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種之一,特點是在烏黑的釉面上呈現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狀如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瑩的油珠,十分美麗。其形成機理是釉層中的氧化物經高溫發生分解所致。油滴釉是黑釉中的一個特殊種類,屬結晶釉,其盛燒于北宋,衰于元末,以福建的建窯最為有名。古人盛讚油滴釉器“盛茶閃金光,盛水閃銀光,映日透視,晶瑩奪目”。

  宋代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闢了一種新境界。黑瓷本是瓷器中最普遍、最單調的一種釉色,而宋人卻奇跡般地創造出了結晶釉,如油滴、兔毫、曜變、鷓鴣斑,使黑釉成為一種別具風格的藝術釉。油滴釉作為其中的代表,利用鐵元素在釉中產生不同形狀的結晶,採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燒制工藝,創作出變化莫測的滿天星斗般的油滴效果,一改黑釉的單調與平淡,為黑釉增添了光彩。

 

 黑釉瓷器在北宋興起,與當時宋人飲茶以及“鬥茶“時尚的流行有著密切的關係。宋飲茶,先將茶葉製成半發酵的茶餅。飲茶前將茶餅碾成細碎粉末放入茶碗之中,再沏以初沸的開水。宋代茶盞有五種釉色,黑釉、修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其中以黑釉盞最受歡迎,這是因為茶葉泡開後水面浮起一層白色泡沫,鬥茶先鬥色,以茶面泡沫為青白者勝出,灰白次之,黃白最下。黑瓷盞因便於襯托白色茶沫,觀察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喜歡,像蔡襄在《茶錄》中說:“茶色白,宜黑盞。”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口徑13.1公分,高7.2公分,底徑4公分。

 

失傳千年稀世珍寶─宋代鷓鴣斑[油滴]盞。

 

本盞的特點→

 

1胎土與一般建窯天目紫褐土不同,也不像吉州窯的白胎土,

 

比較像是北宋官窯[與收藏的黃綠香爐及粉青葵口盤相同]

有許紫黑斑點的糯米色胎土。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2在露胎底部被塗上一層美白兼防護的黃白釉,不像民窯作法,像官窯貢品。黃白釉年代久了,有剝落。這個特色有歷史上值得考究的意義!

 

它不是一般公認的建窯或吉州窯,胎體較薄,較精緻,應是北宋時撿擇的華北油滴貢品。[油滴茶盞是黑釉瓷中的名品,中國宋代南方建窯和北方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燒製。]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3它的鷓鴣斑,沉入在釉下[從斜側面看,黑釉的結晶比鷓鴣斑凸出],結晶較平面感,呈卵狀和不規則狀。[與建窯油滴不同]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4鷓鴣斑形成灰白色,能散發灰藍[銀]色輝光。陽光直照,鷓鴣斑上有一層七彩光。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5由黑釉觀察,有些地方呈深棕、黑色自然融合,是一次燒成。年代久了,黑釉上有許多細長龜裂紋。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一)稀珍真品  

 

 

[鷓鴣斑略說]

 區分真假鷓鴣斑建盞最根本的方法。真正鷓鴣斑,油滴沉入在釉下。真品結晶、呈卵狀和不規則狀。

鷓鴣斑有的形成灰白色,能散發藍色輝光。有的是鐵紅色結晶斑散發紅色彩虹效應。釉中還有極瑩亮發光點,散射強烈反光。

古鷓鴣斑、油滴建盞的鐵結晶斑,在靜止的條件下觀察好像平平無奇,但對茶汁十分敏感,茶盞注入茶汁,發出亮麗結晶光。觀察茶色十分相宜。動態觀察一但接觸外界光的刺激,尤其接觸彩色光,紅、黃、藍、紫等,立刻反射各種光源的色彩,形成各種不同光的反射。更有甚者,細如針尖的特殊強烈反光點,她本身就有彩虹光源,發射令人陶醉的彩虹效應。而結晶斑之間的黑釉也能發出鋼藍色輝光。

鷓鴣斑,油滴天目手工製作的因此,形狀和顏色,每一個不同的大小,盞星光閃爍,明星的形象,許多浮動點非常迷人的顏色。

 

[建窯天目略說]

天目是古代鐵系黑釉陶瓷的統稱,建盞(天目瓷),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天目瓷器(建盞)製品宋時為皇室御用茶具,傳世並藏於日本的四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是飲譽世界珍寶。
建窯始燒于五代末宋初,以生產黑釉茶器(碗、盞)為主。以黑釉瓷為主的各類生活用具和茶器。作為建窯主要產品的黑釉茶器中,茶碗又占了總數的99%。
俗稱為“黑建”或“烏泥建”的建盞(碗),裝飾工藝有地方特色:釉層厚,乃至有流釉現象。
釉呈滴珠狀,以烏黑(閃光)為主外尚有藍黑、醬黑、灰黑等多種色澤。
釉面之紋呈結晶狀,變化萬千,所謂 兔紋、油滴、鷓鴣、曜變等就是最常見的幾種。
建窯茶碗胎質以深灰色厚胎居多,按口沿形狀可分為束口、斂口、敞口、撇口數種,亦有少許盅式碗、小圓碗;以口徑大小則分大型(口徑15釐米以上)、中型(15—11釐米)、小型(11釐米以下)。這些茶碗造型的共同特徵是尖唇、大口深腹收成小圈足,因為形似斗笠,也就叫它“斗笠盞”。一種內口沿內凹進一圈的束口盞為最常見。
建窯油滴 是黑釉茶器之珍品
油滴盞的釉面密佈著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直徑從數毫米之微至針尖大小,形似油滴。也有一說釉中花紋若在水面上撒油而得“油滴”之稱。日本國最初記載“油滴”的書有《滿濟准日記》和《陰涼軒日錄》可參考。
“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所致。
建窯油滴盞國內罕有收藏,流傳東瀛民間的稱 “天目釉”、“星建盞”,其中為大阪市東洋陶瓷美術館所藏的一件被定為日本國國寶。曜變盞是建窯黑釉茶器中極為珍貴的品種。曜變盞外形尤為端莊,盞內外壁黑釉上散佈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似真似幻,令人生驚豔之歎。
在黑色釉面上 呈銀白色晶花斑者稱“銀油滴”,呈赭黃色晶花斑的,稱“金油滴”。
油滴釉宛若夜幕之星辰,閃爍無端,備極美麗,向受茶人、收藏家垂青。
蔡襄《茶錄》:茶色白,宜黑盞, 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甚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
有一套標準的公式簡易套用。 一件堪稱燒製成功的曜變茶碗需具備三項特質:
一、晶圓的大小近乎一致;二、晶圓體佈局內外均勻;三、結晶體的結構清晰完整,
如:蟹眼、油滴等,經光線照射下產生奪目的折射光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