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032768.jpg

下品中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遺教經》中,佛云:「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大般涅槃經》中,佛告阿難:「如汝所問,佛去世後,以何為師者?阿難,尸波羅戒是汝大師,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又說:「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若毀淨戒,是魔眷屬,非我弟子。」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中,對於出家及在家四眾弟子,常常強調持戒的重要。因為四眾弟子想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若無軌範律儀可以遵守,自利都不足,又何以能利他?若無戒律,僧團必如散沙,正法將無法傳揚,是故,我等四眾弟子,遵佛遺囑,世尊滅度後,皆當「以戒為師」。

    佛法有經、律、論三大藏,其中的「經」與「論」,尚有大菩薩來說及著述,唯有「律」,不通其他人說,只有佛才能制戒說戒,何其珍貴!音譯「波羅提木叉」的意義是「最基本的善」。又名正順解脫、處處解脫、別別解脫。佛陀教導我們,不僅人天有為法的福德善業 ,要以持戒為基礎;無為法中三無漏學的「戒定慧」,也是以戒律為信、解、行、證的根基,才能證得無上菩提。何謂「正順解脫」?就是所有的戒律,都是隨順著我們的清淨本性而制定的,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清淨無染,沒有殺、盜、淫、妄等一切罪業,只因無始一念無明起惑,愛染造作,才有種種身口意的惑業,也感招了種種苦果的繫縛,輪迴不息,永遠無法解脫。戒法也是心法,不在心外。《華嚴經》破地獄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能隨順諸緣,修道成佛,也可造業下地獄;唯心所造,唯心所現,皆是因果報應。所謂因果報應,不在心外,不從他得,就是說,遍虛空、盡法界皆在我們的真心之中;佛及眾生皆在我們心內,三無差別。我們為惡,這惡業沒離開我們的心中,將來開花結果,還是在我們的心內,自作還自受,絲毫不爽,所以說因果必有報應,如影隨形,無法逃避。我們就是深信因果,明白一切唯心造,才要斷惡修善來持戒念佛。末法時期,佛雖不在世,只要謹遵佛戒,我們眾生經由持戒,就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得以返璞歸真,從一切輪迴、煩惱惑業的纏縛之中,得到解脫,得到自在。因此,不要搞錯了,戒律不是束縛,它反而是要令我們得到究竟解脫、清淨安樂的基本功行。若能受持一戒,則得一項解脫,故名「別解脫戒」。其中又以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為根本大戒,是十方三世諸佛的佛道根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三世諸佛教法的總綱,斷惡修善就是奉行戒律。在世間法上,若能奉行五戒十善,人人互不侵犯,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在出世法上,戒律也是三乘進修一切道品的因行,依之能安心辦道,生出一切的無漏功德。例如菩薩戒的三聚淨戒:一者攝律儀戒,是無惡而不斷。二者攝善法戒,是無善而不修。三者饒益有情戒,是無生而不度。也是以戒法貫通萬德,成就一切智海。

下品中生者的破戒犯齋,並非指他受過戒,又破戒,罪業才深重;無論你是否受過戒法,如犯了根本大戒中的殺、盜、淫、妄,一樣是重罪,因為它們是性戒。只要違背我們的清淨本性,去侵害任何眾生,都是罪惡。只是,若受過戒,知戒犯戒,如同知法犯法,其罪更重。戒法是心法,不在受戒的形式,無論我們受五戒、具足戒或菩薩戒,受戒是下決定心而已,後續能不能奉行才是重點。有些大心眾生,喜歡自我研究菩薩戒,學習實踐菩薩戒,日思夜想,皆依菩薩戒的戒法去修持六度萬行,這樣的人,他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戒法也是唯心造,唯心修清淨行。若我們有機會受五戒、菩薩戒等等,還是去受戒,因為在戒堂上聽開示,對於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的四種義理,以及開遮持犯更能了解,就更有信心持戒,修行一切的淨戒功德。持戒功德,不會被破戒抵銷,各有因果,分開酬償。持戒人的法身通於十方諸佛的法身,持戒功德永遠不滅,生生世世如影隨形,直至無上菩提。

