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最高約13公分,上最寬約11公分,下寬約7.8公分。

博物館級真品。

 厚度約0.2~0.3公分,整大塊玉去掏空製作,工藝精湛。所謂一眼貨,看其蝕斑、沁色如此久遠,如此自然即是。加上玉質品種及其質變、鈣化皆是佐證。

 

平口正視玉箍形器,它不是一個正圓,而是一個扁圓;而較長的筒壁並非與平面垂直,而是在上面三分之一處有一個略向內彎的弧度。這兩個特徵增加了造假者的難度,多數仿品因見不到實物而做成正圓和筒壁垂直的筒體。

 

這麼大件玉髮冠是母系社會轉成父系社會的權威象徵。比玉豬龍更具歷史文化的意義!

 

玉馬蹄形器在紅山玉器中流傳較廣且頗具代表性。此器又稱玉筒形器、玉箍形器、玉束髮器、玉冠狀器等。因其上口大下口小,外形頗似倒置的馬蹄,故習慣上稱之為玉馬蹄形器。

 

此類玉器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發現,大多流至海外,國外多家博物館藏有此器,直到80年代初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出此器後,才被考古專家正式確認為紅山文化的玉器。

 據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報告顯示,玉馬蹄形器多在中心大墓或高等級墓中才有發現,在墓中位置多枕于男性墓主的頭下。

 據綜合分析,此器當為部落首領或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用作束髮的玉冠,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玉冠實物。

 玉馬蹄形器如作為玉冠使用,可將頭頂上的髮髻套于其,其下口上的兩個小孔可以繫繩也可以插髮笄,個別下口無孔的可以用將髮笄穿過髮髻橫貫于上口的方法來固定。

 紅山文化處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的重要歷史階段。進入父系社會後出現禮制,《禮記·冠義》中說:“冠者,禮之始也。”冠的出現標誌著禮制的開始,成年男子頭上戴冠是一種身份和等級的標誌。

(2015维也纳扎克画廊慈善拍卖会上成交的中国古玉)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紅山文化稀珍真品〕馬蹄形玉冠  

玉馬蹄形器-紅山文化, 公元前35世紀-前30世紀 . LARGEST HEIGHT 15,6 CM, DM, AT THE TOP UNTIL 7,9 CM, AT THE BOTTOM UNTIL 11,8 CM。Estimate: EUR14,000 ;Realized Price: EUR 367,500 (欧元)。

 

〈轉貼〉 過水出灰”是我們常聽到玩玉人說的能喚醒古玉玉性的方法,其方法就是使用高水溫的水將古玉浸泡在其中,人們認為這種方法能夠令古玉被腐蝕的部分被喚醒,從而令其恢復原本的面目。 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人們對其表面現象的理解。 過水出灰是由於分化物質受到壓制之后所出現的物理分子置換現象,浸泡在熱水中之后,水分子會占據玉石的一些孔隙,所以就會產生氣泡,同時將分解物壓制出來,而這個分解物就是人們所看到的“灰”。

經常用沸水浸古玉會令古玉中的著色微量元素還原,從而出現沁死的現象,所以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6572.JPG DSC06575.JPG

DSC06609.JPG  

 

  DSC06579.JPG DSC06581.JPG DSC06582.JPG DSC06584.JPG DSC06585.JPG DSC06586.JPG DSC06610.JPG  

直徑3公分。

金朝版圖在黑龍江流域、東北一帶。

綠色結晶鏽不如南方濃厚。

但此幣邊緣仍有許多綠結晶鏽。

對照錢譜字體寫法也是鑑真的要點,特別是「通」字。

正面穿孔緣細,背面穿孔緣寬。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6568.JPG DSC06569.JPG DSC06630.JPG  DSC06566.JPG DSC06570.JPG DSC06571.JPG DSC06577.JPG DSC06626.JPG DSC06627.JPG DSC06608.JPG  

