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jpg

      念佛人解行相應,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普賢行願品》云:「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有心學佛的人,能夠理解佛經的文字,能讀能誦能說,卻不能去實踐,不是真智慧,有了信解,能說還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才是真正菩提覺悟之道。

(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髓,廣欽老和尚說《心經》中最重要的是:「觀自在」!我們若看不破,就放不下,若沒放下,就得不到自在。我們要看破,就是要看到人生真實的一面,才能放下。我們人生真實的實相是什麼?佛陀在《金剛經》說,就是無我,不僅我們本身當體是因緣所生,是空的;別人也都是空的。如果跟我們有情緣的,我們會生喜怒哀樂;如果跟我們無情緣的人發生不幸,我們並不悲傷。這都是我們攀緣的我執習性所造成的煩惱,但佛說實際是無我,無眾生的,皆是幻相,皆是攀緣心而已。實際上我們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及他,為什麼? 我們人生的每年每天,分分秒秒的緣起緣滅,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它都有因緣果報,雖有因果,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如夢如幻,空,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觀世音菩薩說: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五蘊就是集合成「我」的「色受想行識」,也稱五陰,陰蔽了我們的覺性。我們要知道它們是空的,要看得破、放得下,知道「無我」,才沒有苦痛厄難的折磨。所以憨山大師也說:修行由始至終皆在去我執,改習氣,才能大公無私的去修行六度萬行,超越自心魔障,雖證無上菩提,而無所得!

 (行)~念佛人除了一心念佛,以「願生極樂」為第一要務。日常生活中仍然要以修行「摩訶般若波羅蜜」為第二重心。我們遇事觸緣,時時刻刻要以「照見五蘊皆空」,自參自悟,悉除一切障礙苦惱。如何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是在照見「色受想行識」皆無自性,五蘊無自性,就是不能自主,不能自在,依他幻化,無自性即是無我。「色」無自性,無我。宇宙一切的形形色色,皆屬物質聚合而成。山河大地是色,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元素聚合而成的色相。因為一切色皆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當體即空,成壞無常,虛幻不實。萬法萬相,來去皆無自性,不可得,故「色即是空」。

    佛也說:要常觀「色如聚沫」,我們的色身由四大假合,亦如水面上,風吹而成的聚沫,虛有形狀,體本無實,瞬間即破滅,無法自在,沒有自性,也是「色即是空」;色雖沒有自性,卻能緣成幻有,空即是有,故「空即是色」。若仔細思惟,我們的身體是假藉父精母卵而生的,生老病死,眾緣生滅從來沒有止息。五歲的我是我?還是現在的我是我? 都不是,沒有一個我是不變的,分分秒秒,紅血球、白血球及各種細胞都在新陳代謝,「我」只是一種概念的執著,有我即有憂悲苦惱! 從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看破自我,才能真正放下。看別人也一樣,我們見得到的,皆是不真實!親人好友等等,皆是因緣和合,暫聚在一起罷了,緣盡皆空,是夢是幻!常作如是觀。

    也要常觀「受如水泡」,我們一切的苦受、樂受,就像水面因風動或物擊所成的浮泡,皆隨不定外緣忽然生成,須臾即沒,因緣生、因緣滅,皆無自性,不能自主,故無我,無我即空,所以「受即是空」。但苦樂宛然,不壞幻受,故「空即是受」。

    「想」也無我。五蘊中,想蘊若破,五蘊皆空。「想」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生出的分別、愛憎的念頭,生滅不停,佛也說:要常觀「想如陽焰」,陽焰是春天遠觀曠野,日光折射,如水溶樣;渴鹿見之,以為陽焰是沙漠中的水池,奔前追水,不知水不可得,只是幻像!我們六根對六塵,所引起的一切愛恨情仇、分別計較,皆是如海市蜃樓般的幻覺,毫無真實可得。故說「想即是空」;又因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故「空即是想」。

    常觀察「行如芭蕉」,我們隨著妄念遷流而去造作諸行,妄念非實,一切行為亦如芭蕉中空虛脆,究竟毫無實體,空不可得,故說「行即是空」;雖然諸行無常,隨緣變易,但是諸行的因緣果報究竟不昧,所以「空即是行」。

    常觀知「識如幻事」,我們的識蘊,是我們眾生依無明所起的識心分別,如第八識,及由此轉生的第七識、前六識,皆認假為真,妄想執著,而誤認有個虛妄的我及我所;是妄想而有,非實體而有,就像魔術師幻出種種幻術,皆空無所有,故說「識即是空」。但若了知第八識雖虛幻無主,當體不離如來藏,體性本真,那麼「空即是識」。

我們觀察自我的起心動念,就知道每一秒都是亂想紛飛,無法停止。前一秒想的,後一秒就改變了;前秒哭,後秒笑;前秒愛,後秒恨,生住異滅,變換迅速。無中生有,轉瞬成空。沒有一種心意是永恆不變的,只是一種妄想執著,再換成另一種妄想執者,隨緣變化不止,都是永無止盡的妄想執著。

我們要如何對治?只有用都攝六根、專心一意來念佛,自念自聽,才能以一念抵萬念,漸除妄念,而回歸清淨自性。這是「止」;若不能以念佛「止」除妄念,就進一步,常常用「觀」來照見五蘊皆無自性,「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事」,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過去、現在未來三心皆虛幻不實,何必再由實相無相中去起心動念,以貪瞋痴的妄念來自害?若我們常常即止即觀,止觀雙運,就漸漸能從五蘊的苦、空、無常、無我之中,去看破虛幻無主的穢身及妄念,不再隨生隨死,隨其欺誑擺佈,我們才能回歸清淨的真心,直正是「觀自在菩薩」。我們念佛,就會常與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法身相應了,就是念實相佛,將來往生極樂自然位在上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