    為什麼我們在下品往生,就要研究助念的方法?因為在這世間,大多數的人都沒機緣得聞念佛法門,就是聞到念佛法門,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求自己長壽,閤家平安順利的福報,並不是發願要往生極樂佛國;其次,大多數的人雖然不易犯「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的五逆罪,卻因我執貪染鬥爭的習氣,常在身業三惡「殺、盜、淫」、口業四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三惡「貪、瞋、癡」的十惡業中埋頭造惡。所以,如果沒有「持戒念佛」,多數的人,只能在重病臨終前,靠父母子女、親朋好友中,念佛的善知識提醒他的正念,他能得聞簡略的念佛法門,才有最後往生淨土的機會。否則,習慣造十惡的我們,只好隨業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了。

    徹悟大師說:「『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我們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大願力,臨終一念,尚可往生佛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壽命無限,必定成佛;若不念佛,命終皆墮入惡道,「無有眾樂,但受諸苦」,易入難出,長劫難救!兩種利害得失,如此的天地懸隔,有智之士,豈可不慎思明辨!

    印光大師教人常常要自我警惕:「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下品中生的人,臨終見到地獄火現,是此生惡業作得多作得猛。印光大師說:「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凡是動物皆知疼痛,皆貪生怕死,不可殺害。若殺而食之,則結一殺業,來生後世,必受彼殺。」「以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異,與吾人亦無異。但以宿世惡業,墮於異類。固當生大憐憫,何可恣行殺食乎?無如世人狃於習俗,每以殺生食肉為樂。而不念彼被殺之物,其痛苦怨恨為如何也!」

    《梵網經》云:「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雖然我們每天沒有親手殺生,只要天天食肉,就是助長屠夫、漁人、養殖業等眾人的殺業,等於是殺生的共犯共業。一切眾生悉皆平等,皆有佛性,殺害眾生等同殺害未來的佛!《大乘入楞伽經》中也闡述了我們殺生食肉的罪過甚重。經中指出,眾生從無量劫以來,流轉於六道輪迴,生生死死,都曾經互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男女眷屬,乃至親朋好友,我們如果任意殺害眾生,取而食之,都有可能殺害到過去世作過我們父母或六親眷屬等的眾生,於心何忍?再者,我今生為人,殺害畜生道中的這些飛禽走獸、魚蝦、雞鴨豬羊,乃至一切蜎飛蠕動的蟲類生物等等,未來生中,我如果墮入畜生道,或者在人道中,遇到這些我過去所殺害過的眾生,終將被他殺害,一報還一報,因果不爽。不僅是殺業要因果報應,十惡業皆是這樣冤怨相報,無有了期,我們眾生就很難脫離輪迴大苦了。

    願雲禪師詩云:「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間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們眾生,殺生惡業的的報應不只是一對一而已,往往共業聚集,招感的災難也很淒慘,世界各國,連年都有重大天災人禍,大小戰爭不斷,社會上的恐怖炸彈攻擊、槍戰、械鬥、殺人、下毒、勒索、撕票…等等,也是層出不窮,可悲可嘆!

    不是只有下品往生之輩會破戒犯齋,無惡不做;你我他皆差不多,也是罪惡滿身,只是毫無自覺罷了。弘一大師說盜戒最難持、最易犯。一般人都不知道,我們到公園去閒遊,隨意摘個花、拿些土、撿個石頭等等,就犯了偷盜國家財物的罪業;公務人員使用屬於公家所有的信封來寄私人的信,也犯盜戒。用公家電話、汽車、工具等來處理私事,都是偷盜,偷盜了國家或縣市的財產,我們所欠的債權人,是國家所有的人民,幾萬至幾十億人;而偷盜十方常住僧祇物及現前僧物,是所有的罪業中最重的,勝過五逆十惡!因為十方三世諸佛由佛法生出,而宏揚佛法的基地就在十方佛寺的常住三寶,只有佛法能幫助眾生覺悟、了生死、成佛道,若偷盜了幫助眾生學習及傳播佛法的基地的財物,阻絕或障礙了別人的法身慧命,那種罪過是遍十方法界的,世間一切的罪惡都不能比。同樣,供養或護持佛、法、僧三寶及宏揚佛法的機構事業,功德亦遍十方法界,也非世間的福報可比。

