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翻閱相關錢幣網站或論壇,均會發現許多藏友對於清 銀幣都會貼上自己收藏的寶幣,請教專家是真是假﹖或詢問可出售之價錢,當然亦會看到幣邊有一環鑄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樣幣,亦提出相同的問題,同樣在我心中亦存在該些銀幣是真是假的問題,最近看到一些收藏家寫過一些東西,如「※※錢幣幣緣有一環鲁尔智乔治造币厂铸是該廠为了防伪而只铸一半的L GIORGI等字母,是外国为清朝代制银币模的试铸样币,清朝按此式样另行试铸了齿边的流通币样币….等語。」,表示幣邊鑄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等字樣的銀幣,它不是近代私仿的臆造幣,而且是當時清政府正式核准的委外代制「樣幣」,因我的收藏中正好有一些該樣幣,今特提出與各為藏友交流、研究。

一、經比對該些樣幣,它有一些共通性;

  ()、它們的重量大多在31 -32g間,很少有超過36-37g的,但是亦有例外。

()、它們的直徑與厚度均是一致的,直徑約44mm,厚度約2.5mm,沒有特別大或特別厚的,且全部是庫平一兩,其往下較小額的如七錢二分、三錢六分等就不見著有該樣幣的存在,這是很奇特的情形,表示當時清廷是以【一兩】為代制主体。

()、它包含的種類及省份蠻廣的,如下:1、光緒乙酉年造 光緒皇帝像 2、同治皇帝 福健恭進   同治皇帝像3、西藏壹兩(背光緒元寶官爐局造) 4、福州船政成功(背大清御賜金牌) 5、喀什 大清銀幣 湘平壹兩 6、農工商部製 獎牌(背 二等) 7、光緒十六年山西官爐造足紋壹兩 8、新疆餉銀一兩(背回文) 9、光緒銀幣 丁未(背一兩) 10、中華民國元年 餉銀一兩(背壬子) 11、大清 光緒二十二年 北洋機器局造壹兩 11、光緒元寶 戶部 庫平一兩 (:英文29TH……) 12、咸豐六年上海縣號商郁森盛足紋銀餅 13、大清 光緒二十五年 奉天機器局造 一兩 14、廣東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重壹兩 15、安徽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16、雲南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17、雲南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18、東三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19、東三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20、浙江省造  光緒元寶庫平一兩21、廣西省造  光緒元寶庫平一兩22、新疆省造光緒銀元庫平重一兩 23、湖北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24、湖北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25、安徽省造 光緒元寶宣統元寶庫平一兩各一枚

26、湖南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27、湖南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28、河北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28、河南省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 29、四川省造 光緒元寶 庫平一兩 30、大清銀幣 戶部 中字 壹兩 31、光緒元寶北洋庫平一兩(背 英文33RD…)
32
、庚戌春季雲南造 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我並未收集完整)

()、舉凡是該所謂的【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它背後相對應的【省份英文】完全一模一樣,沒有一幣有走樣不配套,即通稱所謂﹝錯置幣或對調幣﹞的情況發生,但正式鑄造流通幣時就會產生許多的錯置幣、對調幣或混配幣,亦有專家針對該些錯置幣或對調幣,混配幣有專文評論過其發生的緣由,吾就不在此處贅述,綜觀之,會產生﹝錯置幣或對調幣,混配幣﹞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清政府各省造幣單位人員素質不夠,管理鬆懈,政策搖擺,主事者獨斷獨行所致。外國人代鑄之【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就不會馬馬虎虎,亂七八糟,我們中國人不得不學習外國人的優點啊!

