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jpg

〔實修念佛三昧之圓覺如幻三昧〕

這世上最珍貴的珍寶,就是大悲釋迦牟尼佛所教示的種種佛法。

任何佛法的一句一偈,勝過世上所有珍奇寶物的總和價值。為什麼? 因為佛法的一句一偈能夠令吾人開發本具的佛性,由迷返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得究竟大樂!

而世間的寶物,只能引人由迷更迷,更貪更痴,由貪生嫉恨,造作偷盜、搶劫、詐欺等無量罪業,終是自害害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某段經文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 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 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 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 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 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 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 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 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 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 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 。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 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 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 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 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 。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 。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 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 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 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 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 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 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 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

如幻三昧是學習菩薩道的必修學分。所有的大菩薩摩訶薩皆精通如幻三昧。

大悲釋迦世尊云:「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吾人若要學習普賢行願,常在生死苦海中幫助眾生往生極樂,又如何修如幻三昧?

一、首先要「知幻即離。不作方便。」若要知道一切皆是幻化,要常觀四念處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要知「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事」,佛法是實修來斷煩惱的。 大多的人聽人講經講錯也不知道,也無實修。若吾人要實修來對治煩惱。要在日常生活中,念念常去體認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皆無自性,才能棄捨我痴我慢我見的罪障。

一切我們所遇到的人事物皆是我們自心過去因緣循業發現的因果顯現,皆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皆是自己自以為是的習性念頭,別人都不會同一想法。皆是自己遇緣則發,依他造作的偏計所執,一切分別計較,皆是我執我慢我見在貪瞋痴中打轉,起心動念,皆是罪業啊! 若能看破,知道它剎那剎那生滅,雖然因果不昧,但是轉眼成空,皆是幻化不實,那就是知幻即離,夢中是非榮辱得失悲喜又何在?

二、「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自利利他的修行,皆要「覺心不動」,回歸真如。

知幻即離,是要吾人排除自我一切妄想執著的貪瞋痴的習性,而能進一步「離幻即覺」的去行持成佛的所有清淨行願。並不是一切如夢如幻,就落入斷滅空的大邪見。緣起雖然性空,性空不壞緣起。 我們往往在日常遇到的因緣所生法中,知道一切人事物的合成,皆非我們自己能主宰其轉化及結果,雖然剎那生滅成幻化,但它念念不昧三世的因緣果報,一切都是自己唯心造作、唯識顯發的法界因果。自己的惡心惡念為因而作萬法,終必自受惡果,害人實際是害己,因果不爽,,自作還自受;善心善行亦如是,要成佛,就要勇於斷惡修善,修持清淨的菩提行願。

我們常觀因緣所生法,必然會深信因果。 因為深信因果,所以發菩提心行六度萬行必能成佛。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發了成佛的四十八大願後,生生世世以“無貪瞋痴”廣修六度波羅蜜,住於無相而行一切相,住於無願而行持一切成佛大願,念念具足了般若波羅蜜,所行皆是回歸清淨佛性的清淨行願,所建立的當然是清淨無染無著、無有邊際的清淨佛國。

所以修如幻三昧,知道我們遇到的皆是唯識所現的幻化境界,去除了我執我慢我見、一切貪瞋痴的習性後,仍然念念要深信因果地憶佛念佛,在日常生活中勇猛地提起學習一切成佛的清淨行願。 「覺心不動」就不起貪瞋痴,持戒就清淨,不與任何眾生結惡緣,六度就清淨, 住於清淨般若,覺心不動而動,動而非動,常在不淨海中救度眾生出離生死,往生極樂佛國,就是普賢行願的如幻三昧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