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都員外

 

(聲明:本文放棄版權,藏友可在紙質或電子媒體帶圖轉載)

 

目錄(主題詞):一、雍正與宣統朝宮中存世汝窯器數字之差

 

              二、雍正乾隆朝仿製的無款汝窯器哪裡去了?

 

              三、兩岸故宮汝瓷中可疑「清仿汝」相與析

 

              四、南宋以來有記載汝窯器數字變動簡議

 

              五、如何解讀「全世界六十七件汝窯」之說

 

    圖示台北故宮汝窯器大觀

 

 

 

 

 

 

 

    圖示北京故宮汝窯天青釉碗

 

 

 

 

 

(有關汝瓷七十九件關於大維德基金會有十二件汝窯器的記述)

 

      

 

 

 

一、雍正與宣統朝宮中存世汝窯器數字之差

 

本玩家玩了若干年各類瓷器,一直以來,對兩岸故宮中所藏瓷器中的老大---汝窯器---頂禮膜拜。尤其是有位當代專家下了 「全世界汝窯青瓷存世量只有六十七件」 結論後, 更不敢心存私毫疑念。

 

    因為此言一出,文博藏界多有附合,好像不這樣說就是不懂汝瓷就是沒有學問。故而一提汝瓷,為了顯示有水準,許多人竟紛紛鸚鵡學舌。提起博物館體系六十七件以外的汝瓷,言之虛虛,無人敢認。二十多年來,本來存世數量就不多的窖藏出土及散落民間的汝窯器竟都被判了死刑。

 

    在沒有網絡的那些年代玩收藏,除了到處尋覓與汝瓷有關的書籍圖錄,查閱宋代社會人情風貌和宋後各代涉汝史料,也曾到處跑博物館不斷觀研揣摸。自從有了網絡,時時登陸各大博物館院的汝窯器網頁上反覆研眼瀏覽,與藏家交流並及時瞭解文博與藏界最新理論動向與古玩商作偽招數---。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看著觀著---直到有一天慢慢有了疑問!

 

     那就是:---六十七件汝窯器存世量之說有無歷史文獻或考古憑據?

 

          唐英仿造的精品無款汝窯哪裡去了?

 

          兩岸故宮中有無「清仿汝窯器」?

 

          各大博物館中汝窯器是從哪裡來的?

 

          各朝各代出土器演變成博物館或民間傳世品是不是歷史和近現代史上不斷發生的事實?

 

      之所以有些疑問、是因為故宮在一九二五年雙十節才將紫禁城的名稱改掉,在被稱為紫禁城的那些年代,宮中也曾世事滄桑,宮中所存汝窯器從雍正清查統計所定的數字與宣統年後眾人所知的數字有很大差別!這些差別因何而生?這就是本玩家疑問產生的最基本原因和引發撰寫此文的主要動因!

 

        眾所周知,兩岸故宮本是一家,所存汝窯器的數量原本是一個總量。

 

下圖為有關資料中的統計表關於汝窯器存世量共有七十九件所屬地分存,其中大維德十二件,大英博物館五件的又一種說法)

 

 

 

 

 

 

 

    要探討汝窯器有關存世數字疑問,最理想的算術模式就是讓我們回到北宋那個官民窯並立造汝器的時代坐標原點,這已不可能作到了。把歷史座標稍加平移,如果回到有明確歷史記載南宋張浚貢送給宋高宗的那十六件汝窯器作為座標原點,那似乎也不靠譜-----因為在張浚拿出這十六件汝瓷的同時,有與張浚同屬南宋的葉置先生還說過「近尤難得」的感歎之語!

 

    我們只好採用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把有明確歷史檔案記載、距今有二百七十多年前的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所統計的宮中存世數字作為座標原點來加以研究分析----此時已距北宋靖康之變的一一二七年有六百零二年了,距朱棣遷入紫禁城的一四二一年也已經有二百九十四年了。

 

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雍正七年,宮中對所存汝窯器進行了一次清查,由宮中太監劉希文,王太平負責、統計出宮中共有汝窯器三十一件。

 

    若把這個數字與二百七十多年後兩岸故宮所存的汝窯器存世量一對比,問題就出來了!本文並不探究雍正所統計的這三十一件汝窯器來自何方?也不探索它們是明代進宮還是清代進宮的!只探討這個存世量數字之差有可能從何而來。

 

