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盞口徑約12.4公分,高約6.9公分,

底徑約3.8公分。

下圖是日本德川美術館的收藏。底足相同。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鷓鴣梚面雲縈宇—宋鷓鴣斑茶盞造型娛樂性之探析
池宗憲
大成報 總編輯
摘要

鷓鴣斑」真面目到底為何?各國學界的看法不同。
鷓鴣斑產地與定義的爭議
中國陶瓷學界對鷓鴣斑的產地看法有兩種:一為江西吉州窯,二為福建建陽窯。
一、陶瓷學者馮先銘認為:「鷓鴣斑」是江西吉州窯燒造,他寫《從文獻看唐宋以來飲茶風尚
及陶瓷茶具的演變》:「鷓鴣斑是吉安永和窯的獨特風格,建窯遺址中沒發現有這種標本。他推斷《清
異錄》記載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應為永和之誤」。馮先銘認為鷓鴣斑與兔毫並不相干,
而在產地上所說的「永和」指的是江西吉州永和窯,這也和福建建陽窯所產茶盞產地不同。馮
先銘的結論是:鷓鴣斑一名是因釉與鷓鴣鳥的羽毛斑點相同而得名,《陶雅》把它與兔毫混為一談,
那更屬錯誤了。
二、范東青在《上海博物館集刊》1986年第三期發表〈鷓鴣斑考〉,主張鷓鴣斑即油滴。理由
是「鷓鴣斑」意指鷓鴣鳥胸前的羽毛花紋,油滴的圓斑紋與鷓鴣鳥胸前的黑地白圓斑完全一致。他
又舉證明初曹仲明《格古要論》「建窯條」:「滴珠大者真」。「鷓鴣斑」只是指建窯的油滴品種而言。
范東青說鷓鴣斑茶盞是建陽窯的產品!
三、廖寶秀在《宋代點茶法與茶器之研究》中指說宋人的鷓鴣斑茶盞,元代明初時稱為珠滴,現陶瓷學界又稱其為油滴盞,其由來是碗面所成的銀白圈點類似鷓鴣胸部羽毛上的白點,故名。鷓
鴣斑紋盞,點試茶時,亦往往用之。

 

日本陶瓷界對於鷓鴣斑是油滴或是兔毫各有看法:
一、鷓鴣斑即油滴說:理由是鷓鴣鳥胸部的黑地白圓斑點與油滴的圓斑紋相似,故「鷓鴣斑」
即指油滴。這種說法在香港1994年舉辦的「中國古代茶具展」中展品找到對照實品。
二、鷓鴣斑即兔毫說:理由是鷓鴣鳥背上的白、黑相間的條紋與兔毫相似,故「鷓鴣斑」即指
兔毫。
美國學界的看法則是認為「鷓鴣斑」指的是鳥背上的羽毛,與兔毫相似,並將「鷓鴣斑」譯成
Partreidge  Feather,意為「鷓鴣毛」,似指鷓鴣鳥背上的羽毛,而不是胸前的斑點。
宋代茶盞的魅力傳承千年不減,鷓鴣斑引燃學界不同的論述:產地是建窯?是吉州窯?鷓鴣斑
與油滴到底哪裡不一樣?鷓鴣斑到底是圓點狀?還是細長形?事實上,運用分析殘片的釉藥化學成
分以及胎土的結構差異,有助分辨宋代黑釉茶盞中的鷓鴣斑、油滴、兔毫在瓷器分類上的歸屬。

 

黑色釉是建窯的本色,窯變花紋則從釉層中透出而浮現於釉面。在黑色釉與雜色釉都是一次性
施釉,燒成的黑色釉又分為烏黑(純黑色,後人俗稱烏金釉)、紺黑(藍黑色,清時稱「紫建」)、青
黑(指深沉厚重的紺黑)、黑褐色釉(主色調黑,但泛紅光或泛黃光)。雜色釉也是一次性施釉,分
成褐色釉、白色釉、紫色釉、青綠色釉