直徑3.5公分。

這個稀珍蓮錢,字體每一個字的寫法是鑒定的要點,真品皆有靈活之氣。

它背部穿孔形態也是遼錢特色之一。

遼朝版圖在新疆、蒙古高原一帶,氣候乾燥,鏽色跟南方綠晶鏽不同。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極稀珍的真品~齊國 五字刀〔即墨之法化〕背(闢封)

齊刀最稀少的是六字刀,其次是五字刀。

這支[即墨之法化]五字刀,重量特別重,

是賞賜諸侯的禮品,背字(辟封)。辟封是封地。

重69公克。長17.3公分。

 [即墨之法化]五字刀,背字(辟封)。

 嘉德評比跟六字刀等價,極稀有。

錢幣大師馬定祥近兩百支齊刀中,

 有六字刀,竟然沒有這支。

 刀幣在大陸有很多偽造品。但有幾點難偽造→

 1.先秦文字筆劃的粗細、先後、深淺,

 偽造者往往寫錯,更談不上型態了。

 2.斷脊與不斷脊分不清楚。

〔真品刀,刀脊中刀柄與刀身分界處有凹陷叫斷脊。〕

 3.不知道刀幣的厚薄輕重。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jpg     

問:我們帶業往生極樂後,以前所犯的罪業是否就一筆勾銷了?

答:因果不昧,

但未生極樂,在六道中償還,

如貧人負債,償還痛苦,

往生極樂修行成功再還宿債,

如富人還債,輕鬆有餘。

無論我們在極樂佛國修到法身大士或等覺菩薩,救度眾生,無論報恩或還債,皆很簡易。普賢行願者,或已入法身大士之列,或未入法身大士之林,皆無妨,一樣能報恩及還債。

最重之債,無非命債,過去你殺他一命,現在你幫他往生極樂佛國,救他的法身慧命,乃至令他在極樂世界修到一生補處,候補成佛,就是最好的還債!

報恩亦如是,沒有比幫助過去世的父母、急難救助過我的恩人等等,往生極樂佛國,更痛快的報恩!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jpg  

問:念佛能轉業,改變命運嗎?

答:馬勝比丘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那時外道首領舍利弗一聞此句,即證初果阿羅漢。

釋迦世尊及十方諸佛出現世間,無非是要令一切眾生入佛知見,令一切眾生成佛。

如果眾生實踐佛法,自然轉業,轉眾生業成佛業。

所以,念佛法門也如是,能不能轉業端在用心處,用什麼心去念佛?

若你念佛,只求富貴名利,那是貪得無厭,惡心怎得善果?

若念佛是為了去貪瞋痴,為了消除一切惡習惡念,為了回歸本有的覺性,

轉一切惡心成善心,那就能轉業,

轉自己無量劫的輪迴生死大苦痛,成為常樂我淨的菩提,將來必成佛道。

法無定性,業無定性,一切唯心,心能造能轉,

心起惡念,感召惡業如火加油,惡果先來,自然障住善業善果;

心起善念,自然障住惡業種子失去滋養,善果先來,自然轉業。

念佛就是以佛之大覺啟發自己的覺性,若能覺了,有何放不下?有何苦痛?

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無與倫比,

只要念佛,一生極樂,頓轉苦惱眾生成三不退的初地菩薩,

有比念佛轉業更快的嗎?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們大多知道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聞聲救苦。



卻不知阿彌陀佛也是有求必應,無不滿願。



若我們親人患重病如癌症等,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請病患每日合掌向空祈願:



「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啊!若我命不該終,請讓我得到正確的治療,趕快好起來!若是我的壽命該終,請一定要來接引我到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



我們也要買到或拿到一台念佛機,常放給患病親人聽,鼓勵他靜聽就是心在念佛。



也可預備命終助念來使用。



當患者生前瀕臨斷氣昏迷中及命終八小時內,



他的耳識還能聞到聲音,我們皆可在其耳邊提醒他一心念佛或聽念佛機放的佛號,或者我們在其耳邊念佛給他聽,



並告訴他耐心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只有見到阿彌陀佛來,才能跟著走。



要伏住心中的悲痛,不要用哭調同臨終者講話,也不可一邊哭一邊念佛。患者會因情執激動而痛苦徘徊。情牽會入惡道。



可在耳邊多多跟患者說:我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的,靈識永遠不死,死的是用壞的假體,