    本玩家在這裡作一道加法題:台北故宮二十三件(一說二十一件)其中有乾隆刻款的十三件,北京故宮二十件(一說十七件或十五件)這一加就是近四十幾件。別忘了還要再加上當年宣統帝溥儀在清亡後偷偷從宮中拿到花旗銀行作借貨抵押的那七件汝窯器---既後來被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那七件。(另有資料說大維德基金會藏有12件汝窯器)這相加的結果是:汝窯器在宮中存世量就成了五十件左右!至於還有說法談及海外幾家博物館和私人藏家那些件也是溥儀從宮中偷偷拿出去換銀兩的,也有人懷疑是清東陵被盜流失的---

 

    史料少有該方面詳盡記載;但我們對溥儀究竟還有幾回?拿出多少瓷器換銀兩?八國聯軍入圓明園及後來清東陵被盜品中有無乾隆帝喜愛的汝瓷都可以進行合理猜測。

 

    故宮歷史學家傅振倫先生參預了故宮文物清點工作,他在所寫的《故宮藏瓷的播遷與聚散》一文中記述了清檔中所記清室曾向金城、大陸、鹽業、中南等銀行借貸八十萬元並用宋代名窯瓷器若干作抵押的史料,這一『若干』使流出的宋代名窯數量就成了一個史謎。

 

    另有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專家、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向斯先生著有《故宮國寶宮外流秘笈》一書記述,對瓷器部分卻缺記載,所以此處無法睬信這些猜測性數字。話說回來,要是真按合理猜測計算這宮中原來的汝窯器數量就更多,疑點就更大了。

 

    我們無法按上述猜測撰寫此文,只能按現在能查到有官方記載存世量論述。從雍正朝一七二九年到宣統朝帝柞天滅的一九一一年的一百八十年中,宮中的汝窯器存世數字增長了二十件左右。這多出的二十件又從何而來?

 

    早在南宋朝的葉先生不是早就說了「近尤難得」了嗎!咋會又冒出來這二十件呢?這可是比當年張浚獻給南宋高宗的那十六件還要多!

 

    這二十件左右汝窯器的統計差距並無史料檔案明確記載,我們只能作合理接近真實的邏輯推測:這二十件差距的出處只有兩種可能的來源:

 

    第一種是民間徵集,這種情況有先例可參考;既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故宮還在京師街頭徵集到一件汝窯三犧尊。

 

    第二種可能是雍乾二朝仿製無款汝窯器混入了那三十一件之內

 

    第三種可能是二者兼有,既徵集真器也有仿製的清汝,造成了原本三十一件的宮中存世量竟成了五十多件-----

 

    宮中檔案缺少從民間徵集汝窯器歷史記載,這原因也很好理解。帝王麼!總是要面子的,作為天子,他們所用的東西都應當是他老子玉皇大帝在靈霄寶殿所賜,從南天門來到紫禁城,要說是從民間徵集那是多丟份的事!故不記錄也罷。

 

    雖然明清宮中檔案對民間徵集無記載,但清檔對雍正乾隆兩朝大肆仿製的五大名窯包括汝窯器的事確有著較詳盡的記載。

 

二、雍正乾隆朝仿製的無款汝窯器哪裡去了?

 

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景德鎮陶瓷雜誌紀念唐英誕辰三百週年專輯中刊出〈唐英瓷務年譜長編〉(傅振倫編著)一文,此文詳盡按年份介紹了唐英在雍正乾隆兩朝「奉旨協理年希堯督理陶務及燒製宮廷出樣器物的明細」。

 

   〈---長編〉記載:雍正帝在一七二八年起過問有關宮廷用瓷燒造事宜;「秋八月,怡親王宣聖命,唐英帶著內務府員外郎頭銜駐景德鎮御窯廠署,佐理陶務,充駐廠協理官---」

 

「十月,唐英抵景德鎮廠署,---但一切燒造事具系他一人經營。」

 

     就在一七二九年三月,雍正安排劉希文王太平清查宮中汝窯器數量的同時,唐英開始「派廠署幕友吳堯圃調查鈞窯器釉料的配製作法」了。

 

     從此時起,唐英從仿宋各大名窯起,開始了他作為一代名家在清代制瓷與仿陶瓷事務的一生。因本文只探討清仿汝一事、故而涉及其它類瓷將略而不述。

 

    唐英並不是生而知之的聖人,他從不懂瓷開始到最後成清代制瓷與仿瓷的大家,由外行成了內行,著實下了很大功夫。〈長編記載〉九年(一七三一年)唐英「杜門於郊遊,萃精會神,苦心戮力,與工匠共食息三年---」。唐英能把各類仿瓷做得逼真到「與真無二」境地與他這種鑽研精神是分不開的。

