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413_114034_SRES.jpg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P_20190413_114100_SRES.jpg

青花釉里紅是經過一次高溫燒造而成,裡邊的紅色釉里紅是銅元素,經過1300度左右的還原焰燒造而成的。而青花礬紅彩器物,是先高溫燒造青花部分,再在燒造好的青花器物上加繪礬紅彩,二次低溫入窯後才能完成。這上邊的紅色是鐵元素形成的「鐵紅」,而非「銅紅」,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青花礬紅器物雖然需要二次入窯燒造,但是與青花釉里紅相比,技術要求更低,成品率也更高。所以它的出現,慢慢取代青花釉里紅的位置。
明朝永樂的青花礬紅比青花瓷少很多。

P_20190413_114121_SRES.jpg

〔珍稀永樂真品〕明代 永樂年製 官窯 青花礬紅 透光薄胎 海水瑞獸紋大碗

這件稀珍高6.8公分,口徑15公分,底外徑6公分。

P_20190413_114143_SRES.jpg

此品鑑真點:
1.它的青花是極美的寶石藍,錫斑較少,在濃厚處凹陷。

蘇麻離青發色正統,錫斑自然而深陷,是有年代的褐紅錫光斑。元青花與明代青花器,用30以上的高倍放大鏡觀察釉下的鐵鏽斑時,就會發現那裡有的像沙丘起伏的表面,層次分明,從中心到邊沿自然過渡,發出一種褐紅色的物質。

筆劃極為流暢。真品有蠟質光澤

Authentic Ming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waxy luster.
仿品大多淡藍輕浮,沒有濃淡,沒有蠟質光澤。

礬紅的海水紋及青花魚獸,跟鄭和在永樂時六次下西洋或有呼應。

P_20190413_114156_SRES.jpg

2.底足是淘得較淨白,帶油脂性的麻倉土。圈足,內直外坡,有火石紅,撫摸平滑如糯米粉狀、也像嬰兒皮膚。

P_20190413_113749_SRES.jpg

3.「永樂年製」篆書落款,書寫明淨流利。官窯正統風格。筆道圓潤,它的起落筆觸成尖狀(極其難仿的特點),折角處多數為圓角,結構嚴謹整飾。(有的學者認為此款為書法家沈度所寫。工匠臨摹的。)

P_20190413_113823_SRES.jpg

4.胎體愈近口沿愈薄,由碗內逆光可見碗外紋飾。胎薄透光
 

5.繞摸口沿邊緣銳利割手,永樂真品的特徵明顯。

P_20190413_113936_SRES.jpg

P_20190413_114446_SRES.jpg

6.氣泡一樣是「吐沫釉」,極為細小。六十倍以上放大鏡才看得清其氣泡有大中小三種,永樂青花氣泡的特點是細密。(比汝瓷小太多了)但此件氣泡的大、中、小,還另有一個呈現,是以不同地方受熱的不同,而形成的很自然流動的大、中、小氣泡的群聚區塊。(鑑真永樂瓷品的第一重點)

7.碗底有使用痕跡、刮痕。但在表面,無損紋飾。邊緣有小黃斑。歲月痕跡。
綜觀此件,由胎土的淘洗、紋飾的描繪、拉胚、青花料燒製的控制火候、顏色的純熟等等,
皆是瓷器工藝的極致完美。

 

跟手上另件永樂落款青花壓手杯來比較:
壓手杯胎土較粗糙,圖飾手法較簡拙,應是永樂早期作品。
此件瑞獸碗,燒冶及描圖皆很精緻純熟,應是永樂晚期所製作。

世上公認,永樂、宣德青花瓷的工藝,是中國瓷藝登峰造極的傑作!
我在此件見證了。
另外,雖然工法嚴謹,

因為永樂時代鄭和六次下西洋(宣德一次),
六百年前工匠對大海生物的想像圖繪,近似現代的卡通造型,
也是一種觀賞的趣味。更
有其時代的意義
 

 

〈古董拍賣網站上,我們也見到有落款「永樂年製」、「大明宣德年製」的海水瑞獸紋小碗(可 Google搜尋來比對),相似而較小,它們的青花與礬紅都較為暗紅。圖繪皆不如此件「永樂年製」的靈活流暢。它們的筆觸沒有自然濃淡的起收,海水紋甚為平面呆滯,而永樂此品的海水波浪紋甚為順暢,浪頭的留白亦大小自然,青花瑞獸皆像被海浪拱出,甚為立體感。
若遇到世上類似器件,是否為清朝或現代後仿品?仍需實物上手,由氣泡、麻倉土及火石紅、寶石藍的發色等等再觀察,才能定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