死亡只是脫掉舊衣(殼),換件新衣罷了,死的時候就是到另一個世界馬上出生了,能去佛國才是最重要的。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只有見到阿彌陀佛來,才能跟著走。



我們皆可在任何地方一邊助念,



一邊向房間上空(佛遍一切處,絕對知道)或佛像跪拜,懇請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患病瀕死或命終的親人,〔講出來,不出聲嘴動也可:懇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的ⅩⅩ〇〇〇到極樂佛國去成佛!〕(說三次以上,愈多愈誠敬)



一心懇求,多多益善,只要有一人,只要有一人喔,(多人更佳)誠敬求佛,阿彌陀佛絕對圓滿此人的祈願,大慈大悲,必來攝受接引。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悲願第一!

 

佛一次後,再到臨終(或亡者)耳邊念佛,並提醒他:「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一定來接引。」



這樣交替去求,去念佛,直到患者斷氣一小時後,就可專心助念了。



亡者必生極樂!

〔敬閱者,有需要「念佛機」的人,請留言,或E ~mail:(前面是2個英文小寫,不是零零)oo4933111@yahoo.com.tw我可替您找找看,免費寄給您。〕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jpg 

  〇問: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往生極樂佛國?

   答: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毫無條件的來接引我們凡夫眾生往生佛國成佛。我們只要發願去,肯去,無不攝受。所以必定往生極樂佛國的修行方法有多種,但皆離不開釋迦世尊所勸誡的「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我們凡夫以願力為前導,專心念佛,願生即生,一生成佛。這種一心念佛就能成佛的殊勝法門,可說是至圓至頓,第一直捷方便!

  現在略述四種方法如下,可並行也可單行,必生極樂:

一、〈日日願生〉:

  眾生能往生極樂,百分之九十九全靠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只有一分是靠自己的願力。眾生願生即生,佛有大神通力,可幫我們排除臨終障礙,不用疑,不用怕自己臨終時能否一心不亂地念佛?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而不是念佛功夫之有無,不是嗎?願力最重要!願生極樂就契合阿彌陀佛的接引大願,有願必成!

  平日常念佛,多念佛,為的是要堅固往生的信願,訓練我們臨終時這一念的不顛倒狂亂。不是要求平安長壽喔。所以最重要的,天天要多次問自己,愈多愈好:如果阿彌陀佛說,再十分鐘就來接我到極樂,我願意放下一切就走嗎?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若還有牽掛不捨的那些,我們平日就要早作處理,反覆去看,去思索,去解決。免得臨終那一刻,看不破,也放不下,就障礙自己往生佛國的最大利益了。

  我們每天在早上起床後,及晚上入睡前,每天至少發願一次,或坐或立,合掌對空說:「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不管我活多久,不管我如何死的,在我命終的那一刻,請阿彌陀佛一定慈悲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

  我們的願力既已成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任何時刻、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四字「阿彌陀佛」也好,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佛」也可,或出聲念,或默念(如廁、吃飯、睡覺),或快念,或慢念皆可以,其中以金剛念(口動不出聲)最好用!不必有任何形式或儀軌,就算這一生沒誦過經,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或佛七,沒有皈依或受戒,沒有吃素,沒有捐過錢給寺廟,甚至沒做過一點善事,都無所謂,不會妨害我們往生佛國。

二、〈慈雲懺主的十念法〉: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為「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十念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

三、〈覺明妙行菩薩的方法〉:

  覺明妙行菩薩勸人恭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後,再念佛一千聲, 然後同〈十念法〉發願迴向云: 「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念佛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這樣作為一堂功課,可依自己閑忙增加功課。一日或二、或四、或六、或十二堂,每日作完,應禮敬阿彌陀佛百拜(或多或少,量心量力)。

四、〈普賢行願〉:

