,無來亦無去,如如不動,也才可以如普賢菩薩所教的: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普賢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直至菩提,永無退轉!

 

 

 

  〇如何修行「念佛三昧」?

  答:《大智度論》云:「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婬,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婬;有能除癡,不能除婬、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修「念佛三昧」的方法,三昧就是禪定。廣欽老和尚曾以此法入定約四個月。念佛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無上深妙禪。念性本空,念性無生,是故,念而無念,照而常寂;念性無生無不生,能生一切法,今以念佛生其心,雖寂能照,即是無念而念。當念佛時,專注在佛號,靈靈覺覺,覺知六根對六塵的一切分別愛憎,皆是虛妄不實,轉眼成空,何必在意,不為其擾亂,即止即觀,止觀雙運,只專心在念佛大定之中,念念以名召德,就能感召阿彌陀佛的清淨覺性,來啟發我們的清淨覺性,堅定不惑,念念就安住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清淨真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