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jpg 

  〇問: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往生極樂佛國?

   答: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毫無條件的來接引我們凡夫眾生往生佛國成佛。我們只要發願去,肯去,無不攝受。所以必定往生極樂佛國的修行方法有多種,但皆離不開釋迦世尊所勸誡的「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我們凡夫以願力為前導,專心念佛,願生即生,一生成佛。這種一心念佛就能成佛的殊勝法門,可說是至圓至頓,第一直捷方便!

  現在略述四種方法如下,可並行也可單行,必生極樂:

一、〈日日願生〉:

  眾生能往生極樂,百分之九十九全靠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只有一分是靠自己的願力。眾生願生即生,佛有大神通力,可幫我們排除臨終障礙,不用疑,不用怕自己臨終時能否一心不亂地念佛?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而不是念佛功夫之有無,不是嗎?願力最重要!願生極樂就契合阿彌陀佛的接引大願,有願必成!

  平日常念佛,多念佛,為的是要堅固往生的信願,訓練我們臨終時這一念的不顛倒狂亂。不是要求平安長壽喔。所以最重要的,天天要多次問自己,愈多愈好:如果阿彌陀佛說,再十分鐘就來接我到極樂,我願意放下一切就走嗎?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若還有牽掛不捨的那些,我們平日就要早作處理,反覆去看,去思索,去解決。免得臨終那一刻,看不破,也放不下,就障礙自己往生佛國的最大利益了。

  我們每天在早上起床後,及晚上入睡前,每天至少發願一次,或坐或立,合掌對空說:「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不管我活多久,不管我如何死的,在我命終的那一刻,請阿彌陀佛一定慈悲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

  我們的願力既已成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任何時刻、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四字「阿彌陀佛」也好,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佛」也可,或出聲念,或默念(如廁、吃飯、睡覺),或快念,或慢念皆可以,其中以金剛念(口動不出聲)最好用!不必有任何形式或儀軌,就算這一生沒誦過經,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或佛七,沒有皈依或受戒,沒有吃素,沒有捐過錢給寺廟,甚至沒做過一點善事,都無所謂,不會妨害我們往生佛國。

二、〈慈雲懺主的十念法〉: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為「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十念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

三、〈覺明妙行菩薩的方法〉:

  覺明妙行菩薩勸人恭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後,再念佛一千聲, 然後同〈十念法〉發願迴向云: 「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念佛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這樣作為一堂功課,可依自己閑忙增加功課。一日或二、或四、或六、或十二堂,每日作完,應禮敬阿彌陀佛百拜(或多或少,量心量力)。

四、〈普賢行願〉:

  另一種必生極樂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日除了一心信願念佛外,日日也誦持「普賢行願品」,並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當然,此世若有機緣,也要常常學習、實踐普賢行願力,盡量勸導、幫助別人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從極樂世界回來六道化度眾生的大心菩薩,也是行持普賢行願的。 第二十二願云:「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咸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徧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念佛人往生極樂後,若悲心深重、急於迴入娑婆,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但自己神通自在力不足的普賢行願眾生,來娑婆出生的時候,阿彌陀佛送你來;死的時候,仍由阿彌陀佛接你到極樂。在極樂世界檢討改進行願的過失,增進悲智雙運、化度眾生的能耐後,又再迴入娑婆引渡眾生來佛國。這樣來來去去,由不足到具足神通自在力後,可自由來去各法界之間,盡未來無量劫,幫助眾生往生極樂,早成佛道。

  此世信願念佛的眾生,若能再發心持誦《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不管你此世飛機摔死、或車子撞死、炸彈炸死…怎麼死都無所謂,來不及念佛也無妨,死的那一剎那,普賢十大願王自然引導你的神識到極樂佛國蓮花化生,《普賢行願品》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這是普賢菩薩摩訶薩作保人保證的!大菩薩豈有妄語!普賢菩薩的願力神通也是難思難議啊!

  我們若以普賢行願力往生極樂,「到已,即見阿彌陀佛,…蒙佛授記。」此人一到極樂世界,馬上就能見到阿彌陀佛,也就是凡夫最殊勝的上品上生喔!

  我們修持以上任何一法,或者多種並行也可,只要堅定不退,一日、二日…一月…一年,久而久之,我若問你,你有把握生極樂否? 你不僅答:絕對必生極樂。還微微笑。

  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若自己信願堅固,又何必問別人,也無需別人助念。萬人修萬人去!