  另一種必生極樂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日除了一心信願念佛外,日日也誦持「普賢行願品」,並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當然,此世若有機緣,也要常常學習、實踐普賢行願力,盡量勸導、幫助別人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從極樂世界回來六道化度眾生的大心菩薩,也是行持普賢行願的。 第二十二願云:「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咸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徧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念佛人往生極樂後,若悲心深重、急於迴入娑婆,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但自己神通自在力不足的普賢行願眾生,來娑婆出生的時候,阿彌陀佛送你來;死的時候,仍由阿彌陀佛接你到極樂。在極樂世界檢討改進行願的過失,增進悲智雙運、化度眾生的能耐後,又再迴入娑婆引渡眾生來佛國。這樣來來去去,由不足到具足神通自在力後,可自由來去各法界之間,盡未來無量劫,幫助眾生往生極樂,早成佛道。

  此世信願念佛的眾生,若能再發心持誦《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不管你此世飛機摔死、或車子撞死、炸彈炸死…怎麼死都無所謂,來不及念佛也無妨,死的那一剎那,普賢十大願王自然引導你的神識到極樂佛國蓮花化生,《普賢行願品》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這是普賢菩薩摩訶薩作保人保證的!大菩薩豈有妄語!普賢菩薩的願力神通也是難思難議啊!

  我們若以普賢行願力往生極樂,「到已,即見阿彌陀佛,…蒙佛授記。」此人一到極樂世界,馬上就能見到阿彌陀佛,也就是凡夫最殊勝的上品上生喔!

  我們修持以上任何一法,或者多種並行也可,只要堅定不退,一日、二日…一月…一年,久而久之,我若問你,你有把握生極樂否? 你不僅答:絕對必生極樂。還微微笑。

  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若自己信願堅固,又何必問別人,也無需別人助念。萬人修萬人去!

問: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往生極樂佛國?


答: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無條件接引我們凡夫眾生往生佛國成佛。我們只要發願去,肯去,無不攝受。所以必定往生極樂的修行方法有多種,但皆離不開釋迦世尊所勸誡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我們凡夫願生即生,至圓至頓,第一方便。現在略述四種方法如下,可並行也可單行,必生極樂:




一、日日願生:


眾生能往生極樂,百分之九十九全靠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只有一分是靠自己的願力。眾生願生即生,佛有大神通力,可幫我們排除臨終障礙,不用疑,不用怕自己功夫是否達一心不亂?能否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不是念佛功夫之有無,不是嗎?常念佛,多念佛,為的是要堅固往生的信願,不是要求平安長壽喔,


所以最重要的,天天要多次(愈多愈好)問自己:如果阿彌陀佛說再五分鐘就來接我到極樂,我願意放下一切就走嗎?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若還有牽掛不捨的那些,我們平日就要反覆去看,去思索,去看破,去放下。


然後依照釋迦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三次所勸誡我們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來發願願生極樂!


我們每天在早上起床後,及晚上入睡前,每天至少發願一次,或坐或立,合掌對空說:「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不管我活多久,不管我如何死的,在我命終的那一刻,請阿彌陀佛一定慈悲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


我們的願力既已成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任何時刻、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四字「阿彌陀佛」也好,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佛」也可,或出聲念,或默念(如廁、吃飯、睡覺),或快念,或慢念皆可以,其中以金剛念(口動不出聲)最好用!不必有任何形式或儀軌,就算這一生沒誦過經,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或佛七,沒有皈依或受戒,沒有吃素,沒有捐過錢給寺廟,甚至沒做過一點善事,都無所謂,不會妨害我們往生佛國。



二、慈雲懺主的十念法: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十念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


 


三、覺明妙行菩薩的方法:


 菩薩勸人恭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後,再念佛一千聲〔用時間計算也可,六字佛號千聲約二十分鐘,四字約十五分鐘。〕,然後〔同十念法〕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念佛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這樣為一堂功課,可依自己閑忙增加,一日或二、或四、或六、或十二堂,每日作完,應禮敬阿彌陀佛百拜(多或少,量心量力。)。

 



四、普賢行願:


另一種必生極樂的方法就是日日誦持「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此世也要盡量勸導、幫助別人往生極樂)。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從極樂世界回來六道化度眾生的大心菩薩,也是行持普賢行願的。


