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華又可寫作“琺花”“法華”,是一種低溫釉陶瓷,由琉璃演變而來,它們化學成分與琉璃基本相同,只是所用助熔劑不同,琉璃以鉛為助熔劑,琺華則用牙硝做助熔劑。琺華器特點琺華創於元代,盛於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燒製。琺華最早是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陽城、高平和晉城一代燒製,當時常見器型有花瓶、香爐和動物等。此時琺華器只是地方民窯的一個小小的品種,所用胎體皆為陶胎,分為砂胎與缸胎兩種,砂胎酥鬆,缸胎堅細。裝飾手法是在修好的胎體上先雕刻花紋圖案的輪廓淺條,再用毛筆蘸瓷漿在紋飾輪廓線中堆起凸起的線條,入高溫燒成素胎,再在燒好的素胎上按花紋圖案的需要,施以藍、白、黃、紫、綠、孔雀藍等彩釉,二次入窯低溫燒成。器型有瓶、罐、缽等;常見的紋飾有花鳥、雲龍、人物等,色彩濃艷,紋飾具有立體感。由於山西所產琺華器的胎為陶胎,再加上燒製年代較早,因此傳世的早期琺華器已不多見。琺華器的燒製工藝與其他陶瓷不同,加上其所具有的藝術視覺效果更為立體直觀,在明代時期各地多有仿製,陝西西安、河南洛陽、河北宛平都生產過陶胎琺華器,其中以景德鎮所仿琺華最為經典。有史料記載,景德鎮於永樂始燒瓷胎琺花器,但迄今尚無確認的實物。目前見到的最早的景德鎮燒製的琺華器為明宣德年間的作品,造型有瓶、樽、罐、繡墩及透雕盒等。其器以孔雀藍或匣皮紫釉為地,紋飾凸線內填黃。白、孔雀綠諸色,畫面形像生動,色彩艷麗,成化藍釉碗的堆粉作款工藝即受此影響。琺華器的燒製在成化年間最盛,明中晚期皆有延續。到了清代,琺華製品減少,康熙時琺華器造型均具康熙器型風格,堆花或刻花的紋飾線條都不及明代的圓渾,色彩與明代也略有區別。乾隆時同類器的時代特徵更為鮮明,造型、紋飾都因苛求規矩而顯拘泥,色釉有濃淡之分,與同期粉彩近似。在清中朝出現了用粉彩仿製琺華的瓷器,在2005年5月份香港佳士得拍賣中,曾有一件清乾隆粉彩仿琺華蓮池水禽紋蓋罐一對,以2420萬港幣拍出。在清末、民國時期,琺華器因獨特的風格、艷麗的色彩,特別受法國人的垂青。因此,民國時期琺華器被大量仿製,或在舊胎上加彩繪製,但此時的琺華器已失明代珍品渾厚古樸的形象,且胎體過重,色調不夠沉著,紋飾堆粉線脊平齊,不及明代圓潤,釉面也因作舊作磨而失亮。明代景德鎮所產琺華與山西琺華在製作工藝上基本相似,主要區別於胎質和釉色:山西琺華器的釉色以藍色、孔雀綠色、黃色、紫色、白色等色調為主,景德鎮琺華器的釉色以黃、綠二色為主。景德鎮的琺華器在紋飾上與同期的陶瓷紋飾類似,在製作中由技術高超的工匠立粉填彩,因此景德鎮琺華器藝術價值較高,較受藏家歡迎,特別是成化至明晚期的琺華器。成化琺華器上依然帶有本朝陶瓷紋飾的特點,紋飾較為素雅。嘉靖朝琺華器也受到同期陶瓷紋飾的影響,多是一些含有道教意義的紋飾,如首都博物館藏的一件琺華八仙紋罐。琺華器市場現狀目前古玩市場中,琺華器並不常見。在收藏中,許多藏家易把山西產的琺華與琉璃相混,畢竟兩者從外觀來看十分相近,且都為陶胎。在一級市場中,琺華器數量較少,且大多品相不精而不被人重視。特別是山西產的琺華器因受胎質所限,流傳至今的琺華器多品相較差;與之相比,景德鎮所產琺華器品相則稍好一些。在拍賣場中,琺華器的身影亦不多見。迄今為止,有據可查的琺華器不足40件,多為明代琺華器,且成交率也不高,不足30%,只有11件拍品成交,全部為明代琺華。近年來,琺華器成交率不高已成現實,國內、國外拍賣公司上拍的琺華器都有流拍現象。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拍了6件琺華拍品,結果只有2件成交,其餘4件全部流拍;2005年德國納高秋拍上拍兩件拍品,結果全部流拍。在國內拍賣市場中,今年3月中國嘉德季拍曾有一件明嘉靖琺華花卉罐上拍,最終流拍;在今年6月份的北京誠軒春拍中,其中一件明成化瓷胎琺華水月觀音圖瓷板上拍,此件拍品正面繪水月觀音倚欄而坐,童子合掌相拜於盛開的荷花之上,一旁山石高聳,紫竹玉立,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而所施用的藍彩、孔雀藍、明黃、白彩等釉色和諧映視,沉靜素雅。整體來看,此器紋飾生動,立體感強,藝術價值較高,估價也僅12-15萬元,但終因無人應價而流拍。琺華器的相繼流拍並不代表琺華器沒有精品。在2005年5月份的香港佳士得拍賣中,一件明晚期的琺華釉蓮池紋梅瓶上拍,佈局疏朗,紋飾流暢,整體風格較素雅,最終以280.8萬元成交。隨後在香港佳士得11月份的拍賣中,一件明琺華蓮池鷺鷥紋罐上拍,其整體佈局與前者類同,只是主體紋飾有所區別,最終以1033.7元成交,成為目前琺華器成交價位最終高的拍品。以上兩件拍品的佈局和紋飾在清代中期的粉彩瓷中也能見到。琺華精品難覓琺華拍品成交率不高是有原因的,琺華器是由山西晉南地區所創燒的民窯器,在早期的產品中,山西琺華器較多。陶胎的琺華器,胎體不堅實,釉質附著力差,剝釉、磨損嚴重造成了山西琺華器傳世品較少,且品相較差。山西產的琺華器只是民窯中的一個品種,受文化、地域因素影響,在製作中隨意性較大,因此藝術價值也較低。以上兩點導致了山西琺華器整體價位不高。琺華器並非景德鎮首創,且在明清兩代的景德鎮陶瓷生產中並不占主流;琺華的整體色調以黑或紫色為主,這種色調雖然明快,但卻並非是國人喜歡的傳統色調,因此琺華從一開始就難獲眾人寵愛;山西琺華和景德鎮琺創燒製工藝大同小異,生產工藝的複雜和特殊,製作歷史的短暫以及其生產的地域相對較少,所以,能保存完好、流傳至今的產品並不多見。鑑於以上諸點,傳諸於世、藏寶於民的琺華精品更是鳳毛麟角。
琺華產量不多,不能形成較大的收藏體系,使得許多人不了解琺華器,更無法鑑定琺華器的真偽,琺華器的鑑定、研究不存在權威,這就使許多收藏家對琺華器的收藏望而卻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