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造假手段多 支你兩招全看破  

田黃造假手段多 支你兩招全看破

田黃造假手段多 支你兩招全看破

田黃造假手段多 支你兩招全看破

  

 [上圖真品紅筋若隱若現忄它是田黃石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紅筋難作假、紅格仍可染色作假]       
 

近幾年,由于全球能源緊張的大環境和田黃石資源幾乎涸竭的原因,田黃石價格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歷史上的“黃金易得,田黃難求”就變成了“田黃幾乎不可得”。于是田黃石造假就成為有利可圖的事情。一時間假壽山石,假田黃石之說也就嚇得人們幾乎在收藏田黃石方面止步不前。其實,假田黃石並非像人們傳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假的畢竟是假的,只要對壽山石和田黃石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很容易就分辨出來。這里就給大家做點介紹。

假田黃石大致可以分兩種,一種是采用壽山石中的其他品種來冒充,第二終究是人造的,即用其他材料通過化學的方法人工調配而成。第三種就是采用壽山石以外的其它石種來假冒。

第一種,采用壽山石的其他品種來冒充。這種造假方法自古就有。一般是采用蒸煮加熱的方法為其他品種的壽山石上黃色。其實鑒別這種假田黃石的方法十分簡單,只要在上面抹上點油,過幾分鐘後用白色的紙巾或者用布擦 ,假的就一定會掉色的;如果還不夠的話,還可以用60——70度的熱水加洗衣粉浸泡,一般半小時之後假田黃石就會掉色,真的田黃石就不會掉色。

當然,現在因為能夠用來冒充田黃石的其它品種的壽山石價格也不便宜,所以,現在用這種方法造假的少了許多,但是,收藏者還是要防備。鑒定它們除上述方法外,就是看紅筋。紅筋、紅格、蘿卜絲紋。在壽山石中可能有紅格、蘿卜絲紋分條件,而紅筋(統稱血絲)則只有田黃石才有,壽山石其他品種都不可能有,因此,它就是判斷是否田黃石的一個非常充分的條件。

當然,有部分田黃石可能沒有血絲,但是,有血絲的,質地凝膩的壽山石就一定是田黃石。以前那些行家們為了給自己保留一點看門絕技,總是拿所謂的“田黃六德”這樣模糊不清的標準來說事,閉口不提血絲這一根本標準。血絲,不僅僅容易判斷,而且造假者也無法人工仿造,所以,他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可靠的標準

[王敬之認為蘿卜絲紋較重要,我認為要綜合質地判斷,沒血絲、沒蘿卜絲紋的真品也有。]

第二種是化學合成的,這就更容易判斷了。鑒定要點︰1、用刀削,人造的成片狀,手指用力捏之不碎。呈粉狀的是天然的;2、手感溫暖,沒有天然石頭的涼感;3、觀感上不像天然石頭,而更像塑料或者玻璃。4、用火燒之,人造的要麼著火,要麼發臭;、5,人造的沒有紅筋、紅格、蘿卜絲紋。 特別是紅筋,人工無法造出來。6、用顯微鏡觀察,人造的有氣泡。

第三種是用其他品種的黃石頭假冒。鑒別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1、看硬度高低。田黃石的硬度一般在3度左右,用手指甲刻畫邊緣處可以刻出粉來,呈白色粉末狀,刻痕用手反復撫摸可以去掉白色,恢復原狀。青海黃石硬度低,一般1——2度,用手輕輕刻畫就有白色痕跡,捏之成粉。東北黃石、雲南黃玉和黃龍玉硬度高,一般5——6度,刀刻尚且不易,指甲根本無法劃入。綠泥石色暗而且可以看見內部呈污濁狀,並且,用綠泥石冒充田黃石一般都要人工著色,這就可以按照上述辦法鑒定了。2、看有無紅筋、紅格、蘿卜絲紋等;尤其是紅筋(血絲)。3、田黃石的質感是潤、嫩、凝膩如脂,而其它石種就不具備這樣的質感。

〔不要誤認田黃只有地開石一種〕

田黃石是由壽山石二次生成的,在千萬年以前,由於地質、氣候等因素使得壽山石脫離山體,從山上滾落到壽山村前的那十平方公里大小面積的田地裡,由壽山溪水和泥土中的特殊元素長期浸沁而成。 既然是高山壽山石滾下壽山溪中,那麼,如高山壽山石之各種礦質,田黃的礦物成份有斜绿泥石、地開石、珍珠陶石、滑石…等等,有各種礦物的組合不同。絕不是「鑑識田黃」中王敬之所說的~只有地開石一種。 這些山石在滾落的過程中反覆碰撞,形成眾多的微細的裂縫,經過百、千萬年溪水與泥土中特殊元素輝銻礦氧化物、氧化鐵、二氧化錳、有機酸等等的浸沁,就形成了田黃石所特有的紅格紅筋。