第二十二願:「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咸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徧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悲心深重、急於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但自己神通自在力不足的普賢行願眾生,來的時候,阿彌陀佛送你來;死的時候,仍由阿彌陀佛接你到極樂。



此世持誦「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的人,不管你此世飛機摔死、或車子撞死、炸彈炸死…怎麼死都無所謂,來不及念佛也無妨,死的那一剎那,普賢十大願王自然引導你的神識到極樂佛國蓮花化生,「普賢行願品」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普賢菩薩摩訶薩作保人保證的!大菩薩豈有妄語?以普賢行願往生的眾生,馬上花開見佛,不論僧俗,皆是上品上生!



我們修持以上任何一法,或者多種並行也可,只要堅定不退,一日、二日…一月…一年,久而久之,我若問你,你有把握生極樂否?
你不僅答:絕對必生極樂。還微微笑。



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若自己信願堅固,又何必問別人,也無需別人助念。易!易!易!萬人願生,萬人去!!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jpg

問:印光大師常勸念佛人要「敦倫盡分」,是何義?

答:印光大師一生對眾生教化的言語很多,他的大弟子德森法師把它歸納成八句三十二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 這八句箴言不但是大師教化眾生的重點,他老人家本身也同樣依此行持。

根據印祖傳記的記載,有一次一位弟子在找他,全寺上下都找遍了卻不見蹤影。最後發現,老人家原來在天井內洗衣服。當時印祖已經八十高齡,可是洗衣服卻依舊不假手他人,可見他敦倫盡分,自我負責的美德。

所謂「敦倫盡分」,簡單的說,就是身為一個「人」,要遵守做人的德行,克盡本分,忠於職守,並與人敦厚,樂於助人,這樣基本的做人道理沒有虧欠,我們修行念佛,才能無愧於心,往生無礙,容易進趨菩提大道。否則連做人都做不好,又如何去做佛呢?

一、就出家而言,,都應該尊卑有序,「吃苦耐勞」。在大寮有飯頭、水頭、菜頭等等,做的是撿菜、燒水、煮飯一類的工作。這些苦行,主持法師要公平分配,每個出家眾要分工負責,輪流職事,並且合作無間,為大眾服務,不辭辛苦。不可避繁重(如大寮煮飯菜、清掃廁所等),選輕鬆(如香燈等),不可欺侮新出家眾,要訶護他們,指導他們;也不可好吃懶做,艱困及污穢的工作,老是叫在家居士發心,怎麼自己不發心?出家眾要領職事,自己的職事一定要盡心做好,沒有虧欠寺院中的大眾,才能進一步去多做其他用功。像廣欽老和尚一樣,份內的職事做好了,節省自己的睡眠去念佛,去拜佛。否則,職事不做,就算整天念佛一心不亂,還是信施難消,將來披毛戴角來還!

其次,要「深明因果」。當庫頭,負責全寺的財務,包含食衣住行等時,不可混淆項目,任意錯用,要知道其果報可怕!當住持、當知客,不可不知佛門規矩,要能平等悲憫眾生,一心教導自他念佛脫離六道輪迴。若是只將佛法掛在嘴邊裝飾,喜歡亂搞法會歛財,巴結有錢施主,唯利是圖;隨便卑視輕忽貧苦眾生,心不清淨,連做人都不夠格,出家毫無功德,只是增罪而己。

二、就在家學佛來說,有幸得聞佛法,理應恭敬三寶,護持寺院,但皆要量力而為。最重要的,你要敦倫盡分,為子女的人就要盡心孝養父母,勸父母求生極樂;為父母的要照顧子女,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夫妻之間、兄弟姊妹之間皆要和睦相處,互相扶助勉勵。在世間,念佛人深信因果,謹守本份,不虧欠任何眾生。做人無愧,在人天中做個忠厚的善人,若來修習佛法,就有根基了。否則,有些在家居士,不論男女,不學佛還像個人。一學佛,無始劫來的業識攪動,循惡業惡緣發現,追隨了邪師不自知,念念惡識投射在邪執邪見邪慢上,到處漫罵佛教中不同宗派的四眾,說四眾過;以偽善的相貌宣傳邪師,自我膨脹,為名為利,爭強鬥勝無所不用其極!這稱做顛狂發作,或者去出家,或者追隨邪師打邊鼓,大多棄家庭不顧,還洋洋自得,自認在跟隨大師行菩薩道。這種做人應做的本份不做好,拋棄家庭不顧的人,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了!