()、再綜合統計一下,有許多省份所造有光緒元寶庫平一兩,亦有宣統元寶庫平一兩,不同省份的光緒元寶庫平一兩,正面漢字字体均是一樣,宣統元寶庫平一兩正面漢字的字体亦均是一樣,中間之滿文,光緒與宣統亦遵照傳統各有其書寫法,左右兩邊之小花亦有所不同,但反面的龍形大部分是相同的造型,英文「省份標示」與「一兩」所用的字体亦相同,這是非常有趣的地方,顯示出當時清政府委託外國代為雕刻各省份銀幣模子時,是統一的,只是將不同省份的漢字與相對應的英文稍作改變外,其它都採統一形式為之。又;有很多省份雖外國有代鑄【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樣幣式樣,但卻沒有鑄造真正的齒邊流通銀幣出來,亦沒有相關資料以為佐證,是何原因,無從查考。由此才會在網站上有許多藏友詢問很多省份的【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庫平一兩 樣幣的真偽問題,所回復的答案不外乎:「無資料記載」、「臆造幣」、「近仿、收手」、「地攤貨、一眼假」..等語,我在此所想表達的只是該些【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到底是真是假?至於為何該些省份或造幣廠又不依其樣,再進一步鑄造齒邊流通幣呢?那就要請教各位專家了!近來在網上看到一些藏友就(光緒乙酉年造光緒皇帝像)及(安徽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一兩)提出詢問鑑定真假,結果還是被所謂的專家評論為--臆造假幣..等語,我的看法是該些專家太果斷了,因為我正好有該些幣的【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樣幣,除非該些專家或藏友,有所本,來證明【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樣幣為後制假幣  ,那就推翻了一切,我們當然尊重,否則依該些樣幣所制作出來的流通幣就應該認定為真幣,除非該些藏友所出示的錢幣,不論是在圖像、重量、直徑..等基本要件上一眼就瞧出不真,那就另當別論了.至於後來是否有流通,那是另一個課題,我們不在此討論.有句俗語:【我們處在青天白日下,沒有什麼新奇的事,只是我們不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事,那才是最新奇的.】

  ()、清政府在對於機制銀幣是採用【兩】或【圓】為國家銀元基本計價單位,曾產生很多的爭論,有許多的專家及收藏家對此有非常精闢的文章發表,在此我有數枚銀幣可提供小小的證據,顯示當時【兩】或【圓】間之爭論是有其軌跡可尋,希望對各位藏友有所助益。

      1、★大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北洋機器局造 壹兩,幣邊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查閱相關網站及資料均是以【壹圓】表現,就是沒有【壹兩】資訊可查考與佐證,以該幣當初委請外國代鑄時是以【壹兩】為主,但事後因清廷以【兩】改【圓】的政策確定,遂最後改鑄為【圓】以為流通,此推論是合乎邏輯的。再從此幣【壹兩】二字觀之,【壹】字較小,【兩】字很大,不協調,類似有改版、修改過的情形,是否為清廷在【兩】改【圓】的政策不明確前改來改去,所留下的痕跡,此說法與推論說的通嗎?就教於各位專家。另﹔至今尚未見著★大清★光緒二十二年) 北洋機器局造壹圓,幣邊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的銀幣出現,由此在在證明該【壹圓】銀幣是依原先委外代鑄樣幣形式,清廷決定其財政、金融政策後所鑄造之流通幣了。註:★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壹兩正面環形漢字間格中只有二顆★,而★大清★光緒二十二洋機器局造壹圓,漢字﹝年﹞與﹝北﹞間格中多出一顆★。


在此再探討一個大家都疑惑的問題:那就是有關銀幣【重量】的問題,我們常在相關網站或某某拍賣網、某某收藏網上,看到藏友拍賣其藏品,在藏品描述中有的很明確將其重量標明清楚,但大多數是沒有標明的,當然我們會對其產生疑問,尤其是【庫平一兩】。因為在我們基本的入門收藏知識中就很明確的了解,清機制銀幣的【重量】---庫平一兩≒37.301克,七錢二分≒26.7克三錢六分≒13.43克湘平一兩≒30.27721克吉林廠平一兩≒35.86克關平一兩≒37.07994克..等,既然藏友們要賣出某某省造光緒元寶(或宣統元寶) 庫平一兩的錢幣又沒標明重量,那我們直接反應就是該幣重量應該在36-37克間才是真幣,否則就是假,有許多的專家或鑑定員對於該些擬賣出或請求鑑定的錢幣,首先就是以此為鑑定真偽的標准其它如包漿、製造省份、銀質顏色、齒邊…等基本要件,再一樣一樣的來評論、檢視,最後才給予鑑定結果,這是正常的鑑定程序。

