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地址: 元代青花瓷重器是無法仿製的歷史文物 作者: hanks

 ① 元代胎釉的研究元代青花瓷一般胎體厚重,器形碩大,也有胎薄的如玉壺春瓶式小件器。 胎泥是骨架造型的要素:元代胎泥是磁石加麻倉土,麻倉土是景德鎮陶工在麻倉(今景德鎮市郊)地方發現的一種粘土,色白泛灰青,為元代到明代嘉靖、萬曆之際用於制瓷的原料,萬曆初麻倉老土枯竭,后來才開釆高嶺山的粘土(即高嶺土),這在陶瓷界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制瓷用麻倉土為胎,在明代早期永宣時麻倉老土已枯竭。 雖兩種說法中麻倉土枯竭時限不同,但元代青花瓷用麻倉土制胎煉瓷是勿庸置疑的事實。筆者收藏有幾十片準確的元代青花瓷片,厚胎瓷片胎厚在1—1.8 釐米左右,薄胎瓷片在0.2—0.5 釐米左右;元瓷的斷面色白微灰泛青色,多有細小空隙,斷面光澤不強,大件厚胎瓷斷面釉層在0.8---1.5 毫米之間較為多見。 元青花至正型無論釉面多純淨透明都顯青白色或是白中泛點青色,這與胎骨本體色息息相關,樞府乳濁釉也是一樣。

② 仿品與真品在胎、釉、氣胎上的區別。

20 年前景德鎮陶瓷館與東風瓷廠合作復制過一些元青花,有大件、小件,專家認為精美有余而古朴豪放之氣不足,現今黃XX 佳詳公司仿的也大同小異。 仿品元青花首先胎骨用的是高嶺土,含雜質多,必須清洗、碾磨、沉澱為胎土,煅燒後胎骨為白色,不像麻倉老土泛青色。 仿品胎質致密堅硬,瓷化程度高,斷面光澤強,多不見氣孔隙,釉面緊密而薄,露胎處火石紅與包漿干,無自然深淺過渡,撫摸底部圈足沒有老瓷的潤滑感,多較澀手,叩擊底部聲音響亮。至正型元青花底部火石紅淺清或是無火石紅,有一層澆泥色包槳,砂底,凹凸不平,有砂眼,手感滑潤。 用40 倍放大鏡觀察釉下氣泡,元青花瓷釉下氣泡變化大,大、中、小、極小氣泡活躍,排列稀疏,小氣泡與極小氣泡顯得濁暗不光亮,大中型氣泡明亮透曉—— 大、中型氣泡與小的極小的氣泡相比,大中型氣泡數遠遠少於小、極小型氣泡數。新仿元青花的氣泡在40 倍放大鏡下觀察都顯透亮,大中型氣泡比小氣泡多,排列緊密,變化不大、不活躍。 筆者認為新仿元青花由於大中小氣泡透亮,沒有小、極小氣泡暗濁光層,大小氣泡光亮度(火光)顯得就比真元青花光強烈,釉面的透明度顯高,基本與現代玻璃釉差不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光澤柔和, 一種酥光的感覺,比如作過父母的都知道,嬰兒出生後嘴唇上有一透明水淋淋的“ 變真泡” 隨著一天天長大, “ 變真泡” 從透亮變為混濁,滿月後逐漸縮小,三、四個月收乾,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新瓷器的氣泡非常透亮,隨著歲月的流失推移,由於受自身內部信息的運動,以及空氣、水分、光澤等影響,也會從明亮向不太明亮過度,這種光亮度自然衰減過程的物理現象,正好客觀地反映了元代瓷釉面與新瓷釉面光亮度的不同。如受土蝕、水影響幾百年的老瓷,有的有氣泡失透、破泡、土銹深入其中成鏽斑點的情況,而釉面光亮度減弱、在出土的唐宋瓷器上屢見不鮮。 從而可以認為元青花瓷釉中的小氣泡與極小氣泡光澤暗蝕是時代久遠形成的現象,也是促成元青花溫潤瑩透的重要因素。新仿元青花的氣泡均透亮,決定了它光亮度高(火光強)。 元青花的氣泡現象是永不能仿制的。

