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器誕生於新石器晚期。它們淺埋於遼河流域、內蒙古東南部和河北北部。
1935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的濱田、水野在紅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紅山位於內蒙古赤峰東北郊,山體為暗紅色花崗岩,赤峰也由此得名。
50年代,考古學家尹達編寫《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認為紅山遺址是中原彩陶文化與北方細石文化在長城一線相遇,產生的一種「混合文化」,尹將其定名為「紅山文化」。
1984年在牛梁河出土了一對玉雕豬龍,
這是第一次經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一大一小,
這對玉豬龍使大量出土和流散民間的紅山玉器的年代認定,
一槌定音。
經過反覆考證,專家認定擺放在祭司胸前或握在手中的玉豬龍、
玉龜,是祭司舉行祭祀時,用來與神溝通的道具,
也就是所謂的「神器」。
紅山玉因為埋葬在山坡淺處,早期隨走私品進入台灣不少。
約長: 19.2cm . 寬:15cm. 厚:5.8cm。
重2098公克。
裂痕有很明顯的自我修補、自然重合的現象。
放大鏡細看,整体像被煮熟了,呈果凍狀。
高古玉玉面多呈油脂性,有的如年糕或果凍狀,比當年的光澤油潤更富油脂感,玉面油膩滋潤是出土古玉應備的特徵之一。古玉光澤也已由玻璃光變為臘質光,柔光幽幽,美而不艷。 古玉各種沁色。 高古玉沁色屬次生色,是在玉體原色基礎上受外因作用沁染上的色彩,沁色多少不一。
符合紅山古玉真品的所有特徵,
紅山真品可由下列幾點判斷→
1 沁(蝕)孔底部由放大鏡看,凹凸不平。
因為慢慢自然侵蝕造成的層次。
2 由竹或骨所鑽的喇叭小孔,高低不平,間距
不均,但凹凸之間比較光滑。
3 管鉆大孔的螺旋紋大都為一段或半圈,
很少有一整圈的。起頭處有的有調整時的縱
紋。
4 有的材質有類似果凍的(熟)或(透)。
呈現玻璃光者更是珍貴。
5 有的佈滿大[小]冰裂紋。
6 白化的沁(蝕)孔重覆再有﹝土﹞沁色。
7 裂痕自我修補‧重合的現象,紅山比良渚多
見,可能是紅山玉種較佳的緣故。
8 無論凹溝的平行紋或是大小孔內的螺旋紋,
很多真品都己風化或蝕化成若有若無,
必須以放大鏡細看。紋與紋間,非常光滑。
9 大件紅山真品土沁味[鐵質堆積沁入]濃厚。
又稱葬味。
10 材質是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
現在找不到它的礦藏所在。
(很多公開展覽的偽品皆非此玉種,顏色較淺綠,也偽造白化。)
11 紅山跟良渚古玉有很多用獸皮拋光精美者,
比機器拋光更油潤光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