無論出家、在家學佛,要了解「依智不依識」,了生死、成佛道,皆是要靠自己開發自性悲智才能成就,而不是妄想依賴某寺院、某法師的開示才能修道;一定要謹記「依法不依人」,任何邪師背誦一些佛經文句來偽裝自己,複製一些祖師開示唬弄大眾,裝神弄鬼,假裝有神通,要慧眼能看破。

敦倫盡分是做人道德的基礎。以德求德,就是法供養。不要以福報觀念到處亂供養,自己妄想有捨才有得、捨一得十,又是平安,又是富貴發達,越供養越貪,不曉得錯到哪邊去了。

釋迦世尊因地為半偈捨身供養羅剎。求法是求解脫德,德就是法,法就是德。菜市場中的假出家眾,無德之人,你幹嘛供養?腳踏實地,認真在宏揚解脫法門(如念佛法門)的法師寺院,你反而不供養。供養是靠正知見、解脫知見隨緣隨分,不是靠大把鈔票炫富,知見不正,貪求福報,不求解脫,數百億的財物供養,還不如自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至少供養自己一個解脫生死的成佛種子。

無論在家出家,先敦倫盡分,把本份做好站穩,才能廣修供養。每一世、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一秒,你念念無間想幫一切眾生出離煩惱大苦海,往生極樂佛國。那不管你用身口意供養或外財供養,皆自然歸向法供養,這樣供養眾生也就是供養如來,也是供養自己早日解脫,早得智慧,早證菩提。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3.jpg

 

:如何才能上品生?

:念佛人能夠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持戒基礎上, 發願願生極樂去成佛, 並在有生之年能了解「第一義諦」的道理, 就能上品生。

九品蓮花不是接引聖賢的, 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是接引凡夫生佛國的。 凡夫的我們只要了解第一義諦, 不必斷惑證真(),就可上品生。〔見觀經九品〕

何謂「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是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我們的心性與十方諸佛的心性是同一理體的(這就是為什麼阿彌陀佛能夠在没有隔礙的同一心體中接引眾生生極樂) ,,我們現前任何一念心性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這同體的心性是永恒的, 如「心經」所示, 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一不異、不來不去…,諸佛示現涅槃, 仍然常樂我淨,釋迦世尊八千次來娑婆度眾 ,它也無增減。 所以廣欽老和尚臨終說:無來也無去, 無代誌(事情)。 它的別名有法身、一真法界、真如、實相、佛性、法性、覺性等等。

知道我們眾生與佛同一法身不生不滅, 就入佛的知見了, 也是無量劫修六度萬行以致成佛的基礎(往生極樂成佛亦同)。 我們眾生雖然本性不生不滅, 但來去生死卻隨業力擺弄 ,認假為真, 痛苦不堪, 毫不自在 !而十方一切佛、菩薩聖賢等為度眾生而來去生死, 卻自在無染, 隨願成就 ! 吾等何其羞愧 !

我們常誦念「心經」,自會在生活中了解第一義諦, 這是最殊勝方便的方法。

若欲加深加廣對第一義諦的了解, 可多研究讀誦「楞嚴經」、「入楞伽經」、「大般若經」與「金剛經」等般若系列佛經…,若有法喜得法味, 知道念而無念, 無念而念 ; 生而無生 , 無生而生的道理, 必然更堅固往生極樂成佛利眾的信願行。 除了讀誦大乘經典,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菩薩道,廣勸並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品位自然高昇上品 上生!

上品靠自己用功甚容易 ; 下品往生甚困難, 因為臨終善知識難遇 !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