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句彌陀修一真法界,圓滿無礙,萬德莊嚴。〉
何謂一真法界?就是說「佛、菩薩、緣覺及聲聞」四種聖賢的法界,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種凡下眾生的法界,這十法界皆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同一真如法性所創造出來的。
徹悟大師法語:「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無念心體,惟佛獨證,等覺以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也。能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也。以無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念緣覺法界也。以無我心觀察四諦,即念聲聞法界也。或與四禪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即念天法界也。若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懷瞋慢勝負之心,即落修羅法界。若以緩軟心念下品十惡,即墮畜生法界。或以緩急相半心與中品十惡相應,便墮餓鬼法界。若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即墮地獄法界也。十惡即殺、盜、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是,反此則為十善。當密自檢點日用所起之念,與何界相應者多,與何界相應者猛,則他日安身立命之處,不勞更問人矣。」
我們眾生的起心動念由點而成線、由線而成面,由面而具體,猶如工畫師,念念畫出了業緣果報的依、正境界。自作還自受,誰也替代不得。覺林菩薩偈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見性不能成佛,阿羅漢不僅見性,還斷惑證性呢,聲聞、緣覺是要了斷生死,脫離生死輪迴,若不迴小向大,只是菩提道上自私自利的焦芽敗種。吾人凡夫罪報身,就算大徹大悟,並非立地成佛,尚需發起成佛的誓願菩提心,在法界中投胎行六度菩薩道,經阿僧祇劫積功累德,才能究竟圓滿誓願而成佛。那麼我們若要成佛,創造自己的佛法界,又當如何修行?「直心就是道場」,直心就是直心正念真如,以眾生為道場,直心修證一真法界的「佛」法界,以佛心為因地心,作為我們在未來無量劫在法界中六度萬行的基礎,直取佛果。也就是《楞嚴經》所說:「依圓湛不生滅性,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成佛)。」以不生不滅的因起修,將來才能得到不生不滅的清淨佛果。
我們眾生與十方諸佛同一清淨法身,這個法身法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如、如來藏、實相、般若、圓成實性、圓覺智性、大圓鏡智,我們的本具大圓鏡智,它的特點是「明」及「淨」,明是究竟覺悟、徹底明白;淨是清淨無染,寂照不二。莊嚴則是因為修持利益眾生早成佛道的六度萬行不可思議,就能顯發自性本具恆河沙淨德的圓滿莊嚴。有大慈大悲利樂眾生就是莊嚴,但要救度眾生若無般若智慧,亦難圓成;要具足般若,若不去除大圓鏡上的塵垢無明,即不明不淨,無法徹照徹見。所以,清淨得智慧,智慧能慈悲,慈悲就莊嚴,無量劫中悲智雙運積功累德,才能清淨莊嚴。偈讚云:「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我們必須站定腳根,先發願:「我及法界眾生早證無上菩根,共成佛道。」然後累劫以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善根,廣修悲智雙運的六度萬行,自利利他早日成佛,才能顯發吾人本具佛德的清淨莊嚴。
這些都是在學習「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所教導的悲智行願。
毗盧遮那如來的法身,以普賢行願為身,普賢行願以眾生為身。而大乘菩薩道的行者,知道若不與法界眾生共生死,終無法在法界中幫助眾生出離生死輪迴,所以普賢行願者,不畏生死,不斷生死,知道一切如夢如幻,知空不證空,乃至由空出假,躍入眾生的生死瀑流之中救度眾生。即空即假,空假皆是真如法界,無來無去,無生無滅,普賢行願者的生死輪迴,是一種大悲心無限擴展的輪迴,也是一種自覺覺他、無限覺悟之道的輪迴。普賢行願者以盡未來無量劫,生生世世在法界中,「幫助法界一切眾生早日往生極樂世界去成佛」為第一重要!自己成不成佛,學學地藏大士,無著無依。
我勸各位馬上就念「阿彌陀佛」,不必猶豫,不要遲疑,就是對諸位仁者最佳的祝福!因為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最清淨莊嚴的無量光、無量壽!文殊師利菩薩教我們:佛即法界,法界即佛,佛就是一真法界。一心念佛,就是直修不生不滅的一真法界,就是理即事,事即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分分秒秒憶佛念佛,就是在創造自己清淨莊嚴的佛法界。
這一句佛號由心念出,具足了十方三世諸佛的一切功德,以佛名號,顯我自性,一句佛號就是「三藏十二部經」的總說,蕅益大師說:「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憶佛念佛,就是發了成佛的菩提心,就是真懺悔,就是在修行六度波羅蜜的菩薩道,更因為吾人與阿彌陀佛同一個遍滿法界的法身,我們念念稱念佛名,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從因地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種種難行能行的清淨功德,乃至如何成佛,建立極樂佛國攝受法界眾生的萬德莊嚴,都會由於我們念念念佛,自然而然的念念由我們的自性顯發一切本具的清淨莊嚴,,令我們在成佛的菩提道上更圓滿無礙!
自己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佛國,就是最精進的六度波羅蜜。這一句佛號由心念出,不僅將來必定往生極樂佛國,必定具足六神通,必定圓踞三不退,以七地菩薩之實際,直修一生補處,候補成佛。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及所有的大誓願皆集合了十方三世一切如來誓願的精華,極致清淨莊嚴,是故,往生極樂佛國的眾生,念念由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薰發自性本具的佛德佛智,將來成佛的佛國正依二報,亦如阿彌陀佛之圓滿無礙,萬德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