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直徑約45mm,重量36.7公克.

錢邊無齒紋,

而是中文: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英文: GIORGIL`GIORGI`GIORGILNC.

幣銀質純正,敲起來聲音悅耳,

這是一枚樣板幣, 數量極稀少。

是清朝政府請世界著名雕刻大師意大利人L.GIORGI雕刻製版,委託英國政府設在中國的[魯爾智喬治造幣]鑄造模具,並試鑄樣幣。

幣邊齒按外國造幣廠習慣鑄造,用現在科技、現在設備也極難仿這種邊齒。清朝政府發行的,並已流通的壹兩型銀幣中,還沒有發現這種邊齒。

清朝按此式樣另行試鑄了齒邊的流通幣樣幣(試鑄中的銀幣樣板,與準備正式流通的銀幣不一樣,正式流通的銀幣要大量鑄造,側面有字,工藝太複雜,不適合大量鑄造。)。

銀幣樣板。它是由設計、雕版師等製作出來,除了一部分留作檔案資料外,主要是供內部造幣廠及其主管部門的領導評審用。評審結果可能是通過,也可能是需要修改。同一幣種可能有兩種或多種樣式。

“樣板”與“樣幣”有別,“樣幣”是“樣板”審定已改,才試鑄。

[我另有一收錢邊有齒紋的是流通幣↓,更證明這

是真品的樣板,無比珍貴。]

“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 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最早的機制銀幣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中國最早的機制銀幣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中國最早的機制銀幣光緒八年吉林廠平壹兩  

這枚光緒八年吉林廠平 壹兩 ,直徑45mm,厚3mm

是中國最早自我摸索所鑄機制銀幣的第一枚

廠平是吉林省使用的銀兩衡量標準,約35.86公

庫平是清政府的統一標準,約37.3公克

正面方欄內是三行12字篆書“光緒八年吉林機器官局監造”,

外緣是連弧紋背面方欄內“廠平壹兩”四字,紋飾則模仿

西漢銅鏡的草葉紋這段歷史發展無比珍貴,也無法取代

有了它的過渡試樣,吉林局才有後來公開發行的光緒十年廠平 壹兩 。

鐘天緯1840-1900在“刖足集外篇”中自述光緒五年隨出使

德國大李鳳苞赴德兩年,考察歐洲各國,光緒七年回國

他在光緒九年曾去廣州向兩廣總督極力建言主張國人應該設局購買

機器自行鑄造金、銀、銅幣,特別提到每副機器便宜的不到五萬元

吉林局已買

這段話表明了光緒九年之前,吉林局已購置了造幣機器

歷史記載,吉林將軍希元,於光緒初年,為了疏通錢荒,向朝廷奏請

吉林製錢缺乏市面益顯蕭條,再三商量,只有仿造製錢樣式

鑄造銀錢,解決現錢的短缺

光緒七年,吉林局向意大利購置了造幣機器及鋼模。

接著,在光緒八年1882﹞先從軍餉中提銀5000交給吉林機器

即兵工廠﹞製造足色銀圆,開鑄了廠平 壹兩 ,七錢,半兩,三錢

,一錢五種銀圆,試行流通市面以補不足。

並下令民間以十足銀通用[按廠平約低於庫平5%]

