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jpg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跟我們法界一切眾生的法身是圓融一體,無二無別。法身是絕對待,沒有分別,無形無相,言語文字無法表達,唯有自知自證;法身或稱為真如、真心、實相、法性、法界性、佛性、如來藏、法界圓融體、自性清淨心、大覺清淨心等等。慧思大師在《大乘止觀法門》中說:「彼虛法生時,此心不生。諸法滅時,此心不滅。不生故不增,不滅故不減,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名之為真。三世諸佛,及以眾生,同以此一淨心為體。凡聖諸法,自有差別異相,而此真心,無異無相,故名之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實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實,亦不如是。」

綜合憨山大師的「大乘起信論直解」、諦閑大師的「大乘止觀述記」、妙叶大師的「念佛直指」及「慈舟法師開示錄」等文中所講述,法身以法為身,何謂以法為身?慧思大師又說:「法者,法爾故。界者,性別故。以此心體,法爾具足一切諸法,故言法界。」法界心體即是法身,諸法與心體同一非二,同為法身。憨山大師也說:「所言法者,謂一真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即如來藏清淨真心也。然此心體絕聖凡,本無迷悟,自性清淨,了無妄染,離名離相,絕諸對待,唯一真源。」此心體的真如法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四聖六凡的十法界皆由此心體遇緣所造,依淨緣顯發本具無量功德,就成為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出世聖賢的法界;若隨染緣,則變自性功德為恆河沙煩惱,也能造成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凡法界。

法身有三大,體大、相大、用大。「體大」之大,絕諸對待,無內無外,所謂體即真如,無前後,無方隅,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絕待無外,是為真大。「相大」者,謂真如法身具足過恆河沙的稱性功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猶如工畫師,遇染淨諸緣,能夠隨念畫出無止無盡的法相。「用大」者,如工畫師能用種種技藝畫諸世間。諦閑大師認為:法身用大,不變隨緣,能出生十法界的善惡因果。若能了達十法界的因因果果,緣生無性,便能「翻染成淨」,進修菩提,直至滅盡無明、徹證法身而成佛。十方三世諸佛以法為身,從真如法身所流傳的一切教法,即是法身常住,即是諸佛之無二體相,是為用大。此體相用三大,即三即一,猶如濕性、水、波,三者即一。

 我們的本覺法身猶如工畫師,起心動念,皆由現前一念畫出種種的點、線、面及各類體相形色,創造了自己的法界依正二報。此真覺之體,如大圓鏡,十法界一切染淨依正因果,皆在此一心中分明顯現。但我們眾生因為無明覆蓋,真心的大智慧光明無法朗照,恆河沙諸淨功德無法顯發。《大乘起信論》說:「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我們眾生雖然與十方諸佛本是同一體性空淨的法身,卻因無明而有無量的煩惱垢染,必須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因為善法歸順真如法故,才能顯發本具的萬德莊嚴,以自性慧光盡除無明,乃至究竟成佛,普利含識。

若要修行善法分證本具的法身功德,以憶佛念佛最為第一殊勝方便。十方三世諸佛與我們眾生同一法身覺性,而此妙覺明心,廣大無有邊際,周遍十方界,含育十方如來一切國土、清淨寶剎。阿彌陀佛依此大覺清淨真心,難行能行,廣修六度萬行,徹證並顯發了法身過恆河沙的功德,因而建立了極樂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之依正二報,以此清淨佛國來攝受法界一切眾生,並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法界一切眾生早日徹證法身而成佛。

我們眾生修持念佛法門,「願生極樂佛國」是正念,「誓願早日成佛」是正願。要訣在於「深信切願」,只要信願堅固,天天發願,分分秒秒願生,盡此報身,必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必生極樂世界。大悲釋迦世尊所教導的一切佛法,無非要令法界一切眾生,憶佛念佛,開解起行,顯發法身清淨自性,體證法身本具過恆河沙的功德,究竟成佛,普度一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諦觀彼佛就是憶佛念佛,可分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慈舟大師說:持名念佛是總持,無論觀像、觀想或實相念佛,皆要同時持名念佛,互輔互成。倘若只有修觀相、或觀想、或實相,則是依教修止觀,非修念佛法門。例如:當我們持名念佛時,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這就是無上深妙禪,就是大乘止觀,這就是實相念佛不用別求離念離相,這一句佛號念時即空即假即中,稱念時,來無所來;念過了,去無所去。由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念出,當下回歸了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不增也不減,無垢也無淨,沒有是非榮辱得失美醜讚謗…一切的對立,只是一如,在如如不動的念佛大定中。

