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北宋 汝官瓷  灰青菊瓣洗  

此品整體是蟬翼紋跟蟹爪紋交錯而成‧

汝窯真品有很多特點甚難模仿。

宋代青瓷追求自然樸素的藝術品格,一方面是由於工匠

對大自然審美表達的一種樸素情懷而形成的,另一方面

與道家的美學思想對宋代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在釉色方

面,為了達到「如冰似玉」的藝術效果,就要在青色的

釉上下功夫,可以從青瓷的碎片中看出施釉技術和控制

還原氣氛的燒成中的出色成就,那些粉青或梅青釉色,

都施三、四層厚釉,使釉色晶瑩潤澈,沉著柔和,經多

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氣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

深沉的質感。在裝飾方面,宋人對裝飾是非常含蓄的。

這種對「玉」的崇尚不只侷限於貴族階層和文人士大夫

,其實它已逐漸滲入平常百姓家,成為一種時尚。

世人對汝瓷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的讚美。北宋

汝窯青瓷釉的特點是高溫黏度大,所以釉施的較厚,同

時,在高溫陪燒過程中,釉中的空氣不能浮出釉面而在

釉中形成許多小氣泡,這些小氣泡和釉中殘存一定數量

的石英顆粒和鈣長石析晶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散射,

因而使釉層變的乳融而不透明,產生溫潤如玉的效果。

汝瓷由下列幾點鑑真:
1每一種古物都有其朝代的特色,
這些特點溶合了歲月的自然老化,
看起來像古物的皮膚,真品汝瓷的釉色更是如此.
它的雨過天青是活的,自然溶合在多層瑪瑙釉中,
呈現的是半透明.(真品藍中帶碧綠)
不是像一層粉彩的不透明呆青.(偽品多偏藍)
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
有明顯酥油感覺,有似玉非玉之美。
There is obvious oil feeling, there is beauty like jade but not jade.
2汝瓷以瑪瑙入釉,釉中多布紅暈,
這紅暈必須以某個角度觀察,
如少女羞澀面現昏紅,又如晨曦微露,
將薄雲微微染紅。是略帶淡紫的粉紅.
3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
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
大小如粟米。支釘痕的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
俗稱“香灰胎”,有的殘留紅[黃]土.
4汝瓷在其胎體的釉層間,有一排肉眼可見
的大小氣泡,表明了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
釉內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製過程中無法正
常溢出,較多的被封閉在釉的下層;
這些大小氣泡多層次重疊而均勻分佈在厚釉之間,
氣泡周圍有白色暈圈,氣泡之間夾雜許多白色
絮狀物質.
5燒汝窯的溫度不能達到1300度,
到1200多度就行了。
每次燒窯火候不同,造成了每件汝瓷氣泡之不同,
也造成每件汝瓷開片魚鱗紋、蟹爪紋‧‧無紋
等的不同,當然也造成每件汝瓷的顏色及透明度
也不同.
6汝瓷大多有原始的深色開片,在這些開片之間,
有若隱若現的魚鱗紋或蟹爪紋或蟬翼紋才是真品.
7大陸[中國文物報]中,一篇[宋汝窯古瓷親歷記]
的作者范君說汝瓷真品常見有縮釉點,口沿部分
較多,有的可見胎骨.

顯微觀察-使用MS-L150攜帶式顯微鏡,在150倍數的

觀測中,汝窯瓷器釉表的各種現象,無論晶瑩剔透的氣

泡、似棉絮般的流釉、具有層次感的釉層以及釉質的密

度、開片的形狀和破裂的氣泡,科學觀察的結果,不僅

展現有別於文人鑑賞的視野,亦有助於進一步了解汝窯

的奧秘。

一、釉面氣泡的觀察:汝窯釉的流動十分明顯,形狀

同流動的棉絮與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氣泡隨處可見

,而氣泡的大小差異極大,大致上分佈較自然,分散於

釉層中,有層次感。氣泡的外層具有較厚的乳白狀圈痕。

同時透過對汝窯胎釉的研究報告,得知釉中的石英質顆

粒、氣泡及乳白雲霧狀物質(指液相分離的釉質)是造

成汝窯乳濁感的原因。

二、開片與流紋的觀察:瓷器燒造過程中,若溫度出現

改變,降為低溫,此時由於釉層與胎層收縮度不同,正

產生開片的主因。通常發生開片的部位,氣泡常易破

裂,裂紋因污漬的滲入呈現暗褐色。

三、銘文與支釘的觀察:現藏汝窯底面常存在後刻銘款,

內容包刮收藏記號及御題刻銘,例如乾隆皇帝的御製詩

為十八世紀的刻銘,而「奉華」、「丙蔡」之「蔡」等

刻款,可能早於十八世紀。「汝窯青瓷奉華碟」底部所

刻的「奉」字,經顯微鏡觀察,可以看清楚是燒造後才

刻上的,原氣泡孔因刻劃呈現九十度折角缺空。

又如「汝窯青瓷碟」底部的「丙」字,「汝窯青瓷圓洗」

底部的「甲」字及「汝窯青瓷丙蔡碟」底部的「丙」、

「蔡」字,都可以觀察到刻字邊緣釉線較銳垂直,以

及釉表氣孔因刻字而破壞的痕跡。

而後來仿北宋汝窯的作品,相較之下釉面氣泡略小,數

量較多,大的氣泡相較減少,分相釉質的流動及氣泡的

清晰度接不及汝窯。明清後仿汝釉青瓷,釉層明顯較厚,

氣泡大小略微一致,流紋較不明顯,且常見氣泡團蔟而

無層次及分散的感覺。
 

                 中國器物史研究報告

                         碩一王建仁、陳俐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