③ 元代真品鐵透斑釉光與仿品的區別
元青花真品或多或少都帶有大小不一的褐黑色鐵鏽斑點,有的呈細點狀、有的呈不規則片狀、條形狀,有的上面帶有金屬錫光物。褐黑色的鐵鏽斑點相為四層,從中心的褐黑色向黑蘭、深蘭、淺蘭色過度,熔於釉中,手摸鐵鏽斑部位有下凹的感覺。 元青花的鐵鏽斑多分布在氧化鈷濃重的地方或是用筆重、加重點染的地方,顯得很自然。元代至正型青花多運用進口的氧化鈷,為高鐵低錳,且含有微量砷,在青花加釉中含鉛( pb2o3 ) 0.04% 。 在高溫下氧化鈷是穩定的,但鈷料中的鐵與低錳在高溫1200——1300 0C 作用下能產生低錳鐵,鋼鐵廠生產的低錳鐵表層多灰黑色帶有不強的金屬光與元青花瓷上閃爍如錫的光不同,顯得灰暗。 錳鐵在自然環境中受空氣、水分等的影響,表面再次被氧化、出現褐黃色鏽物,而失去表層的亞金屬光。元青花鐵鏽斑色調的深沉褐蘭色與長時間的慢性自然氧化有關,錫光物的出現極有可能是微量砷與釉中微量鉛( 0.04% )相結合的產物附著在鐵鏽斑上,這一物理現象相當複雜,可能要經歷五、六百年,也就像古彩瓷要百年以上才出現蛤蜊光一樣,古瓷的助溶劑為氧化鉛(其中也含有微量砷),如果沒有鉛與砷化合物作助溶劑,經歷百年以上的彩瓷也就不會有蛤蜊光。 青銅器中也含有此類物質,經曆几千年會出現各種沁色。 其中有水銀沁(青銅器上帶有銀錫光的沁物),由此推斷:進口料氧化鈷高鐵低猛,在高溫下鐵猛不會合成錫光物;如果去掉砷與鉛的作用很可能元青花與古彩器釉中的錫光與蛤蜊光也就消失了。元代至正青花瓷經測試氧化鈷( C0O )含量在0.37—0.45% ,三氧化二鐵( Fe2O3 ) 3.14%, 錳0.04% ,有微量砷。 新仿元青花多用云南的珠明料,為高錳低鐵,現代高仿品在這種料中加入氧化亞鐵( FeO ) 2—3% ,經1200——1300 0C 的高溫燒造仿青花瓷,也出現了鐵鏽斑,但這種鐵鏽斑的色調是黃褐色上浮一層灰白色氧化物沒有錫光光澤,鐵鏽斑生硬,沒有柔和的過度層。這樣的鐵鏽斑,如若經過几百年的再次慢性氧化會達到真元青花鐵鏽斑的狀況嗎?會有錫光物嗎? 只能留給600 年以后的人來評說了。然而筆者認為元青花鐵鏽斑錫光是鑑定真元青花的重要依據,是後仿品不能為的! 如若大家不信可以多看景德鎮佳洋公司黃云鵬先生主持仿制的元青花與20 年前東風陶瓷廠研制的仿元青花就一目了然了。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報導過通過人工高科技合成出與蘇麻泥青一樣的青花鈷料氧化鈷( C00 )。 沒有元代的鈷料,怎麼能仿元青花? 年青人皮膚洗潔, 50 歲以上的人才出老年斑,這就是自然規律,奉勸那些“ 上智” 與高仿專家,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④ 元青花的發色特徵與本質真元青花的發色多種,為濃中見淡,淡中見濃,遍身青花中有星羅棋布黑蘭色的小顆粒斑,極其自然活躍,這種在高溫下未蝕物在仿品元青花中見不到,這是元代進口鈷料制作時決定的,永、宣青花中這種特徵------ 但鐵鏽斑錫光卻少有了。  元青花的正色為深蘭中泛點紫氣,純淨艷麗,強光下透見底,象藍寶石一樣美麗,但也有色調過深的黑蘭色與淺淡蘭色的,其原因主要是繪畫調配料時調入的添加劑如水或是其它物多少造成的,比如水份多而氧化鈷的量不夠就會產生著色淡,水份用得少而氧化鈷量多就會濃,畫在瓷器上就濃艷、色相深,淡與濃只是色相深淺的表現,但進口鈷料( C0O )中高鐵、低猛、含有微量砷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蔣奇棲女士指出: “ 氧化鈷,呈色為深蘭,它是最穩定的一種呈色劑。不管是重複燒,還是在任何釉料下,它都呈現穩定的蘭色。 0.25% 的氧化鈷在釉中已能充分呈現出中度蘭色, 0.5% 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出艷麗的蘭色, 1% 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出非常深的蘭色,氧化鈷稍高於1% 時,則會出現蘭黑或黑色。

