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喜歡看古物近拍影片者,

可在You Tube中搜尋「清淨普賢行」五字,

即可找到敝人所拍的此件及其他古物收藏的短片。

 

明朝宣德官窯極稀珍的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龍紋大缽〉真品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此件是極美珍品。可見識到宣德瓷品的多元及創新。 

外口徑:27.5公分,13公分,底足外徑:12公分。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陶瓷專家劉良佑先生說:由測試明初青花透明釉的氧化物,

得知宣德朝以前的透明釉,釉灰(鳳尾草等)用得多,所以鐵

含量及鈣含量都高,因而造成釉面光度減低,略為失透,

起來好像不熟的樣子。同時因為鐵的著色,使透明袖中略

現綠光(仿元青花、洪武瓷品等這點常忽略)。而宣德時

由於釉果(一種風化程度較低的瓷土,長石含量較多)用得多,

所以鐵含量少,且鈉、鉀含量高,由於納的作用,就使得宣德

朝的透明釉,更加清亮,青花發色也更加濃艷! 所以,此影片

正可觀察濃淡不同的蘇麻離青深沈又艷光四射的正統發色

寶石藍。 真品有蠟質光澤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仿品大多淡藍輕浮,沒有蠟質光澤。或者深藍沒有自然層次

,也無透光的寶石藍。 此品釉面上的包漿白色反光處,可看

到橘皮紋的特徵處處呈現的相貌,宣德所有形態的瓷品,無論

大小顏色,皆有橘皮紋,前朝永樂及後朝皆無。此點仿品甚難

偽造。

 此品可觀察宣德真品的底部火石紅的顏色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也可觀察宣德真品落款書法的流暢潤厚,最難仿是「德」字,

雙人旁的斜撇角度極斜,雙人旁寬度不超過全字寬之三分之一

宣德真品的青花落款有黑、藍、灰三色的特徵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此缽的鑑真點:

1.蘇麻離青發色正統,錫斑自然而深陷,是有年代的褐紅錫光

斑。元青花與明代青花器,30以上的高倍放大鏡觀察釉下的

鐵鏽斑時,就會發現那裡有的像沙丘起伏的表面,層次分明,

從中心到邊沿自然過渡,發出一種褐紅色的物質。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Cobalt oxide tin spots sink under the glaze.

如今化工氧化鈷料(洋藍調劑)的提煉科技含量高,較純,即

使用現今仿古柴窯燒制,也達不到真品蘇麻離青天然礦物青

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燒成後,青料飄浮,沒有蠟質

光澤。仿品在窯溫作用下還原快,青翠單一沒濃淡層次。真

品青翠濃郁,有蠟質光澤,立體美感很強。釉裡紅瓷也是如

此,仿品銅著色劑提煉純度高,紅色較為鮮豔,達不到真品

紅色古樸、自然、沉穩的效果。

2.具有宣德青花唯一特徵的橘皮紋釉面。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3.玉璧底足露胎麻倉土火石紅自然, 撫摸如嬰兒皮膚細嫩

平滑。 因為二次燒成,此品玉璧形底足除了火石紅,還有一些

較硬的褐黑斑紋。 明代有一段時間,主要是中早期,圈足平

寬、矮、有點像玉壁底,但不規整。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4.刻花畫法流暢。明朝瓷圖,皆由宮庭畫師繪製紙本,呈上覆

核,才能燒製,構圖嚴謹,畫法精美。

5.缽內是宣德獨具的亮青釉

6.釉下落款〈大明宣德年製〉書法靈活,字上有蘇麻離青的

小點錫斑。宣德真品的青花落款有黑、藍、灰三色的特徵

7.宣德合嘴龍,五爪龍,皇帝御用。

〔珍稀宣德真品〕大明宣德年製 官窯  蘇麻離青〈灑藍釉刻花雲

全世界據現實觀察,明朝宣德灑藍釉瓷品極為罕見,包括此件

,超過五件。 宣德灑藍釉瓷品是官窯極少量燒治的製品,

明代景德鎮御廠遺址亦曾出土有雕刻花紋的灑藍殘片。

〈故宮文物月刊185(明代宣德官窯精華特展名品介紹)84頁〉

中有同類灑藍圓缽一件。但此件為拍賣公司的拍品,蘇麻離青發

色單調輕浮,也沒有蠟質光澤,只有一張照片,不知是真是仿?

