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jpg

下品下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問:為何五逆十惡之輩,得以往生佛國?其所作一切重罪,難道不必償還,豈無因果?

   答:因果不昧。但因因果果,並非只在一世作為。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得聞善知識引導念佛,並非毫無前因。這些人或許在過去某一世中,都曾發過菩提心,乃至行使過猛利的菩薩道,只是後來遇到惡緣,退失了菩提心,冥頑不靈,才會無惡不造,無慚無愧。如今,因為善緣成熟,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啟發他本具的智慧來念佛,他過去世的善根福德,也會一時接續而現前,從無量劫來總結算後,福不唐捐,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功德力可以超越罪業,是故得以往生佛國。

    釋迦牟尼佛常在經中教示吾人,我們眾生只要在十方諸佛所教導的佛法中,有一念歸信,一念實踐,無論劫數多遠,這些功德如同諸佛法身,分分毫毫永遠不滅!將來遇到具有法緣的良師益友,就會再度顯發增長。所以《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佛法中的善根福德,是恆久不滅的真實功德,猶如長遠有效的靈丹妙藥;眾生的罪惡,雖如沈疴大病,只要靈丹的藥效能夠發揮,能夠顯現,真實的心光即能照破虛幻的癡暗,萬病皆可頓除。

    縱然如此,過去劫中有善根的為惡眾生,臨終要遇到過去劫中結過善緣的佛法善知識,也是很困難的。如同此人去搭坐飛機,須是皆要往同一目的地,乘同一班次,而善知識又剛好坐在你旁邊的座位,這種機緣,甚是難遇。

《普賢行願品》上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十方諸佛及菩薩從初發菩提心,悉願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也決不捨棄任一眾生而不濟度。他們看到眾生在造五逆十惡的五無間罪時,心裡只有悲愍,而非輕視擯棄;猶如慈父悲母,看到自己的獨子染上了吸毒惡習,一定要用種種的方法來救度他。若惡報尚未成熟,尚未成為定業,佛菩薩就利用他善業先成熟的時機,引渡他迴心轉意,令他仰仗佛菩薩的本願功德力,得以往生淨土,也是一種善巧方便;若眾生定業不能轉,直下無間地獄去受苦,佛菩薩如地藏菩薩摩訶薩,亦不辭艱苦,常以神通力進入地獄去救度眾生,無疲無厭。

    一個五逆十惡或者無惡不作的眾生,有時病苦反而是他的逆增上緣,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癌症等惡病上身,當他們得到惡病折磨,有的人反而能息惡懺悔,也較能接受念佛法門。我們的心,若要學佛心,佛是以平等大悲來面對一切的眾生,佛也不嫌棄一切重惡的眾生,反而要常觀察他,是否有任何機緣可以接受念佛法門?想利用種種方法來幫助他往生佛國,不墮惡道,這也是普賢行願。下品下生的人,受善知識教導的十念,是十稱佛名,即是以名召德,讓稱名者的本覺佛性顯發出來,過去劫中的善根福德就隨之湧現,自然信願念念堅固;只要在臨終時,能具足深信切願,善導大師、飛錫大師及蕅益大師等,悉皆認為一念也可往生。如《法鼓經》亦云:「若人臨終之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一切唯心能轉、能變、能造。

諸佛菩薩所證悟的智慧善巧,也不是我們眾生所能思議計量的。五逆十惡,下品下生的人,生到極樂佛國,馬上具有六神通,完全明瞭自己的宿世一切善惡業行,也明白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了他;眼見耳聞的種種境界,如此清淨美妙,所遇之人,皆是諸上善人,自然漸漸息心靜慮,改過自新,並且樂於學習種種佛法。雖因惑業感招,必須十二大劫待在蓮華之中,轉化孕育,不能見佛,不能見到菩薩,也無法聽聞到佛菩薩的說法;也不能自在飛行、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但此蓮華是法界實際理體所呈現的西方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朵蓮華是阿彌陀佛無有障礙的心光所化,它沒有我們凡夫空間的限制感,只是隨順因果,隨順要轉化眾生的宿世惡業,以佛智的善巧方便,令我們在此蓮華中,本有的覺性功德能夠顯發,念念以善根福德洗滌一切虛幻的罪障,心佛無二,唯心轉化。蓮華之中,同樣有亭台樓閣,寶樹欄楯,眾生亦皆能夠隨著意樂,如意變化食衣住行,如同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一般化樂自在(請參閱《淨土聖賢錄》中,明朝「袁宏道」篇,略可知曉);情與無情,都是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種種變現,也有左鄰右舍,有如小國,也有眾多的同修之人,相互砌磋佛法,在其中用功修持,反省並懺淨過去生中,貪瞋癡慢疑所造的種種濁惡罪障之後,才能身心清淨,漸趨大乘,乃至心花開放;當花開時,得見觀世音、大勢至菩薩講說諸法實相,就發出了無上的菩提心。然後再往上進階修行,直至一生補處。

    不管我們是往生九品中的那一品人,當我們修行到有能力在法界中救度眾生,過去所造大小罪業的欠債,就很容易酬償了,只要我們將所傷害過的眾生,渡化到極樂及十方佛淨土來成佛,就是最快樂的還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