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148.JPG 

上品蓮花生

最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 

    唐朝道綽大師在所著的《安樂集》中,引用《大集月藏經》云:諸佛出世,有四種法度眾生。何等為四?一者口說十二部經,即是法施度眾生;二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光明相好,一切眾生但能繫心觀察,無不獲益,是即身業度眾生;三者有無量德用神通道力,種種變化,即是神通力度眾生;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若總若別,其有眾生繫心稱念,莫不除障獲益,皆生佛前,即是名號度眾生。念佛法門 ,就是阿彌陀佛以其名號來救度一切眾生。眾生只要稱念佛名,得度生死 ,皆生極樂佛國。

    有時在公園、在路上、在捷運車廂裡…,看到有人拿著念珠念佛,或者按著記數器念佛,我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歡喜;何其善根,如此深厚!何其福德,如此圓滿!何其因緣,如此具足! 明朝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中云:「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云:「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自己也時常覺得,今世得聞念佛法門,真是太幸福了!雖然悲欣交集,但自知一心念佛,盡此一報身,承蒙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所攝受,必定能夠脫離這種痛苦不堪的六道輪迴,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佛國,一生修到等覺菩薩,候補成佛!

    不管你是否以深信切願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以求平安富貴來念這一句佛號…,無論任何目的、任何情境、任何時地,只要我們肯念一句「阿彌陀佛」,《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明朝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也說:「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壞。」

    我們呼喚親朋好友的名字,他們會回應。因為名字就是他本身。我們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亦如是,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本身。佛名也是無量劫來,一切難行能行的本願功德智慧,所積聚成佛才得以呈現的。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是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的佛心。《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為我們眾生與佛同一心體,同一法身,我們念佛,阿彌陀佛念念悉知悉見。

    明朝妙叶大師在《念佛直指》中說:「我心實與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癡之力,作一切佛事,無時不引導於我。我心亦於彌陀願力大心之內,修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無一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故知,彌陀願力,始於發心,終於究竟,無一法而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故。我心亦於無始至今,盡未來際,修一切三昧,無一法而不攝歸佛海,成本來佛,以佛心即我心故。」

    佛有救度一切眾生的大願,我們眾生也有求佛救度的信願;佛願跟眾生願相契相合,皆在一句佛號中水乳交融;只就這一念,這一句聖號由心念出,眾生心即佛心,佛心即眾生心,同一真如,必定感應道交,眾生願生極樂,阿彌陀佛必然攝受接引到極樂,心願同歸,悉無隔礙!

    我們念佛,不僅必生極樂佛國;在憶佛念佛時,因為我們眾生跟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同一法身,我們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無量劫來,從初發菩提心,以及成佛以前,菩薩道中一切的六度萬行,乃至成佛之後,如何善巧救度眾生的萬德莊嚴,都會在我們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中薰發、顯現。

    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說:「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此則以阿彌陀佛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一切唯心,性德本具,念佛佛現;一切唯佛,佛德圓滿,普攝群機。我們愈精進念佛,就愈激發自性中無量光、無量壽的一切佛智佛德,圓斷煩惑,圓滅業障,圓證本真,圓修萬行,圓成妙覺,速往成佛的光明大道邁開大步!

    我們至誠來念這句「阿彌陀佛」,大暢阿彌陀佛的本懷,因為念佛人必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生大歡喜,因為極樂世界是一切眾生成佛的搖籃,國土中的眾生,必定修到一生補處,終必成佛!

    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十方諸佛皆來護念,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我們念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我們念佛,《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所以,印光大師開示:「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了生死,成佛道。然於修而未證之前,大有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 ,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

    故知,我們凡夫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百分之九十九,全靠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願力、大神通、大智慧,剩下的一分,是靠我們自己的信願行三資糧。佛力自力,兩者如磁石吸鐵,互相吸引,才能成就。生到佛國,無老病死,壽命無限,決定成佛。

    佛有大神通力,為何我們仍要靠自力呢?因為阿彌陀佛攝受眾生的大悲願力,像一架飛機,飛到我們家來接引我們,我們若是毫無信願,不肯登機,阿彌陀佛恆順眾生,也不會勉強我們,當然就無法載我們飛去極樂佛國。六道生死輪迴的災難與痛苦沒完沒了,難道我們還沒受夠?

    只要我們願意去,就算我們是五逆十惡的人,阿彌陀佛也接我們去極樂。從佛力這方面看,佛的大慈大悲,可說是毫無條件的救度眾生。從自力這方面來說,蕅益大師就鐵口直斷:「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若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中,有四次勸勉我們眾生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佛國」。

清朝徹悟大師亦說:「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何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

    那麼,我們自己這一分願生西方的願力,該如何做好它呢?