然而因發行額太低,自然終止。變成了中國人機制銀幣的第一批試行

樣幣後來光緒十年奏准後,就鑄造同樣五種面值的銀圆

首開中國機制銀幣公開發行的先河但時間很短就中止了

光緒十年廠平 壹兩也很少,曾在eBay網拍上以280萬台幣成交

所以實際上,中國人自行鑄造的第一批機制銀幣是光緒八年的吉林

廠平壹兩。但因只是試樣鑄量太少

讓大多數的人都誤認為光緒十年發行的是第一批

此幣無內齒,有齒邊,邊齒不太俐落,看的出來是生手鑄造的

顯示它是中國最早自我摸索所鑄機制銀幣的第一枚

但整體而言它的圖案與文字皆工整清晰,百多年的銹色自然浮現

由於這份拔得頭籌的歷史榮耀它一向是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

的稀珍是中國銀幣20珍之一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三彩真品 1 唐三彩真品 1  
 

高約18.7公分,橫長約20.5公分。

可能是祭祀用淨水瓶(有出、入口)。

符合蠅翅紋、蛤蜊光、胎土黑點、垂釉形態…等等真品的特徵。

唐三彩真品有下列幾個特徵呈現‧‧

1.真正的唐三彩,表面有一層,像一層膜一樣的開片網,這種開片叫做蠅翅紋從側面看釉面的表層,生成一種像蠅翅一樣薄薄的一層,開片之間像是鼓起的線條,這即是唐三彩的「包漿」。
它的開片極為細小,單一器裡很多地方一粒芝麻大小之中就有三個開片,俗稱:一個芝麻三個片,也稱做芝麻釉。真品蠅翅紋開片的裂紋是翹起來的,又稱做翹皮紋,開片中間略凹,有的開片中有更細小的小蟹爪紋。仿品現在可仿製小裂紋的開片,但仍然無法像真品之「極細小」的魚子紋;而且仿品的開片形狀及邊緣大多呈硬梆梆的幾何方角形,沒有真品常見的柔和交織的弧形線,仿品開片本身裂紋的寬度也比真品大,大多也無翹起的現象。經驗者常說:唐三彩真品一公尺外目視,即見不到開片紋路,仿品則可看見。

唐三彩自然的開片它往往像乾枯龜裂的河泥它是四周向上面翹起來中間凹下去的。而仿品酸咬過的開片正好跟它是相反的

2.真正的唐三彩用的雖然也是高嶺土,但它相對的,顆粒比較粗糙,而且鬆散。它的顏色,實際上沒有現在的白淨,而是白中微微泛著那個紅色肉紅色,有一點點泛紅的感覺。也有一說:大多數真品的露胎底足,入水即轉為淡粉紅色。

真品唐三彩器物底部露胎處,會出現很多針尖大的鐵紅色斑點,整齊有序。它們是高嶺土中雜質的胎土斑,由內透出,而仿品是灑在表面的斑點。

3.唐三彩真品大多有不同層次的蛤蜊光,唐三彩是一種亮釉仿品通常表面有一種耀眼的「賊光」,而真品則光澤柔和有厚薄彩光不同的「七彩蛤蜊光」特徵
   

4.唐三彩真品有返鉛銀光,由於三彩器釉彩內含鉛,故埋藏地下後會緩慢地釋出鉛元素溢於釉彩表面,它的厚度僅為普通紙張的千萬之一。當器物出土時,這種泛鉛現象會自動停止。這是目前公認的無法仿造的特徵!返鉛銀光像薄薄一層月下水光,必需由某視線角度去尋跡。但偶爾某角度拍照時也能呈現。

返(泛)鉛現象通常與蛤蜊光現象共存。蛤蜊光則較容易見到。
  

5.唐三彩真品釉下胎上,常見褐黑的斑點

6.真品唐三彩釉之上彩手法自然隨意,多用刷釉及點釉。不同色的釉在鉛中會溶合。唐三彩是低溫釉陶,以含有「銅」、「鐵」、「錳」等礦物料為著色劑,「鉛」做助溶劑,經素、釉二次燒而完成釉中因鉛含量多,各種著色料易溶於鉛釉中,燒窯時向四方擴散流動使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光澤佳、色彩斑斕華麗的釉陶。

唐三彩的上釉法會有垂釉及流釉。真品在與露胎相接處的垂釉,往往形成像沙灘上海浪連線般的深色輪廓刷釉也往往在筆觸上方釉較濃處形成深色條痕。

7.唐三彩真品整體自然的陳舊感,不同釉色溶合非常自然流暢,深沈陷入與胎骨合成一體;仿品釉色較鮮艷刺眼,彩釉好像浮貼在胚胎上,僵硬呆板。

8.有的唐三彩真品有許多(原因不明)針尖大的隕石坑;有的有較大的隕石坑,那是自然的小處剝釉。

綜合以上幾點來驗真,仿品無法樣樣皆能騙過,必定露出破綻。有些做舊做得太舊,失去釉彩及釉光,更不用多看一眼

 

唐三彩真品 1   

唐三彩真品 1  

 

真品唐三彩器物底部露胎處,會出現很多針尖大的鐵紅色斑點,整齊有序。

唐三彩真品 1  

 

 

唐三彩真品 1  

  真品釉之上彩手法自然隨意,釉色溶合自然流暢。有流釉、垂釉。

 唐三彩真品 1    

 

唐三彩真品 1  

  