 

〈轉貼知識〉宣德的灑藍釉怎麼樣?                                 荒唐憶夢人文 2018-09-16

明宣德時期可謂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時

的瓷器品種繁多、工藝精湛。在宣德皇帝的推動下,除了青

花瓷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創燒了很多瓷器名品,其獨特的工

藝手法和藝術魅力都讓後世望塵莫及。

灑藍釉便是其中一種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瓷器品種。 灑藍

,瓷器釉色名,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因它的釉

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

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釉竹管蘸藍

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

餘白釉地彷彿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灑藍釉瓷

器要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燒好後用竹管蘸藍色的青釉

,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淺不同

的斑點,再經第二次入窯燒制。燒成的灑藍釉瓷器,釉面

會呈現不規則的自然感覺 因為是吹上去的釉色,灑藍

釉瓷器面的質量難以掌控。後來,聰明的工匠在工藝上

進行改良,即瓷器燒完白釉後,先用剪紙貼於器物上,

然後吹釉,吹完後將剪紙拿掉即成留白,這樣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美的灑藍瓷器,在藍釉的掩

映下,露出來的白釉彷彿是飄落的雪花,所以灑藍釉也

被稱為「雪花藍」

 灑藍釉瓷器屬於個性極強的品種,相對於單色釉,灑藍

釉更富於變化。工藝上,灑藍釉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

採用管子吹上去的。《陶冶圖說》記載:「截徑過寸竹

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吹。吹之數遍,視坯之大

小與釉之等類而定,多則十七八遍,少則三四遍。」

宣德以後的明朝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如正德

和嘉靖時期,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復雜,成功率極低、

成本又太高,均不成氣候。著名陶瓷研究專家馮先銘

先生認為:「灑藍工藝只在宣德時期出現過,宣德以後

整個明代不再製作,一直到清康熙才又恢復。」也就是

說宣德以後,灑藍釉瓷器便一度停燒,一直到清代康熙

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中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只有幾件,而明代的灑藍

釉瓷器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灑藍釉工藝從現在到消亡

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時間,那麼它為什麼只經歷了

短短10年就從宮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因是1435年

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

宣宗逝後,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制過灑藍釉瓷器,

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後,灑藍釉就停

燒了…… 直到清代康熙時期,灑藍釉才又恢復生產。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

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里

紅裝飾。 清代後期,灑藍釉瓷器的燒造水準有所下降

,胎和釉等方面都無法與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

從收藏的角度講,清代的灑藍釉瓷器還是以康、雍

、乾時期的製品(仿品)為最佳。  

 

〈仿宣德滿天飛〉

有些有名拍賣公司的拍品及博物館的灑藍釉圓缽,不管

瞎編的故事多傳奇,它們的蘇麻離青發色皆是太輕浮,

它有錫斑嗎?它有橘皮紋嗎?

它是宣德正品的落款嗎?它是麻倉土的火石紅嗎?

……遠視拍攝,或可唬騙外行,只要一一近看上手檢驗,

恐拍這些高仿品,只有露出破綻了。

灑藍釉是宣德朝新創的,藍釉的青料是蘇麻離青的外國

青料,是天然礦物的氧化鈷,它約發色非常艷麗,錫斑

下陷入骨。宣德以後至清朝康熙、雍正等的仿宣德瓷

品,其青料常常混合了國產青料,如明成化、正德用的

平等青、石子青,正德、嘉靖及萬曆早期也用西域的

回青,明萬曆、崇禎至清早期的浙料,清康熙最亮麗的

珠明料,這些天然礦物的仿宣德品,不管有款或無款,皆

很容易辨假。

而清末至民國使用的化工氧化鈷(洋藍)混合國產料,

仿造蘇麻離青的發色,點染鐵劑仿造錫斑,所仿造的元

青花及明宣德瓷品,數量甚多,騙人無數,大行其道。

像魚子醬般均勻遍佈的灑藍釉圓缽,號稱「魚子藍」者,

藍釉皆非由人工吹釉,皆由器動噴灑得很均勻,,通常

發色太輕浮,沒有層次,沒有自然沈澱的錫斑,是清朝及

近代的仿品,絕非宣德真品。

宣德真品如本件的人工吹釉灑藍釉,是有濃淡深淺不等的

層次,也有下陷入骨的錫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