    有個簡易的方法,就能輕鬆掌握,並十足呈現它,只要我們每天在早上起床後,及晚上入睡前,或坐或立,合掌對空說:「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不管我活多久,不管我如何死的,在我命終的那一刻,請阿彌陀佛一定慈悲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用普通口語,把自己願生極樂的願力,告訴阿彌陀佛即可。

    或者誦念自己喜歡的的迴向發願偈也都可以。如大慈菩薩的偈頌也不錯:「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我們的願力既已成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任何時刻、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四字「阿彌陀佛」也好,念六字「南無(摩) 阿彌陀佛」也可,或出聲念,或金剛念(口動不出聲),或默念(如廁、吃飯、睡覺),或快念,或慢念皆可以,不必有任何形式或儀軌,就算這一生沒誦過經,沒有參加過任何法會或佛七,沒有皈依或受戒,沒有吃素,沒有捐過錢給寺廟,甚至沒做過一點善事,都無所謂,不會妨害我們往生佛國。因為,真能念佛,一句佛號就具足三藏十二部經所有的功德;真能念佛,一句佛號就圓成六度波羅蜜。不管我們散心念佛、攝心念佛、精進念佛,都功不唐捐,所念的每句佛號,都像存款自動歸入戶頭,直接送到極樂佛國的蓮池,念念凝聚成一朵標示著自己名字的蓮花。等到我們命終那一刻,阿彌陀佛絕對現身在我們面前來接引,拿著這朵蓮花給我們當床座,圓滿我們的往生之願,鼓勵並安慰我們,你我聞到佛音,必然心開意解,隨從佛後,快樂往生,屈伸臂頃,就到極樂佛國了,永不再退轉,修到一生補處,必定成佛!

    這就是釋迦世尊所教導的一切佛法中,特別中的最特別,簡易中的最簡易,慈悲中的最慈悲,不可思議中最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

    所以,我們今世得聞最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首先應當感恩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

    念佛法門最不可思議之處,就是它是由釋迦牟尼世尊的究竟徹底的大悲心所流出的。這種徹底的大慈大悲,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了知。《悲華經》上說,釋迦世尊的因地作為寶海梵志時,在寶藏如來座前,發願在五濁惡世的穢土成佛,而當他成佛時,賢劫千佛所難救度的罪業深重的眾生,他要先救度他們。那時的轉輪聖王無諍念是阿彌陀佛的因地身,發願在淨土成佛。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化我們這些賢劫千佛難救的眾生,他知曉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所成就的極樂世界,匯集著十方佛國所有的優點,而阿彌陀佛究竟徹底的大慈大悲亦是難思難議,在法界中的任何眾生,無論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等眾生,只要我們眾生命終時,有緣得聞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得以發起一念憶佛念佛之心,阿彌陀佛無不攝受接引到佛國去成佛。所以,釋迦世尊就無問自說的講述了《佛說阿彌陀經》,以及《無量壽經》等淨土經典,極力稱讚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以及極樂世界的自在莊嚴,希望我們這些賢劫千佛難救的剛強眾生,能夠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一心念佛,就可仰仗阿彌陀佛的大神通願力來攝受接引,得度生死,往生極樂佛國,一生即可成佛。若無釋迦及彌陀世尊究竟徹底的大慈大悲,就沒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恐怕我們的罪惡深重,不僅賢劫千佛難救,以後無量大劫的無量諸佛,都難救度我們啊!

    念佛法門雖然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但阿彌陀佛的大悲心,主要在救度我們這些罪業深重的凡夫。唐朝善導大師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解釋的很明白:往生西方的九品人中,上品的三種人,是遇到大乘佛法、修學大乘的凡夫;中品的三種人,是遇到小乘教法的凡夫;而下品的三種人,是平時造惡業、臨終才懺悔的凡夫。都不是大小乘中的聖人,皆是善惡凡夫。

    《大乘同性經》上說:在淨土成佛的都是報身佛。本來報身佛的國土,惑業深重的凡夫是不能往生其國的。為何我們卻可往生極樂淨土?道綽大師及善導大師都認為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致,乘佛願力,阿彌陀佛來接引,一切罪業眾生,悉皆得生極樂淨土!

    《那先經》上,有國王問那先比丘:眾生業重,云何念佛即得往生?那先比丘回答:譬如有人,以大石塊,其數千百,欲渡大海,以船力故,即達彼岸。眾生之罪,猶如巨石;彌陀願力,如彼大船,石本易沈,因船可渡。橫截生死苦海,全憑以佛願王,一切時中,以為良導,直登彼岸,不越自心。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釋迦世尊為韋提希王后,這個苦惱的凡夫,以及未來世的一切罪苦眾生所說的。

釋迦世尊住世時,王舍城阿闍世太子,受到邪師提婆達多的教唆,將父親頻婆娑羅王幽閉,置於七重室內,禁止群臣探視,欲將他餓死。太子的母親韋提希王后,身塗麨蜜,瓔珞盛漿,密以上王,三七日後被發現了,遭受阿闍世閉置深宮,不令復出。韋提希痛不欲生,在幽閉室內,遙向耆闍崛山中的佛陀求救,佛即以神通降臨王宮之內,韋提希面前,經云:時韋提希見到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因此,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為了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能夠修行清淨善業,得生西方極樂國土,就講授了十六種如何觀想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淨業正觀。依序為落日觀、大水結冰觀、琉璃寶地觀、寶樹觀、八功德水觀、總觀想觀、蓮華座觀、西方三聖坐像觀、無量壽佛觀、觀世音菩薩觀、大勢至菩薩觀、蓮華開合觀、丈六三聖立像觀、上品生觀、中品生觀、下品生觀。爾時苦惱凡夫韋提希及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及西方三聖的種種莊嚴,豁然大悟,得成無生法忍,願生極樂佛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也就是上品上生。

    一個痛不欲生的凡夫韋提希,見聞到釋迦世尊示現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報佛身及依報國土的種種清淨莊嚴,就可悟得無生法忍,將來必能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一生必定成佛。可見念佛法門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殊勝中的最上殊勝!值得我們這些罪業凡夫細細思惟,坦然正受!

    若我們以深信切願,一心念佛,恆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我們也是可以上品蓮花生的。

    就讓我們從最能顯現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下品下生」,開始來探討研究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