 

針對【重量】方面,我想提出一些小看法與各位藏友來討論、就教:

 

清廷委外代製了各個省份的樣幣,其程序為:設計工作,主要是聘請英、意、美、日、奧等著名造幣廠和專家進行,經過特派大員初審,在國外雕制(主要是各種龍圖)樣幣,運回國內,宮廷御准,發各有關造幣廠試制,鑄造(機軋冷壓)、發行、過程曲折而漫長,一般設計一批、試制一批、儲備一批、發行一批,似乎漸成慣例。因此【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是否就是在此過程中的產物,就要請教各位專家。以【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來說,經粗略統計它們的重量大概集中在31—32克間,亦有29克多的,亦有37克以上的(如:福州船政成功背大清御賜金牌),這種兩極重量的樣幣並不多。

 

當各省取得了委外代鑄的銀幣鋼模後開始試鑄銀幣,因為我們目前無詳盡的資料來說明當時造幣廠鑄造的實際情況,現今在此就留下了若干的問題困惑著我們,就以【庫平一兩】為例:

 

一、試鑄出來有齒邊的【庫平一兩】試鑄幣,有依原委外雕刻的原鋼模鑄造出來,不論是正面漢字、滿文,背面龍圖均一模一樣的試鑄幣嗎?連【重量】都差不多嗎?也就是說【重量】約在31—32克間,並不是如清政府當時所規定的庫平一兩≒37.301克,如果有此可能,或有文件可茲證明確有此事,那說明了現存在於市(市場)各省份造的【庫平一兩】雖重量不及標準的36-37克,但其它基本要件之鑑定結果均符合規定,那就應該認定為真幣,並非是現代私製偽幣了。再提一問題,該些介於37.301克>試鑄幣(31-32克)>26.8克的試鑄幣,是「魯爾智喬治造幣廠」原廠所鑄造的嗎?還是清朝各造幣廠所鑄造的?我們在此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結果是:應為「魯爾智喬治造幣廠」在國外就鑄造好的,例如:四川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28.98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0.41克;安徽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0.78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1.52克;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2.15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1.05克;光緒二十五年奉天機器局造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1.63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0.44克;光緒元寶北洋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1.18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3毫米,重量—30.46克,國定標準幣,直徑—43毫米,重量—37.35克…等(許多省份造幣均是如此,就不一一列舉),這些試鑄幣有齒幣邊的樣式均是一致的,一看就是一個造幣廠鑄造出來的,那就是原廠「魯爾智喬治造幣廠」的產品,而不是清政府的各個造幣廠自行鑄造的,因為清政府剛接受機制幣,不論是工人水平、技術本位、品管都需加強,當然鑄造出來的產品就不盡一致相同,樣本量一多就能明確看出端倪。我們在此推論,當時清政府委託「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雕刻鑄幣鋼模,該廠連同幣邊鑲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樣幣及依該樣幣鑄造出有齒邊之試鑄幣,三樣東西一同帶往中國接受審批、核示,過程應該是合乎邏輯的,由此才會產生【樣幣】與【試鑄幣】直徑相同,重量亦相彷的情況,也因如此,該些【試鑄幣】亦應視為真幣才公允。

 