 

唐英的仿瓷類型涉及到了幾乎所有前朝存世名瓷:

 

「廠內所造各種釉(色)款次甚多不能備,茲舉仿古采今宜於大小盤碗,盅,碟,瓶,蠱,樽---歲列貢御者五十七種並列於存以志大概;一仿鐵骨大觀,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一仿鐵骨哥釉,有米黃,粉青二種。一仿鐵骨無紋汝釉。一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其它瓷類略)

 

    由此可見,唐英所仿宋瓷涉及到各大名窯,在這裡只列舉了官窯汝窯哥窯的仿製。此時期所仿汝窯器,並未見雍正帝對其落款提出何種要求。從現在流傳的傳世品來看,此階段所仿汝窯器有落款與不落款兩種。

 

    玩家初步分析:唐英此階段所仿既有支釘底型汝瓷,還有墊燒型汝瓷。這裡所說的仿鐵骨無紋汝釉和銅骨魚子紋汝釉,鐵骨為墊燒型,足底露胎呈鐵色。銅骨為支釘型,透過釉層觀胎骨呈弱紫銅紅色。

 

    這一階段直到一七三五年十一月雍正去世,年希堯被罷職,唐英奉旨停止窯工,管理淮關稅務止,只有六年時間,此段時間的前三年唐英還在「與工匠共食息三年。」的實習階段,後三年才仿製得有模有樣,與真無二。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唐英「奉旨復辦陶務,以淮安關使並兼領陶務。」在唐英復辦陶務的本月,就「奉旨燒造宮廷用瓷四萬七千一百二十件」。(其它記錄年份略)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二月初七日,傳旨 仿製汝窯貓食盆」,「旨令唐英按爹斗木樣燒造哥窯壺瓶一件,仿舊作不要款,如仿得舊更好。」

 

       台北故宮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

 

 

 

 

 

    台北故宮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底足

 

 

 

 

 

    所謂的「貓食盆」實際上就是 「汝窯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不知這位帝王怎麼會把它與古玩故事中有店家曾以舊盆為誘餌實為賣小貓的「貓食盆」典故聯繫在了一起?

 

大概乾隆帝明白;要作仿品,尤其是作汝哥瓷,不做舊不行,不舊拿在手中把玩總覺得缺點大宋的味道。所以他強調仿舊作不要款,仿得舊更好。

 

    從《唐英瓷務年譜長編》所記可見:雍正乾隆這父子兩代帝王,不斷下旨讓唐英仿製宋代包括汝窯瓷在內的各大名窯瓷器,既要求落款也要求不要款的並且作舊----逼得唐英派人到處尋找釉料配方,並親自動手與窯匠們一起組織技術攻關,終於修成正果。這些所仿汝窯器是留在了宮中由帝王們使用還是賞賜給了大臣們?亦或賣給民間?

 

本玩家猜測:是不是精品部分留在了宮中,色次者如同其它釉色瓷一樣變賣到了民間?

 

三、兩岸故宮汝瓷中可疑「清仿品」相與析

 

從《---長編》所記結合這些『清仿汝』的去處不明情況分析;故宮所存汝窯器中有可能混入了的無款「清仿宋汝器」。

 

    張發穎先生主編的《唐英全集》明確記載,景德鎮送往京城的各類瓷器有許多在京城被大量賞賜並由內務府變賣,也有記載一些色次瓷在景德鎮當地變賣,還有大量的瓷器在送往京城的途中邊走邊賣----   

 

    這些昂貴的官窯瓷在當時都是很難賣掉的,往往不能當年賣完收回官銀,搞得唐英時不時就有關各種問題給雍正和乾隆打報告尋問如何處理-----

 

    在這些史料中雖沒有見到對民間變賣唐英所制清仿汝的記述,按慣例那些精緻到極品的無款清仿汝窯器送到宮中並不在對民間變賣之列。

 

    我們也遵乾隆聖旨,很自然地對台北故宮那件「貓食盆」提出了疑問,因為不但這件器物有乾隆的旨意明令唐英仿製,它的名稱在宣統朝前紫禁城中所有的人都叫它貓食盆,而且在其底足的刻款中也有「貓食器」字跡。且在台北故宮的汝青瓷中,只有這一件被強調「無紋」,而所謂的「無紋」其技術難度早在雍正命唐英造「鐵骨無紋汝釉」時就已解決了。這些特徵都與乾隆所要求的相符,也與唐英遵旨照辦的工作風格相吻合。

