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jpg

     〈念佛即懺悔,懺悔就念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阿闍世王犯了弒父的五逆罪,但他自知會下地獄,就聽從善友耆婆的勸說,懷著懺悔的心境,覲見釋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經》卷十八中,釋迦世尊知道他因前世被殺,執著妄身為我,怨結難釋,就教他觀察我們此身的二十種過患,讓他了解,身為罪藪,五蘊虛幻無主;世尊也知道,他善根未泯,已知懺悔,但未能了知罪性本空。又安慰他殺罪並無定相,談到父子兩人互殺的因果:其父頻婆娑羅王曾在曠野打獵,打不到獵物,遷怒之下,以心口教殺了一位五通仙人(阿闍世王前世),今世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得到阿闍世王也以心口教人殺他。世尊也教他修習如幻三昧的種種觀察,終於免除了他下地獄的恐懼,並對佛陀生起了無比的信心與尊敬。世尊在經中,也談到阿闍世王,過去在毗婆尸佛時代,就發了菩提心,從是因緣,得滅無量惡,未曾復墮地獄受苦。
   我們發菩提心學菩薩,,廣修六度萬行,雖然不斷結使,不斷煩惱,也要常行慚愧,常行懺悔,洗滌身口意,才能「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否則就如阿闍世王,過去世雖發了菩提心,修道已成五通仙人,未解悟第一義諦,遇到惡緣,仍然懷恨不捨,怨怨相殺,無有了時;若非他能以懺悔心求佛救度,罪結解不開,仍然長劫要在無間地獄受苦。

念佛人若以懺悔心來持戒念佛,就會漸漸厭棄自心的貪瞋癡,以及由無明念念造作的種種穢惡,厭離我們由罪業所感召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的苦果,欣慕極樂佛國的種種清淨莊嚴,因為欣厭具足,念佛必能至誠懇切,信願自然漸趨堅固。我們持戒念佛、研讀大乘經典,久而久之,就可解悟第一義諦,以真如來淨化身心、薰發覺性,才可念念如《圓覺經》所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我們只有回歸實相般若,才能真懺悔、真滅罪。一心念佛是啟發智慧、懺除業障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自己念佛,也勸天下有緣人念佛,就是返璞歸真的大懺悔。至心誠敬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即懺悔,懺悔就念佛,一句佛號本具足一切功德。念到知道念性本無生滅,「念即無念」,雖不生滅,而能成就佛道,「無念而念」,就覺悟到吾人現前這一念心,唯心所現,念念不住,無來亦無去。念性本空,罪福亦性空,一切境界果報,生而無生,無生而生,如夢如幻。這樣念佛就是念實相了。也就是《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所說的:「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我們念佛念實相,即是以第一義來懺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