二、雖試鑄出來有齒邊的【庫平一兩】試鑄幣是依原委外雕刻的原鋼模鑄造出來一模一樣的試鑄幣,連【重量】亦都差不多,也就是說【重量】約在31 —32克間,並不是如清政府當時所規定的庫平一兩≒37.301克,但其不論是正面漢字、幣邊的小花及背面的龍圖經過小小的修改甚至有明確、大幅度的改版,該些錢幣認定是真?還是偽幣呢?例如:陜西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29.41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2.5毫米,重量—31.99克,正面各項配置大致相同(仍有細微處稍稍不同),但背面就連龍圖及英文字的大小均有改變;喀什大清銀幣湘平壹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 44.2毫米,重量—31.91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2.5毫米,重量—33.​​68克,正反面均相同,只是直徑小一號;光緒元寶北洋庫平一兩,「魯爾智喬治造幣廠」樣幣,直徑—44.2毫米,重量—31.18克,而其試鑄幣,直徑—43毫米,重量—30.46克,國定標準幣,直徑—43毫米,重量—37.35克,該幣「樣幣」與「試鑄幣」正反面的各項配置、圖形、文字均是一樣的,最明顯的是正面的「洋」字與「一」字是一致的,但國定標準幣就有改版的情況,如「一」字的起手就改的很有力道,「洋」字亦稍有改變,許多省份造幣均有改版情況,就不一一列舉。綜觀之,該些試鑄幣亦應視為真幣才是。

 

三、參考許多網絡上專家的文章,如收藏家周業勇先生“ 戳穿奉天癸卯一兩”的孤品謊言中曾提及:清代的很多面值是“一兩”的銀幣,由於流通時兌換不方便,往往改鑄成實重為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流通幣。如“吉林廠平一兩”、“戊申吉字大清銀幣庫平一兩”、“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等等,都有直徑45毫米和39毫米,實際重量分別是“一兩”和“壹圓”(庫平七錢二分)的兩種版式..等語,又;北泉軒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beiquanxuan)--【機制幣的港灣(18)】一文中亦相同提到:清朝鑄重一兩的銀幣有奉天癸卯壹兩(1903)、戶部一兩(1903)、廣東壽字雙龍壹兩(1905)、北洋一兩(1907)、吉字一兩(1908)。其中:奉天癸卯壹兩、吉字一兩是中國銀幣大十珍;廣東壽字雙龍壹兩、戶部一兩和北洋一兩是中國銀幣小十珍。它們珍稀的原因是鑄量少。鑄量少的原因是它們不便與當時大量湧進中國的外國祇重26、8克的銀幣接軌兌換。為免吃虧,便停鑄重37克多的一兩幣,改鑄重26、8克的七錢二分幣,上述重37克多的壹兩幣後來都改鑄成重七錢二分的。其中、奉天癸卯、吉字、戶部北洋重量減為七錢二分,但仍標重壹兩。廣東壽字雙龍減為七錢二分後,有仍標重壹兩的,有標重七錢二分的,也有標重七錢二而缺一個“分”字的,而且該錢較多見,有“分”字的則少見。”由此觀之,清政府對於直徑45毫米的庫平一兩,對應重量在37克左右﹔直徑在39毫米的庫平一兩,對應重量在26.8克左右,規定的很清楚。45毫米與39毫米差6毫米,重量37克與26.8克差約10克,請問︰目前有無介於其間,如直徑40-42間,超過39毫米,而重量在29—34克間,低於37或36克,但又高出七錢二分的26.8克的庫平一兩銀幣呢?答案是:有的(yes),可能還不在少數。然而這些銀幣,不符前述之規定,但確實存在,以現在鑑定的標準來衡量是真幣﹖還是假幣?尤其是那些原來有造幣廠【光緒21年(1895年),清政府准許各省份仿鑄西式銀幣】,後又被清政府下令裁撤的省份【光緒25年(1899年四月,清政府下令除保留廣東、湖北兩造幣廠外,其餘造幣廠全部裁撤】,如​​安徽省,湖南、湖北省,河北、河南省…等省份的造幣廠,就有發現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樣幣,又有直徑小於45毫米,重量大於26.8克有齒邊的銀幣同時存在,由於該些銀幣妾身未明,又不是標準庫平一兩國定幣,亦不是標準七錢二分流通幣,因此在拍賣或請求鑑定時,通常不標明其重量,就是其原因,而評論者或給意見者就其製造省份(無有鑄造過庫平一兩之數據可查)及其重量(重量太低,成份不足,露銅..)等原因,就立刻判定為假幣或為現代仿幣,著實有欠公允。