〈唐三彩概說〉

武則天至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唐代極盛時期,同時也是唐三彩的極盛時期。此時的唐三彩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現代考古發現唐三彩不是只用於陪葬目前已有數十處非墓葬的唐代遺址出土有唐三彩器,著名的如西安的大明宮太液池遺址、洛陽的上陽宮園林遺址、臨潼華清宮遺址等,這些遺址中發現的唐三彩,除了部分疑似玩具的小型人偶,主要是生活日用器皿。未見墓葬中常見的四神十二時俑、鎮墓獸、人、馬、駱駝俑、樂隊俑、陶灶等典型明〔冥〕器。此外,在一些建築遺址、寺廟遺址也發現有作為建築構建和宗教用器的唐三彩瓷。

已出土唐三彩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用途:

1、 常見的陪葬器,三彩馬、駱駝、鎮墓獸、官俑、樂隊俑、力士俑、塔式罐等;

2、 生活實用器皿,如盤、碗、瓶、罐、小玩具等;

3、 宗教用具,如凈瓶、供盤等;河南鞏縣黃冶村的唐三彩燒窯遺址及河北內丘縣邢窯遺址中出土的三彩器物中,就有素燒的羅漢頭、護法獅子和佛龕。

4、 建築用品,如螭紋、套獸等。多彩琉璃大明宮、華清宮、洛陽東都皇城等重要的唐代宮殿遺址中都有發現。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成耆仁說:   最早的唐三彩作品出現於高宗年間,即麟德元年(公元664)最好的三彩作品也是出現於高宗年代(七世紀下半),集中於八世紀前半長安和洛陽地區,盛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以後逐漸減少,經安史之亂後依然繼續燒製地方性或晚唐式的三彩陶器,但盛唐式華麗、飽滿的三彩陶,則安史之亂後不再出現。

唐三彩的裝飾技法相當多,主要變化和趣味來自「施釉」和「紋飾意匠」;其一,造成燒釉斑駁的變化主要是掌握鉛釉在低溫燒窯時,色釉往下流使色釉參差錯染,如此以釉色做裝飾、美化的手段與美感,是與用筆或刀塗、刻而得效果迥然不同。除此之外,尚有平塗法、脫蠟法、纈染色法、刻塗並用法等裝飾技巧多元化。常見紋飾則有人物、馬等動物,鳳紋鸚鵡鴛鴦、飛雁紋、野雁等鳥類,魚子紋類,植物方面有靈芝雲紋、聯珠紋、牡丹蓮紋、杏紋、纏枝忍冬紋、寶相花紋等。

昔日,多數學者認為唐三彩陶器施含毒量較高的鉛釉,因而主張它的主要用途為「明(冥)器」,即陪葬品,但事實不然(很多瓶、甕等內部並無施釉)。依近年考古出土資料顯示,發掘唐三彩陶的地點和遺址很廣,包括:洛陽城遺址、居住遺址、飲食業遺址、寺廟遺址、揚州手工業遺址及倉庫遺址、港口遺址、外國使臣接待所遺址等,多數屬於不同性質的唐代遺址。國外出土地點則包括東北亞的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遠東、甚至非洲東岸的一些遺址中也曾發現中國唐代多彩釉陶,即唐三彩。由此可以說唐三彩陶除了做陪葬用(明器)之外,具有多元性用途。」

唐朝對外貿易十分發達,當時有70多個國家同唐朝有經濟商貿來往,唐三彩作為大唐盛世象徵的珍奇藝術品和商品,被駱馱馱著,被海船裝著,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到中亞、西亞等廣大地區成為那裡上流社會摩娑把玩的心愛之物。現代考古中,埃及、伊拉克、朝鮮和日本等地都有大量的唐三彩被挖掘出土。

歐美人士特別喜歡唐三彩豔麗的亮釉色彩,故在國外的市場屢受追捧,屢創高價,帶藍釉的唐三彩精品 動輒幾百萬美元成交。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弘一大師墨寶真蹟    

立功‧立德‧立言這三不朽偉業,

除了佛菩薩,只有高僧大德才能成就。

這幅中堂上的文句也是弘一大師的志願→

     有生之年全力宏揚戒律,

     死後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鏡心長約125.5公分,寬62公分。約7平方尺。

這幅是弘一大師書法中少見的大字!甚為可貴!