持名念佛是最直捷了當的直心正念真如,沒有時地、根器的限制,又容易專攝一心而入念佛三昧,是最殊勝方便的修法。我們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法身,同具體相用三大。我們稱念「阿彌陀佛」,以名召德,這句佛號也是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法身本體。既然同一法身,水乳交融,一心念佛時,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體無二,性本圓融。傳燈大師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雖然念而無念,無念仍要念,念茲在茲地念,若不信願念佛,如何蒙佛攝受,往生極樂佛國?我求生極樂世界,即是求生我法身本具的佛土,願生即生,不隔分毫,毫無障礙;而極樂世界種種不可思議的依正果報,雖是彼佛為我顯現,也是我心本具的佛德顯現。雖然生而無生,無生仍要天天發願(往生的要訣)生極樂,不生極樂,又如何進修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圓滿具足種種救度眾生的智慧與能力呢?妙叶大師說:「所謂眾生性德之佛,非自非他,非因非果,即是圓常大覺之體。故知果佛圓明之體,是凡夫本具性德。」我們念念稱名,念念以名召德,自然會啟發吾人自性的無量光壽。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絕無虛願,往生極樂佛國的眾生,壽命無可限量,必定修證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父子天真兩相值。

(讀誦經典是持名念佛的助行)Ⅴ

我們眾生若發願成佛,盡未來無量劫中,乃至修到等覺菩薩,仍要憶佛念佛,時時思惟及學習如何成佛,如何建立佛國,如何化度眾生成佛,成佛之後,仍然思念著利益未來之佛的法界眾生,可說是無止無盡的念佛三昧。成佛之道非一蹴可成,需要恆心與毅力,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淺而深,悲智雙運,學習六度萬行,才能覺圓果滿。釋迦牟尼佛至極悲心,所講的大乘方等經典,皆將修證成佛的義理及方法,闡述得極為明晰。若我們發菩提心要修行成佛,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自能啟發本身的無上佛智,解行並進,圓通無誤。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欲上品上生極樂世界者,應要讀誦大乘方典經典。念佛人一心持名外,皆應廣學多聞,才能相應我們法身體相用的大方廣。常讀誦《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等等,觀知極樂世界依正二報,就是「觀像念佛」,也是「觀想念佛」;常讀誦《華嚴經》、《法華經》、《悲華經》、《大寶積經》、《普賢行願品》等等,研究成佛之道的義理,就是「觀想念佛」,也是「實相念佛」;常讀誦《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等等,闡發吾人的般若智慧,就是「實相念佛」。我們讀誦大乘方典經典,就是念念在薰修釋迦世尊法身真如所徹證的一切教法,念念啟發我們的真如無上智,莊嚴我們的法身功德,就是實修實證的「憶佛念佛」。



 

學佛,若有邪見害人害己,罪惡超過殺盜淫,大妄語極容易下地獄。故不得不罵,望其早日悔改,有正知見才能成佛!

斷滅空邪見之徒,以為什麼都空,一切虛無,一切無相,一切不執著,一切沒有因果,。斷滅空是邪見,往往口說空,行在有,照樣吃喝,樣執著。

空,不是沒有,相空,覺性不空,也不是離相才講空,相本身即是空,空是緣起空,妄心空,真心不空,真妄不二,空有不二。
斷滅空者皆受狂禪所害,誤解六祖壇經,更不懂「金剛經」無四相的意義』。
斷滅空,自認能見性成佛,輕視念佛,更不懂阿彌陀佛的悲智運用,常以貢高傲慢自大謗佛,謗法又謗人,造下重罪。恐怕難逃下三惡道的因果報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