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jpg  

這件天青蟹爪紋鳳首瓶是絕美的一件.

此品[20×10cm]的獨特處→

1.北宋汝瓷中僅見的唯一鳳首瓶.

4.jpg

2.蟹爪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竟然紋路自然

变換成不同形態.上一個角度看到的蟹爪紋

形態會自然隱形,太神奇了!

 ~ 証明汝瓷確實是多層次上釉。

3.jpg

3.最標準的[細如芝麻狀大小的支釘痕]

8.jpg

 

4.部份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

 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5.jpg

5.有二個縮釉點

 

想要收藏北宋汝瓷的人,

可從下列真品汝瓷的特色去觀察→

1.每一種古物都有其朝代的特色,

這些特點溶合了歲月的自然老化,

看起來像古物的皮膚,真品汝瓷的釉色更是如此.

它的雨過天青是活的,自然溶合在多層瑪瑙釉中,

呈現的是半透明.

不是像一層粉彩的不透明呆青.

 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

有明顯酥油感覺,有似玉非玉之美。

9.jpg

2.汝瓷以瑪瑙入釉,釉中多布紅暈,

這紅暈必須以某個角度觀察,

如少女羞澀面現昏紅,又如晨曦微露,

將薄雲微微染紅。是略帶淡紫的粉紅.

3.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

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

大小如粟米。支釘痕的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

俗稱“香灰胎”,有的殘留紅[黃]土.

2.jpg

4.汝瓷在其胎體的釉層間,有一排肉眼可見

的大小氣泡,表明了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

釉內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製過程中無法正

常溢出,較多的被封閉在釉的下層;

這些大小氣泡多層次重疊而均勻分佈在厚釉之間,

氣泡周圍有白色暈圈,氣泡之間夾雜許多白色

絮狀物質.

5.燒汝窯的溫度不能達到1300度,

到1200多度就行了。

每次燒窯火候不同,造成了每件汝瓷氣泡之不同,

也造成每件汝瓷開片魚鱗紋、蟹爪紋‧‧無紋

等的不同,當然也造成每件汝瓷的顏色及透明度

也不同.

6.汝瓷大多有原始的深色開片,在這些開片之間,

有若隱若現的魚鱗紋或蟹爪紋或蟬翼紋才是真品.

7.大陸[中國文物報]中,一篇[宋汝窯古瓷親歷記]

的作者范君說汝瓷真品常見有縮釉點,口沿部分

較多,有的可見胎骨.

 

單論汝窯的雨後天青↓,很多人就搞不懂,

[雨後的天空是藍中帶碧綠,名為雨後天青]7.jpg  

    現代仿品是天藍,不是天青。

宋代陶瓷蓬勃發展,各個窯口在造型、釉色、裝飾技法與製作技術上各勝擅場。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產燒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色滋潤瑩澈,在眾多青瓷窯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

汝窯瓷器的釉色風格獨具,它藍中帶綠,又微微閃現著淡粉色的光澤。和宋朝的耀州窯、南宋官窯、龍泉青瓷截然不同。自從明清以來,即深受鑑賞家所注意。無論是「天青色」、「雨過天青」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實品的溫潤典雅。同樣的,汝窯瓷器的品級,無論是釉表帶開片或是完美得一點紋路也沒有,它在鑑賞家的心目中,始終是獨領風騷,足以視為青瓷的典範

汝窯瓷器的使用,大約在北宋哲宗到徽宗(1086-1106)的二十年之間。時間雖短,卻在作品中流露出跨國界的交流意象。

創意來自伊朗、埃及玻璃工藝的紙槌瓶,在十一世紀初左右傳入中國。流行於九至十世紀的中東玻璃紙槌瓶,用來裝酒、油或薔薇水。而為陶工加以仿製的汝窯紙槌瓶,可作為擺設或賞玩之器。

同時出現在漆器、金屬器以及其他瓷窯中的蓮花式溫碗,表現出特定時空之下流行的造型。它和韓國高麗青瓷近乎一模一樣,也反映出十二世紀時北宋與高麗陶瓷貿易的往來,具體地呈現《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的記載。而說明北宋時出訪韓國的徐兢,在高麗皇宮中看到的瓷器,無論是「越州古祕色」或「汝州新窯器」,或正是汝窯曾經存在的器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