是寫給體磐法師的勉勵金句。

     署名:《二一老人》是大師眾多別號之一,

    自謙[一事無成,一文不值]。

上下用印,以文獻收錄來鑑定比對,皆是真蹟常用者

 

    此幅大師墨寶來處略考→

圓拙法師,諱慧生,190913日生於福建省連江縣,

俗名賀道生。幼年聰穎好學,1926年於福建省立第一中學

畢業後,任小學教員9年。1934年,禮體磐上人為師,

出家於莆田廣化寺。翌年,在福州怡山西禪寺受三壇大戒。

1936年入閩南佛教養正院學習。期間,侍從弘一大師往青島

湛山寺講律1938年,赴蘇州靈岩山寺,依止印光大師專修

淨土法門。常聞印公開示念佛法要,深得其旨,遂回福州螺

洲華嚴精舍潛修淨業。1952年重返莆田廣化寺,謝諸緣務,

一心念佛。1963年,應邀至泉州開元寺,主持弘一大師紀念

籌備工作,收集弘一大師散失在各地的文稿書法等作品,

並對弘一大師點校的南山三大部加以精閱細讀,深知戒律是

關係到佛教盛衰的命脈,為住持佛法的根本,遂發弘揚戒律

的宏願。“文革”期間,仍盡心盡力保護弘一大師遺留下來

的佛教典籍與書法作品等珍貴文物。

   

弘一大師的書畫,一眼即可鑑定真假。

   主要是看大師下筆、起筆處,以及轉折處

   [如“心”字]。

  他老人家數十年苦功後,己出神入化,

  每一筆不苟且,內功凝聚,內斂而有神。

  每一字及其上下,四平八穩,非常重視構圖美感。

  研究者可參考弘一大師在南普陀寺所講的:

 談寫字的方法,由這篇文章就了解其原由了,

 並增長自己判斷的功力。

  其中有一段說:

   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現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如下: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可以算一百分。其中並沒有平均的分數。我覺得其差異及分配法,當照上面所分配的樣子才可以。一般人認為每個字都很要緊,然而依照上面的記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許要懷疑,為什麼章法反而分數佔多數呢?就章法本身而論,它之所以佔著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簡單——在藝術上有所謂三原則,即:(一)統一;(二)變化;(三)整齊。這在西洋繪畫方面是認為很重要的。我便藉來用在此地,以批評一幅字的好壞。我們隨便寫一張字,無論中堂或對聯,普通將字排起來,或橫或直,首先要能夠統一,字與字之間,彼此必須相聯絡、互相關係才好。但是單止統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須當變化才好。若變化得太厲害,亂七八糟,當然不好看。所以必須注意彼此互相聯絡、互相關係才可以的。就寫字的章法而論,大略如此。說起來雖很簡單,卻不是一蹴可就的。這需要經驗的,多多地練習,多看古人的書法以及碑帖,養成賞鑑藝術的眼光,自己能常去體認,從經驗中體會出來,然後才可以慢慢地養成,有所成就。

[註]

 北京匡時拍賣的近現代書法專場上,

 弘一法師的手書[是非窩裏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

0.8平尺,成交價高達95萬[人民幣]。一平方尺(一平尺、一尺)就是33.3cm×33.3cm。

如果以過去平方尺估價標準的話,這也應該是弘一法師書法在市場上的新記錄。

北京華辰“書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跡”專場中,

學者王伯祥先生的書齋名為弘一法師所題的 [書巢],僅僅2.5平方尺,結果拍到了170萬元。

       ~優訊-中國網 china.com.cn/info  時間: 2011-05-18  責任編輯: 朱筱瑜

喜歡書畫的人,稍一不察, 

很容易買到宣紙作舊的真品掃瞄複製品。

如何辨別→

1真品筆墨有濃淡,[下筆較濃]有層次。重疊之

 處自然滲透互化,有濃淡分明產生的立體感。

 複製品墨色一致,生硬呆板,

 渲染的地方變成混沌不清,

 沒層次感,沒有濃淡分明產生的立體感。

2看款印的紅顏色,真品隨年代近遠,有自然氧

 化的明暗深淺,有滋潤立體感。仿品印色往往無

 法校正,不是太棕黑,就是刺眼鮮紅,枯燥、平

 面感。

[網拍己有很多宣紙假畫,印章可用真品

去電腦刻印,一模一樣。假印有不自然白斑。]

3印刷複製品斜看,筆畫有浮雕邊。

4宣紙空白處,作舊仿品沒有自然的均勻層次。

 仿品明暗不均勻,有的很白亮,有的太暗黑。

 還有一種,只作一種沒層次的平面暗色,再洒

 一些斑點[洒的跟自然成的點狀不同]。

通常看1、2點,印刷複製品就過不了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