 

四、我寫這些情況,並不是為這些妾身未明,DNA不清的銀幣來脫身,擬在錢幣市場中開闢一條財路,只是這些疑問確實存在在許多藏友的腦中,清機制銀幣,清政府雖對於明確訂定【庫平一兩】國定幣及流通幣之標準,但介於其中的銀幣亦確實存在,我們要如何來定其位呢?另;各省造幣廠通過種種審核程序,在取得【庫平一兩】委外雕刻的銀幣鋼模後,開始鑄造有齒邊之試鑄幣及流通錢幣,直至被政府下令裁撤其造幣廠,這之間的時間差,又生產了多少的【庫平一兩】銀幣,該些已鑄銀幣的命運如何,是被收回融毀重鑄,還是棄置一邊不管,被廠內人員暗中收集,現今才得回流出來..等問題,亦應該一併提出,請教於各位專家及藏友,希能集思廣益得到一些明確的答案,並從收藏中找到樂趣及知識,不亦樂乎!

 

五、再利用此探討另一個問題,各位仔細檢視【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這幾個字,大家一定納悶清政府為何是用【樣板—木邊】這兩個字,而不是用【樣版—片邊】,到底這兩個名詞有何差別嗎﹖ 經在百度搜索結果就十分明確,兩者皆正確,只是用在不同的對像上。【樣版—片邊】---是指做樣品的模版,【樣板—木邊】---是指做的樣品本身,如果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銀幣幣邊是用【樣版—片邊】二字,那就錯的離譜了,因為該些銀幣為樣幣(樣品本身)而非模版,那不用說,肯定是後人仿製的,因其不了解當時清政府對這兩組字有非常明確的區分,因此在在證明幣邊鑄有【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清機制銀幣為真的委外樣幣,我們不得不佩服清政府銀幣承辦機關或官員,國學知識蘊底的淵博。另;再觀之【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的【大清國】這三字,清政府在對外均自稱為【大清帝國】,我們可從大清銀幣丙午戶部壹兩銀幣的背後英文為:TAI- CHING-TI-KUO SILVER COIN.中文翻譯為—『大清帝國銀幣』就可看出,而【大清國銀幣樣板.魯爾智喬治造幣廠鑄】,是用【大清國】三字,無【帝】字,是何原因,就不清楚了,這又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

 

六、【魯爾智喬治造幣廠】從清光緒年起至民國洪憲袁世凱止,服務時間最長,其間雖有英國伯明翰、日本等造幣廠來搶生意,但它仍屹立不搖,可見其績效卓著,關係良好,服務質量讓人讚賞,清政府應該特頒『功在黨國』、『惠我良多』匾額予以嘉勉才是。最後再強調:有譜依譜,無譜明察,不可斷章取意,瞎子摸象,不可否認,一些居心叵測,唯利勢圖之人,會從中鑽漏洞,混淆視聽,降低收藏意願,藉機謀取不義之財,我們亦不得不防啊!如此我泉界才能朝健康,永續發展的道路上進步前進,願共勉之。

 

    友 LOUIS 鄒 於台北

 

 

 

 

 

直徑39毫米

重量26.8克

(便宜行事之流通幣)

 

 

 

 

 

 

 

直徑45毫米

重量37.301克

(國定標準幣)

介於其間,直徑約40-42毫米,重量在29—34克間之試鑄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