 

    這件水仙盆的疑問還來自將它與『大阪市立陶瓷美術館』的那件水仙盆作比較,因為大阪的這件統計在所謂的六十七件重器之列。現將這兩件同時列出;供藏家感悟其中的差別。

 

 

 

      大阪市立陶瓷美術館汝窯水仙盆

 

  

 

   大阪市立陶瓷美術館汝窯水仙盆底足
 

 

    台北故宮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

 

 

 

 

 

    台北故宮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底足

 

 

 

下圖為台北故宮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底刻『貓食器』三字

 

 

 

   台北故宮的這件水仙盆上口沿至下壁與內底平面的傾角與大阪的這件明顯有所不同,其外牆面細觀有圓弧狀感,而大阪的這件觀之並無圓弧感。我們扣除相機偏色與背景所造成差異,這兩件釉色也有明顯區別,當然釉色因窯溫不同同一窯同一品種也不相同,對此我們無法挑剔其差距之處,但距今近一千年的東西與距今二百多年的東西之間用肉眼看來還是有區別的。

 

    大阪美術館的這件「水仙盆」被宮中匠人作了紫銅邊箍防護處理。台北故宮的這件未作處理。從直接觀感和全方位分析後觀察者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呢?後者與前者的『味道』是否有所不同?

 

(也許有人說這是台北故宮專供展出用的當代仿品,是台北故宮委託曉芳工作室造的,那本玩家就無話可說啦!)

 

    第二大「清仿品」嫌疑器物是那件帶「奉華」款的汝窯紙槌瓶,對於這件器物,許多藏友都提出過疑問:疑問不在南宋宮殿名為什麼會被刻在北宋器物上。疑問在於:南宋匠作監工匠在南宋那個時代就膽大包天,竟敢把皇宮殿名「奉華」二字刻在底足旁邊

 

    相比故宮所有其它帶款汝器物中---如蔡丙、奉華、壽成殿字款均不在邊沿,這件獨特孤立的銘款位置不能不讓人質疑,且這種作法與『唯我獨尊』中國歷代的帝王文化不符。

 

    再說宋人是如何知道幾百年後的乾隆帝要在這件器物上要題詩刻詞?而且知道此詩字數和字號大小,從而把奉華二字的字號設計得正好並把所用的位置留得合適,以讓幾百年後的乾隆帝在其中間位置充分顯示其文采?

 

    如果此件汝窯器原本就無任何款識,連奉華二字都是乾隆命人後刻上的,那唐英這樣作就不是畫龍點睛,而是畫龍添足了,就是不打自招地承認了這件是清仿汝!

 

    這件器物在《---長編》中雖無記載有乾隆聖旨命唐英仿製,但在唐英的仿汝名單有確列有『銅骨魚子紋汝釉』的品種在內。這使得許多藏友對此件是否為清汝疑心重重。

 

    除上述歷史文化疑點外,還有技術細節疑點:比如說按現在汝瓷鑒定大家們所說的汝窯有芝麻釘香灰色,這件支釘的特點是四個芝麻一個豆,不是全芝麻釘,就香灰色來說,從芝麻釘露胎處可見胎骨並非香灰色,由此斷定,汝窯胎骨色並不是只有一種香灰色,還有銅骨色(類紫銅色)。

 

 

 

  下圖為台北故宮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底足

 

 

 

 

 

 

 

    這件胎體呈銅骨色與北京故宮那件汝窯天青碗芝麻釘露胎處呈明顯的香灰色不同,起碼說明它們不屬於一個汝窯窯口,此件為仿銅骨色明顯在題詩字線條槽溝內有著色處理痕跡----尤其是奉華二字加工著色痕跡顯著。事實上是:透過釉層所見到的銅骨色在刻掉釉層後暴露出來的胎色並不是真的銅骨色。

 

    相比那件「天青釉無紋橢圓水仙盆」,隔著釉層觀察胎骨也為銅骨色,但在乾隆題詩刻字加工掉釉層後槽溝內暴露出的胎色則為白色。且中間手指斑下凹處刻字在斑痕之上有作舊痕跡嫌疑,此處與乾隆「仿得舊更好」的聖旨要求相吻合。

 

    按國內鑒定專家們所說的:汝窯胎骨色只有香灰色,別無它色,疑其一點即可否定論,那麼這件有太多的疑點即可被否定---有人則按這種釉色開片及釉面老化程度作為明或清仿汝的標準典型器,不過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此處觀點歡迎藏友們提出不同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