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大明宣德年製官窯蘇麻離青魚藻紋(渣斗形)花觚〉珍稀真品
口徑約17.6公分,高約14.4公分,底徑約7.6公分

此品的鑑真點:

1.蘇麻離青發色正統,錫斑自然而深陷。特別是觚口內。 現代仿品已有配方亂真蘇麻離青,但是錫斑仍然無法隨筆劃濃淡而自然沈澱下凹。

2.以30倍放大鏡逆光斜視,可見到處處的釉面都有宣德青花唯一特徵的橘皮紋,底足內落款的釉面也有橘皮紋。宣德瓷品的橘皮紋特徵,前朝永樂及後朝皆無。此點仿品甚難偽造。古陶瓷專家陳玉泉說:「多橘皮紋是宣德瓷的突出特徵。宣德早期釉面與永樂時期一樣,尚無橘皮紋,而后增多;晚期出現潔白釉,又少見橘皮紋。」

3.底足露胎麻倉土火石紅自然, 撫摸如嬰兒皮膚細嫩平滑。

4.勾勒渲染畫法流暢。明朝瓷圖,皆由宮庭畫師繪製紙本,呈上覆核,才能燒製,構圖嚴謹,畫法精美。

5標準宣德青花瓷的「米湯釉」氣泡形態。

6.此件魚藻紋花觚最特殊的是,除了觚口內正常發色外,整件觚身表面施於厚釉,使得發色較為淺色及模糊,魚及藻類等有一種在水中游動的朦朧感,別具特色。蓮塘魚藻紋是宣德時首創的圖繪。

7.元代青花與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的蘇麻離青色料皆是會隨筆觸「流動並暈散」,自然而靈動。永樂、宣德的勾勒畫法更具有濃淡不一的「水墨畫」般的效果,「落款」書法也是有深淺不一的變化,隨順、自在而不拘謹。後仿品的化工青料大多呆滯死板,沒有流散感及深淺變化。這是一眼斷真假的方法。

8.麻倉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有很多氣孔,用麻倉土燒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紅自然而明顯,有黑痣,燒出來的瓷器有鼓包現象,或對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現棕眼。用高嶺土燒制的瓷器几乎沒有以上現象。此品觚內底處釉面有炸裂成豁口。

9.內蒙收藏大家 〈波兒只斤·敖斯爾 〉發表的《蘇麻離青青花鈷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證》這篇論文中論述「蘇麻離青發色好的有綠色氣泡和綠點或出現泛淺綠顏色。發色最好的蘇麻離青,可以觀察到綠寶石般的綠氣泡或綠色點。」 我拍攝此件真品的微觀氣泡圖也找到了綠色氣泡、綠色點。我們在自己的藏品中,若觀察到綠寶石般的綠氣泡或綠色點,也等於拿到了「真品」認證的身分證! 因專家實地到土耳其考察,蘇麻離青釉料已經絕產六、七十年以上了,近代1980年才開始的高仿品皆無法用到它。

10.此真品的釉下落款〈大明宣德年製〉書法靈活,字上有蘇麻離青的小點錫斑。 宣德真品的青花落款有黑、藍、灰三色濃淡呈現的特徵。

如何鑑別偽品:
1.青花畫法非明朝永宣之小筆勾勒描填,没有筆觸,亦無水墨畫般的濃淡相間。。
2.偽造錫斑的鐵劑亂點,色淺處亦有錫斑,錫斑成小河,錫斑無褐黃色角度。
3.偽品大多用化工洋藍加料調色模仿寶石藍,細看發色並不是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除了寶石藍,還要帶淺紫色(斜光照紫色會浮出)。
4.瓷釉表面沒有宣德唯一特徵的橘皮紋,白釉灰白、死白,皆非宣德「亮青」釉。
5.底部作舊抹黑抹紅,沒自然之火石紅。
6.露胎非麻倉土,無自然由內透出的芝麻點,或偽造芝麻點,灑浮在表面。
7.明朝瓷圖,皆由宮庭畫師繪製紙本,呈上覆核,才能燒製,構圖嚴謹,畫法精美。
若畫法草率疏漏,絕非官窯。
8.大明宣德年製的落款書法錯誤,落款非釉下彩,或落款無錫斑。
9.氣泡非宣德米湯釉特徵。
10.基本上,畫法錯誤、橘皮紋、麻倉土及錫斑,這四點中,只要有一點不對,即是偽品。寶石藍可偽造,偽造的錫斑不自然、無褐色,但是,無看過宣德實物者也無法辨知,也很難鑑別永宣的小筆觸勾勒填染的筆法。所以,通常偽品既無橘皮紋,也非麻倉土,這二點就足以看破造假。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 魚藻紋花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