    十方僧祇物及現前僧物如何分別?舉個例子,有人捐贈了一批肥皂給某個寺院的法師們,這個寺院的主持就公告,平均發給每位常住及掛單的法師後,還有一些肥皂無法均分,就集眾羯磨會議,經過住眾大家的同意後,把剩餘的肥皂撥入庫房,作為洗滌大眾被單之用。這些剩餘的肥皂,就成了十方常住皆可受用的十方僧祇物,而發給現前每位住眾的肥皂,就是現前僧物。我們眾生也是很容易犯偷盜十方僧祇物及現前僧物的。寺廟的住持或當家,若沒有經過大眾羯磨,是不可處置任何現前僧物的一針一線;同樣,現前寺廟中所有住眾,皆無權毀損或變賣寺產,因為佛寺的固定產業、硬體等,皆歸屬於十方常住僧祇物,只能增多,不可減損。任何佛寺現前僧物的一針一草,皆不可不經大眾羯磨同意,就任意送給任何眾生結緣。同樣地,在家居士到佛寺聽經聞法,不可任意帶走寺院的任何一針一草,這些物品,我們沒問清楚,是否經過大眾羯磨同意才結緣,就接受知客師或法師們的私相授予,兩者皆犯偷盜十方僧祇物或現前僧物罪。這罪極重,難以懺除。在廚房工作的大寮職事,以及幫忙的居士,也是很容易犯盜戒的,更要注重微細因果。由信眾送來或者常住自買的食物,能吃的,皆不可任意拋棄,必須化腐朽為神奇,善巧混合供養大眾。大眾未食前,有飯粒掉在地上,切不可自作主張,自認惜福,就放進口裡吞下,這也是偷盜;若大眾結齋後,掉在地上、飯桌上等的飯粒是可以撿起來吃的。無論在家出家,應多研究戒法,謹言慎行,以免無意之間造下重罪。

    智諭法師說:口業,只要對方聽清了你的惡意,罪業就成立,最容易犯根本罪。無論受戒與未受戒,所犯的根本罪,就等於是受過戒後,所犯的波羅夷重罪,也是很難懺除。一般學佛人很容易犯,譬如自以為自己是大乘,毀謗二乘;自認自己很有智慧,自認高超,自認清淨,以傲慢心,說四眾過,誹謗侮辱其他學佛的不同宗派及傳承,令眾生於菩提道上,心生畏懼、疑悔而退失信心。這些都是學佛眾生易犯的重罪。就像有一佛教團體,師徒常言:「遠離喇嘛,喇嘛都修雙修法,會性侵信徒。」不僅在捷運出口處散發傳單,還信誓旦旦的跟你解說。只要你聽明白了,他們的根本罪就成立,就是地獄罪。要知道,所惡意誹謗的喇嘛中,包含了過去的宗喀巴大師、蓮華生大士、密勒日巴尊者等這些聖賢,你任意誹謗有證悟、得聖果的菩薩眾,斷送了初學佛者的法身慧命,罪惡就深重了,這也是一種不淨說法。不淨說法又名邪命說法,大多以貪求名聞利養心來說法。名曰垢穢,名曰賣法。在《優婆塞戒經》、《說法明眼論》等經論中,說它有種種相貌:不論言說或撰文,其心邪見不正,皆名不淨說法;如別有企圖,說虛妄語,或貪利養故而說,或欲勝他人故而說,扭曲經論,令他生信;或不說佛法,徒說世間是非得失;或飲酒食五辛,犯正淫或邪淫後,即著衣入佛堂說法,觸穢三寶;或誹謗有德之人,自讚毀他;或不悟一乘無相真實法,致使所說,停滯於權教有相之法;或所說與經義相違…等等,凡此種種,皆名不淨說法,說者、聽者悉皆感招不淨,背離清淨無染的本性,遠離解脫正道,皆是重罪。再者,現在的人,大多被手機綁架,若隨隨便便在網路上,以我執、我慢、我見去誹謗批評別人,也是罪業多多!其他,在遮戒的不喝酒戒中,也包含了不吸毒、販毒、不抽煙等自害害人的行為,這也是要知道的。一切罪業皆不離自心,不越自心,皆是自作自受。

