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高約13.5公分,杯口徑約15公分。

唐三彩真品有下列幾個特徵呈現‧‧

1.真正的唐三彩,表面有一層,像一層膜一樣的開片網,這種開片叫做蠅翅紋從側面看釉面的表層,生成一種像蠅翅一樣薄薄的一層,開片之間像是鼓起的線條,這即是唐三彩的「包漿」。
它的開片極為細小,單一器裡很多地方一粒芝麻大小之中就有三個開片,俗稱:一個芝麻三個片,也稱做芝麻釉。真品蠅翅紋開片的裂紋是翹起來的,又稱做翹皮紋,開片中間略凹,有的開片中有更細小的小蟹爪紋。仿品現在可仿製小裂紋的開片,但仍然無法像真品之「極細小」的魚子紋;而且仿品的開片形狀及邊緣大多呈硬梆梆的幾何方角形,沒有真品常見的柔和交織的弧形線,仿品開片本身裂紋的寬度也比真品大,大多也無翹起的現象。經驗者常說:唐三彩真品一公尺外目視,即見不到開片紋路,仿品則可看見。

唐三彩自然的開片它往往像乾枯龜裂的河泥它是四周向上面翹起來中間凹下去的。而仿品酸咬過的開片正好跟它是相反的

2.真正的唐三彩用的雖然也是高嶺土,但它相對的,顆粒比較粗糙,而且鬆散。它的顏色,實際上沒有現在的白淨,而是白中微微泛著那個紅色肉紅色,有一點點泛紅的感覺。也有一說:大多數真品的露胎底足,入水即轉為淡粉紅色。

真品唐三彩器物底部露胎處,會出現很多針尖大的鐵紅色斑點,整齊有序。它們是高嶺土中雜質的胎土斑,由內透出,而仿品是灑在表面的斑點。

3.唐三彩真品大多有不同層次的蛤蜊光,唐三彩是一種亮釉仿品通常表面有一種耀眼的「賊光」,而真品則光澤柔和有厚薄彩光不同的「七彩蛤蜊光」特徵
   

4.唐三彩真品有返鉛銀光,由於三彩器釉彩內含鉛,故埋藏地下後會緩慢地釋出鉛元素溢於釉彩表面,它的厚度僅為普通紙張的千萬之一。當器物出土時,這種泛鉛現象會自動停止。這是目前公認的無法仿造的特徵!返鉛銀光像薄薄一層月下水光,必需由某視線角度去尋跡。但偶爾某角度拍照時也能呈現。

返(泛)鉛現象通常與蛤蜊光現象共存。蛤蜊光則較容易見到。
  

5.唐三彩真品釉下胎上,常見褐黑的斑點

6.真品唐三彩釉之上彩手法自然隨意,多用刷釉及點釉。不同色的釉在鉛中會溶合。唐三彩是低溫釉陶,以含有「銅」、「鐵」、「錳」等礦物料為著色劑,「鉛」做助溶劑,經素、釉二次燒而完成釉中因鉛含量多,各種著色料易溶於鉛釉中,燒窯時向四方擴散流動使各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光澤佳、色彩斑斕華麗的釉陶。

唐三彩的上釉法會有垂釉及流釉。真品在與露胎相接處的垂釉,往往形成像沙灘上海浪連線般的深色輪廓刷釉也往往在筆觸上方釉較濃處形成深色條痕。

7.唐三彩真品整體自然的陳舊感,不同釉色溶合非常自然流暢,深沈陷入與胎骨合成一體;仿品釉色較鮮艷刺眼,彩釉好像浮貼在胚胎上,僵硬呆板。

8.有的唐三彩真品有許多(原因不明)針尖大的隕石坑;有的有較大的隕石坑,那是自然的小處剝釉。

綜合以上幾點來驗真,仿品無法樣樣皆能騙過,必定露出破綻。有些做舊做得太舊,失去釉彩及釉光,更不用多看一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