(田黃紅筋)

紅筋是比頭髮細的紅色絲線。它遍布、藏在礦石中,溶合成一體中的紅色細筋(礦石結構中極細、被氧化鐵滲透的組織紋理紋),不是明顯的裂痕。 但有的裂痕如果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紅格,紅格較粗。紅筋極細,至少要三十倍以上放大鏡較容易觀察。可看到極細欲化的密密麻麻小蘿蔔絲跟極細的紅筋(小血絲),一配一的交纏在一起。

 

田黃石的造假方法有冒充法、拼接法、塑料仿制法和山石仿制法等。

1) 冒充法 這種方法由來已久,主要是用產于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如掘性高山石、掘性坑頭、掘性都成、鹿目格、善伯洞、溪蛋、牛黃蛋、連江黃等來冒充田黃石。這些石種表象類似田黃石,但自身各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如鹿目格沒有蘿卜紋而有“鴿眼砂”、善伯洞具有“金沙地”和“花生糕”、溪蛋無蘿卜紋無紅格、牛黃蛋沒有蘿卜紋和比重大,連江黃比重大和干燥易裂等,經仔細觀察是可以識別的。

2) 拼接法 拼接法是指將許多不成才的小田黃石即小于30克的“田黃仔”粘合成大塊田黃石,然後在拼接部經過工藝處理以掩蓋拼接痕跡。這種拼接田黃的鑒別方法是︰ a) 仔細觀察尋找結合縫 結合縫用膠粘合,放大觀察可看到縫內膠的存在,用熱針試之可冒出白煙。 b) 仔細觀察內部的格紋特征 在強光透射下仔細觀察內部,可發現紅格和蘿卜紋在不同部分形態不同,粗細色調等相差很大,且有突然斷開不連續等現象。

3) 塑料仿制法此法主要是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作成田黃石的樣子來冒充田黃石。

鑒別方法如下︰ 1) 外貌特征 顏色質地都比較均勻,內外一致,無石皮。 2) 內部特征 在強光照射下仔細觀察內部干淨君一,無紅格、蘿卜紋和雜質。 3) 觸感法 貼于面部有溫感,而天然田黃為涼感。 4) 手拈法 用手掂重有輕感,應塑料密度遠低于田黃石。 5) 刀刮法 用刀刮之,呈片狀,而田黃石呈粉末狀。 6) 熱針試驗 用熱針觸之,冒白煙、塑料味。

 雕琢按照田黃石的一些傳統題材進行薄意雕刻,最後拋光,打臘成型。這類田黃石仿制品目前在市場上數量最大,由于它是按照田黃典型的質地、顏色、石型、石皮精心仿制的,外觀特征與田黃石十分相似,因而欺騙性最大,使不少人上當受騙。識別這種假田黃石需要儀器分析和感官分析結合,方能準確以予識別。

天山網綜合責編:溫雲楠

[石訊先鋒有很多假田黃石圖錄可參考]

田黃造假手段多 支你兩招全看破

人工合成薄意雕隨形章

國工藝美術大師、收藏家馮增木認為,田黃石的特征一般從質地、色澤、紋理、石形、石皮和石格等方面來考量。其質地多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狀,有溫潤、細膩、通透的特征。有稱作「硬田石」者,其質地略顯粗雜,潤透程度稍差,為田黃石中的下品。又有稱為「田黃凍」者,呈半透明體,膩潤晶瑩,是為絕品。田黃石的黃色,有深淺的不同,中黃、深黃、淺黃、淡黃都有。其中中黃,也稱作「黃金黃」,色澤純正,最受賞者青睞。田黃石體內所呈現的細密紋理,因其形如蘿卜剖面的紋理,故稱為「蘿卜紋」。這是區別田黃石與其他黃色石種的主要標志。沒有蘿卜紋理的黃色石頭即使具備了田黃石的其他要素,也不能叫做田黃石。但有蘿卜紋的黃色石頭也未必是田黃石,畢竟田黃石還須具備其他多種要素。

壽山石人工造皮很容易,古代就有這種現象,不過,古人造皮不是為了欺騙,而是為了雕刻出來的圖案更加清晰明了,所以,在老田黃石雕刻作品中經常可以看見這種現象:石料被切的方方正正,而個個切面卻有黃色的或者是白色的皮,那顯然是人工做出來的,但是,那不是為了欺騙,是為了使得薄意雕圖案更加顯眼、明了。

古代人將紅格、紅筋看成是石頭的缺陷,所以,一般情況下雕刻的時候都會雕刻一下小圖案來掩蓋它們,但是,刀痕背後仍然可以看得出紅格、紅筋的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