⑤ 元青花瓷繪畫技法的特徵

元青花繪畫的技法首先是建立在中國書畫用筆基礎上,繪畫用筆都帶有書法功能,無論是鐵線描,還是釘頭鼠尾描、柳葉描等等,講究中鋒運筆,顯得剛健有力,并強調筆的變化,在點、線之中有抑揚頓挫,顯得有力量、有節奏,用筆很到位,比如几株小草,几片竹葉,几叢松針都可以看出元人的書寫工夫。這種中鋒用筆的技法是長期書畫過程形成的,繪出的畫如寫精美的書法瀟灑自如、大氣傳神;而現代仿元青花的繪畫,首先用筆過不了關,顯得用筆纖弱,少有用筆的變化,造型難於準確到位,不夠生動自然,雖然形似而筆法不夠,氣韻神情不夠,即便採用高科技方法打稿,照葫蘆畫瓢,多顯用筆拘謹,畫面死板,只要注意觀察就能識別高仿元青花瓷。
除以上所談之外,要注意器物造型的時代特徵,制作工藝,火石紅的表現形態,底與足的修胎、手頭重量、等等…… 進行綜合分析鑒定,也就可以基本判別真偽元青花瓷了。

 

⑥ 國產料元青花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

元代青花瓷的用料,首先是從用國產料發生、發展的。至今發現有銘文最早的元青花瓷: ① 浙江省杭州市至元丙子( 1276 年)墓志墓葬出土三件元青花觀音像; ② 江西省九江市“ 延佑戌午年至已未年(公元1318---1319 年,即延佑五年至六年)出土一件元青花塔式蓋瓶…… ,等等,青花發色為淺淡青灰如青磚色,上有黃褐色流淌條形狀猛鐵斑、無錫光、有凹痕,是鈷料中高猛與配釉中的氧化鐵在高溫下的合成物,為國產料高猛低鐵氧化鈷,與江西樂丰縣陂塘青桐的,這類國產料畫的青花瓷。元代中早期青花瓷器為影青釉顯肥潤,多有不規則線紋釉開片,色調淡雅,筆觸清晰,繪畫灑脫,用筆隨意、極簡,文人畫大寫意的味道很足,繪畫有花、鳥、魚、蟲、人物等等,器形有瓶、槃、碗、香爐等等,多為中小型器物。這類國產料青花瓷的曆史風貌一直沿襲到洪武早期。但在元末明初也出現了一批用國產料繪畫的大型重器元青花瓷,畫面有象至正時期的龍、鳳、花鳥、纏枝牡丹、魚藻紋、人物故事┅┅ 等等,其風格多為“ 一筆點畫” 的簡筆畫,畫風高古,用筆流暢,極具神韻,為中國瓷畫大寫意作品的佼佼者,藝朮性、時代性都很強烈,猶如一幅幅幽美淺淡的水墨畫,有極強的繪畫藝朮風格。從用筆繪畫的老辣程度來看是一批民間老藝人所作,這種畫風早於明末八大山人之風范三、四百年,以文化、曆史、藝朮的角度來看,元代國產料繪畫青花瓷縣有時代的藝朮價值。筆者認為:進口料昂貴,發色濃艷如蘭寶;國產料價廉,發色淡雅,這不能作為評定一件藝朮品品味高低、價值多少的依據,只是搆成評定曆史文物的一般因素,藝朮品展現的最終效果(如藝朮品本身的曆史風貌與藝朮性、稀有性等)才是藝朮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就象中國畫中的淡墨畫、焦墨畫、大青綠、小青綠等等畫法一樣各有千秋,不能說國產料畫的精品元青花就遜色於進口料畫的青花瓷。在元代文人、士大夫多有追求淡雅恬靜的藝朮觀,國產青料所畫的元瓷在這方面滿足了國人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這種先有民間藝朮的首創,后才有專家借鑒發揮提高的現象是中國諸多藝朮領域的主流,國產料繪的青花瓷雖寥寥几筆,揮灑自如,但從審美角度來說最能體現東方藝朮大寫意繪畫之美,充滿了靈氣與直率的藝朮感情,格調高古…… ,引起世界古陶瓷愛好者的關注、喜愛,是中國古陶瓷中的一朵奇葩。
⑦ 元青花是無法仿制的。
有人說: “ 現代仿元青花仿到亂真” ,這是欺人之談,從80 年代至今沒有資料證實過再用阿拉伯國家的鈷料,即使這種元代用的氧化鈷青花鈷料至今還有,仿制的元青花也不可能有真元青花的氣氛(前面已詳盡敘述了)所以筆者認為:元代元青花瓷至正型是不可仿制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為了廣泛地發掘民間元青花,傳統鑒定與科學鑒定相結合判別真偽元青花瓷是必然趨勢,也是必由之路,正如李輝柄先生所談及將來博物館的藏品以及拍賣會上出現的文物,經過專家鑒定和儀器檢測,才能稱之為科學鑒定。這樣才能在保護文物、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上使子孫萬代放心,造福於人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