 

當燃燒到一千三百度以上時,釉藥中的成分產生變化,加上「火山作用」,促成油滴的形成
。若燒成溫度與條件控制得剛好,那麼釉藥的表面會留下藍色的三氧化鐵還原痕跡。這正是成為
油滴或兔毫的關鍵所在。建盞釉是古代石灰釉類型,酸性較多,大體上是由暗褐色的玻璃構成,在
毛筋的表面或背面稍微向下密集排列著許多不透明的褐色小球,但器近口沿的褐色之處(折口)並
沒有褐色小球,而是由褐色的小針狀的結晶三氧化二鐵所組成。在陶瓷工藝學中,這類又被稱為「分
相─析晶釉」。黑色釉、鷓鴣斑釉、毫變盞和雜色釉的胎釉化學組成,與兔毫釉的化學組成是雷同的,
它們所用的原料、配方也一樣,只是由於燒成工藝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釉面型態。

 

葉文程進一步說明,油滴是氣泡自釉中出現的痕跡,以此作為中心由三氧化二鐵結晶而成。若
溫度在燒成後期提高得較多,則富含鐵質的部份會流成兔毫紋。若溫度過高或冷卻過快,就會使釉
水下垂如漆,形成純黑釉,無兔毫紋呈現。若溫度過低或火焰氣氛不當則會褪變為其他雜色釉。建
盞是在龍窯的還原焰中燒成的,影響釉面型態的變因除窯內的位置之外,也有燒成技術的影響。
釉藥主宰了茶盞所呈現的面貌,舉凡鷓鴣斑、兔毫、或油滴,全都是釉藥的窯變所形成的,只
是不了解燒窯程序的人,光看到茶盞上的釉藥變化,就延伸出許多想像空間,同時給予不同的稱謂,
以致造成黑釉茶盞在分類上的複雜性。如今,藉由釉藥的科學分析,加上下列燒製過程的研究,將
逐一釐清鷓鴣斑、兔毫與油滴的互動關係。

 

由於釉藥與燒製的變動因素造成了黑釉茶盞釉色的多變,也形成了茶盞名稱的混淆,就以鷓鴣
斑茶盞而言,在宋代的詩詞中,鷓鴣斑茶盞被推上點茶茶器的首席;但,鷓鴣斑所指的產地,光是
一個建窯就可以歸納出正點鷓鴣斑、類鷓鴣斑油滴、類鷓鴣斑窯變等三種。
若從建窯鷓鴣斑茶盞的製成過程來看,上黑釉一次燒成茶盞之後,成品依釉色分為紺黑、烏黑、
青黑以及產生窯變的產品等四種。產生窯變的一次燒產品中,就可能已出現類鷓鴣斑茶盞(如日本國
寶曜變天目)及兔毫茶盞。部份的一次燒黑釉茶盞再拿去上釉經過二次燒,產生正點鷓鴣斑茶盞。

以下以表列說明:
建窯鷓鴣斑茶盞分類簡表:
(上黑釉燒製)→(燒成茶盞的釉色)
1紺黑色
2 烏黑色
3青黑色
4窯變色
(1)鷓鴣斑(包括類鷓鴣斑油滴、類鷓鴣斑曜變)
(2)兔毫
(上黑釉燒製)→(燒成茶盞的釉色)→再上釉二次燒成為正點鷓鴣斑

