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曹昭《格古要論》稱汝窯器“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是鑑定汝瓷的要義,現在學者著書立論多引用曹昭的該句話但從未解釋其義,惟陸建初先生在其《古陶瓷識鑒講義》詳細地描述了蟹爪紋,現摘要陸文如下:

 “······而明初曹昭《格古要論》說汝窯,文義甚晰:'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原意汝窯蟹爪紋並非用於裝飾,卻可藉為辨識。蟹爪紋細微,折角如蟹腳稍大於九十度,且斜勢切入釉面,故喻之,斯意醒豁矣。荀子《勸學》有'蟹八跪而二螯'語,形容蟹爪折節如跪膝甚切,可合觀。古人語蟹爪紋'隱若',尤其恰當,典型蟹爪紋因斜勢切入釉面而不染色,並彷彿蠅翅折閃白光,此​​甚有別於普通冰裂紋。後彷汝器未察此節,燒出細碎紋痕並多染色,弄巧成拙,此況清代仿汝也不能免。”

用放大鏡細觀汝瓷的釉面,發現貌似一次形成蟹爪紋為多段曲線構成,這說明蟹爪紋非一次形成的,是經過長時間過程形成的,也就是說蟹爪紋不是出窯後馬上形成的,而是經歷300年以上是時間逐步形成的 這也證實了曹昭的“有蟹爪紋者真”的判斷,宋代關於汝窯記載的那幾條文字都沒有提到蟹爪紋,而到了三百年後的曹昭提到並把它作為判斷汝瓷的標準絕非偶然。 假如曹昭活到今天可能不會稱這種斜勢切入釉面的裂紋為蟹爪紋而稱之為沒閉合的曲線或折線紋。 光在這種斜勢切入釉面的裂紋上的​​衍射使得汝釉呈現出寶石或玉般的光澤,猶如玉器的綹裂,這大概是汝窯器被後代認可且居於眾瓷器之首的原因。

 蟹爪紋(即斜勢切入釉面的釉裂紋)是經年曆久的特徵,即是原有直裂紋的汝瓷在經歷數百年後也會產生蟹爪紋,蟹爪紋是汝瓷釉料經歷幾百年後的有的特徵(一些官窯也有蟹爪紋說明這些官窯也在用與汝窯相同的釉料)。

→[ 汝瓷蟹爪紋現在還在開裂進行中‧‧‧‧]

[根據張福康 陶光儀 袁海清的研究 →

斜開片和魚鱗紋是汝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外觀特征。在中國古代

能夠掌握這種技術的窯場雖然不止汝窯一家,但也為數不多。

曹昭說“有蟹爪紋[斜開片]者真”,可作為真品的判斷條件。]

魚鱗斜開片[梅花片]紋即多角度重覆的蟹爪紋

 是只有汝窯和官窯才特有的一種開片紋,

 斜開片都在紋色較深的直開片框圍中。

 依不同角度隱沒或出現。開片紋層次感強。

 其他窯口無法仿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