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陵坑系包含了號稱「四姊妹石」的杜陵、尼姑樓、迷翠寮、蛇匏,還有杜陵坑餘脈及其附近礦洞,如蘆蔭、碓下黃、馬背、善伯洞、月尾、善伯尾、鹿目格、迴龍崗等十二個區域。

  杜陵石產於高山東南偏北約二公里的都成坑山中,都成坑又稱「杜陵坑」或「都靈坑」。一般都習稱「杜陵石」而較少稱「都成石」或「都靈石」。杜陵石質堅結通靈,尤其黏岩杜陵,敲之有如玉石般鏗然作響,為它石所無。杜陵石色彩豐富,紅、黃、白、灰、黑各色都有,部分有蘿蔔紋。杜陵坑早在清道光年間即已開始大量開採,種類也很多,有些礦洞所產石質特佳或有特徵者,則以礦洞名之,如琪源洞杜陵、坤銀洞杜陵、元和洞杜陵等。其他則以色相命名,質純且特別晶瑩通靈者,有杜陵晶、黏岩杜陵等,杜陵石偶而也會發現帶有「金沙地」者。

【白杜陵】白色的杜陵石,色非純白,在半透明微灰或微黃的肌裡有白色不透明紋理參雜其中。部分白杜陵肌裡凝靈如魚腦凍,惟產量極少。〔圖304-306

 

 

 





    

 

黃杜陵】黃色的杜陵石有蘿蔔紋,常雜有紅色,質純者少。質純通靈者,近似「田黃凍」,惟質堅,且缺乏獨石的溫潤感。〔圖307-309〕




         


【紅杜陵】紅色的杜陵石統稱「紅杜陵」。〔圖310-312〕



     
       

【硃砂紅杜陵】紅色的杜陵石中,有一種在半透明肌裡密佈硃砂紅色細點,硃硃粒粒,水砂分明,令人愛不忍釋。此種石稱之為「硃砂紅杜陵」或「硃砂凍杜陵」,與坑頭硃砂凍極為相近。〔圖313-317〕






                

【花杜陵】二或三種不同色澤交錯的杜陵石稱為「花杜陵」,但如坤銀洞杜陵雖常含紅、白、黃三色,因其皆呈現有規則如布紋的條狀排列,故不稱為「花杜陵」〔圖318-319〕




     

  

【五彩杜陵】四種以上不同色澤交錯生成之杜陵石稱為「五彩杜陵」。〔圖320〕



                                  【巧色杜陵】二色以上的杜陵石,經石雕師傅利用不同的天然石色作巧妙的雕刻,此類杜陵石,稱為「巧色杜陵」。〔圖321-334〕






          
                             

【琪源洞杜陵】洞原為張世元所開鑿,因未出佳石而不出名,到30年代洞歸黃琪源所有後,開始採出不少佳石,自此始命名為「琪源洞」。所產石質晶瑩通靈,優於其他礦洞所產。色多紅色、黃色或二色相雜,部分肌裡有蘿蔔紋。〔圖335-338〕






                        
 

【坤銀洞杜陵】洞為張坤銀所開鑿,位於琪源洞上方,石質堅結,敲之鏗然有聲,有如玉石之質,有紅、黃、白、灰諸色,本洞所產石特徵為肌裡多布紋狀紋理,且多呈現紅、白(微透明至半透明)、黃三色之層狀排列。因此也常被用來作為巧雕的材料(如圖334),尤以近年開採出一批「黏岩杜陵」,除呈現坤銀洞杜陵特有之布紋狀紋理外,其黏岩的一面,石質特別晶瑩通靈,且有蘿蔔紋,另一面則呈現近似田黃石皮之濃黃色。部分質佳者,甚至凌駕號稱杜陵坑之冠的琪源洞杜陵之上。〔圖339-342〕







              


    

【元和洞杜陵】洞為陳元和所開鑿,故名。位於坤銀洞旁,石微透明,色多紅、黃、白相雜,肌裡常隱不透明白色點為其特徵。〔圖343-345〕





           

【黏岩杜陵】杜陵坑由於圍岩堅硬,所以各礦洞中凡與圍岩緊黏的礦石,質特別晶瑩通靈,通稱「黏岩杜陵」,黏岩杜陵礦層稀薄開採不易,且常有石英細砂參雜其中,解石困難,所得礦石,其厚度多再二至三公分以下,大材難得。黏岩杜陵的特徵為黏岩一面特別晶瑩通靈,有蘿蔔紋。而另一面則呈現微透明至不透明的濃黃色或紅色,有如石皮。〔圖346-348〕






        
 

【掘性杜陵】產於杜陵坑附近砂土層中,是杜陵坑礦石因地殼變動或雨水沖刷等自然因素,剝離原礦床沉積而成,為塊狀獨石,靠挖掘而得。有石皮、紅格、偶有蘿蔔紋,色黃質佳者近似「田黃石」,惟色純無雜者難得。〔圖349-351〕





             

           

【黑杜陵】外觀似黑牛角凍,但較不通靈,在微透明的肌裡有不透明黑色塊,且常雜有銀色金屬礦砂,閃閃發亮,相當特別。〔圖352〕

                                    

【杜陵晶】杜陵石中,質特別晶瑩通靈者,稱「杜陵晶」。〔圖353-3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的頭像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