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為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低溫鉛釉陶器,用白色黏土作胎,用含有銅、鐵、錳、鈷等礦物作釉料著色劑,釉里還加入鉛作助熔劑,最後經低溫燒制而成。釉色有綠(銅)、赭(鐵)、藍(鈷)三色,故稱『唐三彩』,其實幾種釉色互相滲化,又產生許多新色,再加上年代久遠,有些顏色變化,所以現在呈現出來的顏色不只三種,而是絢爛多彩、富麗堂皇。唐三彩陶器主要用于明器和俑,表現建築、家具、日用品、牲畜、人物等,式樣繁多,可再現唐代社會生活風貌,被譽為唐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從目前出土的唐三彩來看,它始于唐高宗時,盛于開元盛世,天寶以後逐漸衰落。盛唐三彩產量大,質量高,三彩器造型多樣,三彩俑生動傳神,釉色自然垂流,互相滲化,色彩絢麗,呈朦朧之美,藝術水平很高。唐三彩是在綜合東漢以來的綠釉和黃釉陶的基礎上,又引進波斯藍釉技術藍釉技術創燒而成的。據說唐三彩中呈藍色的鈷料,也是從波斯進口的,所以人們常說『三彩貴藍』。此外唐三彩中的鳳頭瓶也受波斯薩珊銀器影響。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兩都西安和洛陽,此外揚州也出土了一些。估計唐三彩產地也主要在這些地方,但目前所發現的唐三彩窯址僅有河南鞏縣窯一處。鞏縣窯出土的唐三彩有缽、碗、瓶、罐等,還發現有貼花裝飾用的陶範,但沒發現俑。唐三彩對後來的陶瓷發展影響很大,諸如外國的波斯三彩、伊斯蘭三彩、新羅三彩、奈良三彩等,中國的遼三彩、宋三彩、明三彩、清三彩等,都受其影響。 

國際市場能見到的有產自中國、日本和朝鮮的三彩陶器,分別叫做唐三彩、奈良三彩和新羅三彩,因為價值不同,所以要區分清楚。其中就中國產的而言,產自唐代的要比“遼三彩”和“金三彩”精彩和價高;產自中原地區的要比產自偏遠地區的品質好。

其三要涉及保真的問題。這需要幾步程序的考察。一看胎質,真品質地細膩、疏鬆,有腐蝕痕跡,往往還有鈣一類的鏽斑。清理後露胎部分錶層多有沙質小坑呈現。仿造的則胎質堅硬,呈色或細膩潔白或者髮灰;二看色彩,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尤其是其中的綠釉,色澤較深、柔和。而新的三彩則色澤光亮、鮮豔、刺眼,綠釉部分仿品則是色澤較淡且浮在表層,缺乏潤澤感。古代三彩中的黃釉或紅釉則多呈現出象蠶吐出的細絲一樣的流紋,而新燒製的三彩陶器卻一般沒有這種現象。

最後需要綜合考量其外觀成色、辨識氣味、辨別造型等。原品表層附著土銹,有特異的土腥氣味,尤其遇水後氣味更加明顯。造型方面也自由、嫻熟,胎體起伏、轉折自然。胎壁有的有厚薄不均的現象。新品則多有煙熏味,造型規整、古板。

綜合以上幾點,大體可以劃定唐三彩的關注範圍,而介入收藏自然要眼到、手到、心到。眼力加魄力是藏家的臨門一腳,相信唐三彩這個領域會帶給選擇正確的藏家以豐厚的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