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2017-08-19〈国家一级文物:洒蓝釉钵〉
洒蓝瓷亦被称为“雪花瓷”,虽然在明代宣德年间就已经出现,但真正成熟和大量的生产,还是在康熙年间。它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再上一层薄釉高温烧制而成的。洒蓝瓷器型多是盘、碗、笔筒、花觚、观音尊等等,除盘、碗之外,胎体一般较厚重,坚细紧密。
其中传世的宣德时期洒蓝釉瓷器极为少见,全世界现已知仅存三件,除去天津博物馆的此件明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以外,另外两件,一件藏于首都博物馆;一件原收藏于侨居瑞士的仇焱之老先生手中,1980年11月25日,在苏富比拍卖行于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以370万港元被香港赵氏所得。
宣德上品瓷器——灑藍釉
宣德皇帝還迷上了擲色子的遊戲,正是這一嗜好,成就了灑藍釉這一瓷器品種。為了滿足這一遊戲需要,宣德皇帝下旨讓景德鎮御窯廠為其燒制一種專門玩色子用的瓷器,並且釉色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御窯廠接到聖旨不敢怠慢,當即集中了當時最優秀的制瓷工匠和最上好的材料,經過艱苦研製,最終燒制出了灑藍釉瓷器。
灑藍釉瓷器要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燒好後用竹管蘸藍色的青釉,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淺不同的斑點,再經第二次入窯燒制。燒成的灑藍釉瓷器,釉面會呈現不規則的自然感覺。一般來說,由於做工精細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滿身吹釉,吹的不均勻,深淺不一,就是雪蓋藍。如果均勻地密佈於瓷柸上,形成星星點點,才是真正的灑藍釉。因為是吹上去的釉色,灑藍釉瓷器的釉面質量難以掌控。後來,聰明的工匠在工藝上進行改良,即瓷器燒完白釉後,先用剪紙貼於器物上,然後吹釉,吹完後將剪紙拿掉即成留白,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美的灑藍瓷器,在藍釉的掩映下,露出來的白釉仿佛是飄落的雪花,又像是密密麻麻的魚子,所以灑藍釉也被稱為「雪花藍」和「魚子藍」。
明宣德灑藍釉瓷器多是缽,缽是一種盛器,比碗大比盆小。這種灑藍釉缽,適合宣德皇帝擲色子用。相傳宣德皇帝對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這種灑藍釉缽特別滿意,然而宣德皇帝在位僅十年時間,駕崩後擲色子的遊戲在宮中也不再流行。於是這種灑藍釉工藝也只存在了短短十年就消失了。
宣德以後的明朝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如正德和嘉靖時期,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成本又太高,均不成氣候。馮先銘先生認為:「灑藍工藝只在宣德時期出現過,宣德以後整個明代不再製作,一直到清康熙才又恢復。」也就是說宣德以後,灑藍釉瓷器便一度停燒,一直到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因它的釉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飄灑在藍色的水面,故而又稱「雪花藍」。其工藝上灑藍釉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採用管子吹上去的。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再上一層薄釉高溫燒制而成的。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宣德的灑藍釉怎麼樣?
明宣德時期可謂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時的瓷器品種繁多、工藝精湛。在宣德皇帝的推動下,除了青花瓷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創燒了很多瓷器名品,其獨特的工藝手法和藝術魅力都讓後世望塵莫及。灑藍釉便是其中一種前無古人又後無來者的瓷器品種。
灑藍釉,瓷器釉色名,又稱「雪花藍釉」、「灑藍釉」(因它的釉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明宣德時景德鎮所創,清康熙時燒製成熟。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彷彿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灑藍釉瓷器要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燒好後用竹管蘸藍色的青釉,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淺不同的斑點,再經第二次入窯燒制。燒成的灑藍釉瓷器,釉面會呈現不規則的自然感覺。一般來說,由於做工精細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滿身吹釉,吹的不均勻,深淺不一,就是雪蓋藍。如果均勻地密佈於瓷柸上,形成星星點點,才是真正的灑藍釉。
因為是吹上去的釉色,灑藍釉瓷器的釉面質量難以掌控。後來,聰明的工匠在工藝上進行改良,即瓷器燒完白釉後,先用剪紙貼於器物上,然後吹釉,吹完後將剪紙拿掉即成留白,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美的灑藍瓷器,在藍釉的掩映下,露出來的白釉彷彿是飄落的雪花,又像是密密麻麻的魚子,所以灑藍釉也被稱為「雪花藍」和「魚子藍」。
灑藍釉瓷器屬於個性極強的品種,相對於單色釉,灑藍釉更富於變化。工藝上,灑藍釉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採用管子吹上去的。《陶冶圖說》記載:「截徑過寸竹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吹。吹之數遍,視坯之大小與釉之等類而定,多則十七八遍,少則三四遍。」
宣德以後的明朝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如正德和嘉靖時期,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復雜,成功率極低、成本又太高,均不成氣候。著名陶瓷研究專家馮先銘先生認為:「灑藍工藝隻在宣德時期出現過,宣德以後整個明代不再製作,一直到清康熙才又恢復。」也就是說宣德以後,灑藍釉瓷器便一度停燒,一直到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
中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有幾件,而明代的灑藍釉瓷器之所以少見,是因為灑藍釉工藝從現在到消亡一共也隻存在了10年的時間,那麼它為什麼隻經歷了短短10年就從宮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因是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癥,很快就駕崩死了,宣宗死後,擲骰的遊戲不再流行,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制過灑藍釉瓷器,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復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後,灑藍釉就停燒了……
直到清代康熙時期,灑藍釉才又恢復生產。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里紅裝飾。
清代後期,灑藍釉瓷器的燒造水準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無法與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從收藏的角度講,清代的灑藍釉瓷器還是以康、雍、乾時期的製品為最佳。
今年就拍了一件灑藍釉,價格還是很不錯的。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