    釋迦世尊制定戒律,是要讓我們在這永無止習的生死輪迴之中,能夠截斷無始劫來造作惡業的習氣,能夠回歸自己的清淨本性。如果我們不造身業三惡「殺、盜、淫」、口業四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三惡「貪、瞋、癡」的十惡業,就是在行持十善業,又稱十淨戒,它們是具足戒、菩薩戒等一切戒律的基礎;也是往生極樂佛國的必修清淨戒行。我們若能修習十善業,最低程度,來世尚可保住人身,不致墮入惡道,長期受苦。可悲的是,業報所蔽,能聞到佛法的人不多,聞到而能實踐佛法的更少。我們欲界眾生,一直隨順著貪愛習氣追求欲望,得到了,更貪,得不到,就生瞋,《地藏經》說:「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眾生因為愛憎不斷,就陷在愚痴的妄想執著中,廣造諸惡業,生生世世得大苦惱,輪迴不停。若論前世,吾人無六神通,無法得知罪業善根多少。若論今世,無論在家出家,誰能念念不起貪瞋癡?誰能清淨無染?所以,除非像下過苦功、修證聖位的祖師大德們,如廣欽老和尚,臨終才能來去自如,否則所有的眾生,大多在重病、昏迷、臨終這一段期間,都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用心幫他提昇念佛正念,以確保一切眾生皆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段期間,所需的三種步驟, 可以參考下品下生中所述,皆可同樣去運用,必定有效。都是能夠幫助眾生臨終往生極樂的經驗結晶。

    簡而言之,無論上中下品,九品往生的人,大都是需要助念,以求能夠穩穩當當,必生西方。有些上品生者,雖能自在往生,他心存慈悲,還想利用最後往生的助念,來使有緣的眾生念佛,種下將來也能往生極樂的善根;而下品生者,大多平日少聞佛法,沒修念佛法門,須要身旁有善知識,加強介紹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以及極樂世界種種殊勝莊嚴的說明;若平日有修學佛法及念佛的人,則可加強在專心念佛上面。

    若我們是病人的親人,平素病人最擔憂、最放不下的事物,除了以一般世俗人情勸他放下,也可善巧以佛法中的解脫知見來破解之。佛法中的解脫知見極多,如「五蘊皆空」、「無我」、「夢幻泡影」、「直心正念真如」、「緣起性空」、「真妄不二」…等等皆是。但要一對一來講說解脫知見,一般而言,較難對機。除了講解者自己要有悟入外,我們也要知道病人的根器;還有,一般人在重病後,手忙腳亂之際,其間,也較無平靜的心情及機緣來聽聞佛法,所以,大致上略講「人生如夢」的夢幻觀或「五蘊皆空」的無我觀即可,比較容易被一般人接受。

    如果自認佛法知解有限,無法稱讚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與佛國的美妙;也無法講述佛法中的解脫知見,怎麼辦?還有一個方法,也適用九品往生。那就是一心恭敬、誠心誠意來求阿彌陀佛。我們都知道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卻不知道阿彌陀佛也是有求必應,無不滿願!

    在任何地方,我們皆可一邊助念, 一邊向房間上空(佛遍一切處,絕對知道)或佛像前,跪拜叩首後,懇請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患病瀕死、或昏迷將命終的親人,可以講出來,或者嘴動不出聲也可:「懇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 一定來接引我的某某(親屬關係為何,姓名為何)到極樂佛國去成佛!」說三次以上,愈多愈誠敬! 一心懇求,多多益善,只要有一人,只要有一人喔(多人更佳),誠敬求佛,阿彌陀佛絕對會圓滿此人的祈願,大慈大悲,必來攝受接引臨終的病人。佛非木頭,當化佛見到病人,一定會安慰病人,令其痛苦消失;由佛的神通智慧力故,化佛簡單說句話,就可以令病人放棄一切妄想執著,歡喜跟隨在佛後,往生極樂世界。

    另外,癌症病人的神經痛也非一般人可以忍受,是故,癌末病患的家屬,若條件許可,可以考慮住進安寧病房或作居家安寧照護,在止痛方面,比較有藥來減輕病人的痛苦折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