問: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往生極樂佛國?


答: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無條件接引我們凡夫眾生往生佛國成佛。我們只要發願去,肯去,無不攝受。所以必定往生極樂的修行方法有多種,但皆離不開釋迦世尊所勸誡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我們凡夫願生即生,至圓至頓,第一方便。現在略述四種方法如下,可並行也可單行,必生極樂:




一、日日願生:


眾生能往生極樂,百分之九十九全靠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只有一分是靠自己的願力。眾生願生即生,佛有大神通力,可幫我們排除臨終障礙,不用疑,不用怕自己功夫是否達一心不亂?能否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不是念佛功夫之有無,不是嗎?常念佛,多念佛,為的是要堅固往生的信願,不是要求平安長壽喔,


所以最重要的,天天要多次(愈多愈好)問自己:如果阿彌陀佛說再五分鐘就來接我到極樂,我願意放下一切就走嗎?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若還有牽掛不捨的那些,我們平日就要反覆去看,去思索,去看破,去放下。


然後依照釋迦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三次所勸誡我們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來發願願生極樂!


我們每天在早上起床後,及晚上入睡前,每天至少發願一次,或坐或立,合掌對空說:「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不管我活多久,不管我如何死的,在我命終的那一刻,請阿彌陀佛一定慈悲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


我們的願力既已成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任何時刻、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四字「阿彌陀佛」也好,念六字「南無(摩)阿彌陀佛」也可,或出聲念,或默念(如廁、吃飯、睡覺),或快念,或慢念皆可以,其中以金剛念(口動不出聲)最好用!不必有任何形式或儀軌,就算這一生沒誦過經,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或佛七,沒有皈依或受戒,沒有吃素,沒有捐過錢給寺廟,甚至沒做過一點善事,都無所謂,不會妨害我們往生佛國。



二、慈雲懺主的十念法:


 宋朝遵式大師慈雲懺主教人一種必定往生的簡易正行名「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每日清晨,清理口臉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藉氣束心,令心不散,專精為功。


作此念已,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十念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作此願已,禮拜或不禮拜均可,但要盡此一生,不可一日暫廢。或早晚二次亦可。良以散心念佛,臨終或有障礙,此法能令心歸一處,訓練自己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故祖師大德多以此作為普攝群機之有效方便,待其漸入漸深,既知法味,則日日常生活中自能惟佛是念,隨時隨地一心念佛。


 


三、覺明妙行菩薩的方法:


 菩薩勸人恭誦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後,再念佛一千聲〔用時間計算也可,六字佛號千聲約二十分鐘,四字約十五分鐘。〕,然後〔同十念法〕發願迴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或者念佛後,簡單發願迴向亦可:「弟子某某發願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懇請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一定來接引我,感恩!」。


這樣為一堂功課,可依自己閑忙增加,一日或二、或四、或六、或十二堂,每日作完,應禮敬阿彌陀佛百拜(多或少,量心量力。)。

 



四、普賢行願:


另一種必生極樂的方法就是日日誦持「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此世也要盡量勸導、幫助別人往生極樂)。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從極樂世界回來六道化度眾生的大心菩薩,也是行持普賢行願的。


第二十二願:「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咸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徧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恆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悲心深重、急於幫助眾生往生極樂,但自己神通自在力不足的普賢行願眾生,來的時候,阿彌陀佛送你來;死的時候,仍由阿彌陀佛接你到極樂。



此世持誦「普賢行願品」,發願生生世世行持普賢十大願王,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的人,不管你此世飛機摔死、或車子撞死、炸彈炸死…怎麼死都無所謂,來不及念佛也無妨,死的那一剎那,普賢十大願王自然引導你的神識到極樂佛國蓮花化生,「普賢行願品」說:「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普賢菩薩摩訶薩作保人保證的!大菩薩豈有妄語?以普賢行願往生的眾生,馬上花開見佛,不論僧俗,皆是上品上生!



我們修持以上任何一法,或者多種並行也可,只要堅定不退,一日、二日…一月…一年,久而久之,我若問你,你有把握生極樂否?
你不僅答:絕對必生極樂。還微微笑。



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若自己信願堅固,又何必問別人,也無需別人助念。易!易!易!萬人願生,萬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