鷓鴣斑的分類
鷓鴣斑茶盞的傳世,在歷史文獻中有著不同名稱,尤其在東渡扶桑後更演變出「油滴」、「曜變」、
「星建盞」等命名,此類的名稱,則均不見於中國宋代的文獻紀錄,它們仍然應歸入宋代文獻記錄
的鷓鴣斑範疇。所幸出土資料與傳世品的研究中,逐漸解開懸疑的鷓鴣斑之謎。目前鷓鴣斑茶盞的
分類,依照葉文程的分類有三種:正點鷓鴣班、類鷓鴣班油滴、類鷓鴣斑曜變三種形式。分述如下:
一、正點鷓鴣斑:
斑點成圓形或卵圓形,呈銀白、純白、卵白色,圓點較大,分佈較錯落。1988
年在建窯水尾嵐
遺址出土的一件黑釉碗殘器,足底刻「供御」銘文,通體施黑釉,呈現黃色兔毫紋。碗面上的圓形
斑點成白色狀如珍珠,中央珠點較密集,周圍則比較疏朗,顯然是人工以毛筆蘸白釉點上去的,屬
於二次施釉性質,與通常一次性施釉窯中自然燒成的有所不同。
二、類鷓鴣斑油滴:

宋黃庭堅:「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類鷓鴣斑油滴斑點大小不一,呈銀灰、灰褐、
黃褐諸色,分布或密集或疏朗,狀如沸騰的油滴,又好像水面上滴上許多油珠一樣,俗稱「星建盞」。
三、類鷓鴣斑曜變:
類鷓鴣斑曜變:斑點內有一部份呈黃白色,在斑點的周圍和中間則呈現青白色,有些地方還帶
青紫色。曜變斑廣佈於碗內壁,是一種特殊的鷓鴣斑變異。
正點鷓鴣斑就是經過二次燒完成。二次上釉成為黑釉茶盞上的圖案,由於宋代陶工係以鷓鴣鳥
斑為主要表現方式,故以正點鷓鴣斑稱之,正點鷓鴣斑茶盞斑點表面突起,正是二次燒的白釉附著
在黑茶盞上的特色。
類鷓鴣斑油滴的產生就是窯變的結果。釉色呈現著油滴般的斑點,又因還原時釉藥中的二氧化
鐵會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以及斑點的大小,看起來像油滴,故以類鷓鴣斑油滴稱之,此類茶盞所
呈現的油滴有銀灰色、赭色,油滴直徑也有大小之分。
類鷓鴣斑曜變是所有鷓鴣斑裡最特別的一種釉藥表現,「曜變」之名應與日本國寶曜變天目碗
有關,因其窯變形式看起來像油滴,卻又像油滴的變形,在每一個斑點上釉夾雜了藍與黑的瑰麗變
化,像極了夜空中的星光,以曜變來稱之,憑添幾許浪漫。目前,這樣的曜變成品僅見於日本。

 

1995年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中,張志剛等人的研究報告指出:從已發掘瓷片實物來看,
古代生產鷓鴣斑黑釉有三處:吉州窯生產的白色鷓鴣斑黑釉器,唐代耀州窯黃褐色鷓鴣斑黑釉盞,
建窯有白色鷓鴣斑和金黃色鷓鴣斑黑釉盞,以及黑點鷓鴣斑瓷器。

1989-1990年間在大陸後門龍窯處
又出土了建窯生產的珍貴鷓鴣斑建窯,除了白色斑點黑釉鷓鴣斑殘片,還有一種新品種金黃色兔毫
釉上裝點的金黃色鷓鴣斑瓷器,更引人注目的出土了數目不少的生燒或半成品鷓鴣斑黑釉盞。研究
結果發現,白釉斑點裝點斑點的方法是用毛筆將白釉點在黑釉表面,釉點較厚,金黃色斑點是用毛
筆將高Fe2O3的釉點點在黑釉上,釉點較薄。
事實上,用白色釉或金黃色釉蘸點在黑釉茶盞上,是建窯製作茶盞的工藝特色。其白色正點鷓
鴣斑的斑點產生係以毛筆將白釉點在黑釉表面燒製而成,其燒成後釉點較厚,撫摸時有微凸的手感,
此研究與本件白色正點鷓鴣斑茶盞相吻合。
白色斑點閃露在黑釉上,正像鷓鴣胸前黑羽毛夾雜現露的白斑紋,這是古代陶工的創意,更是造形和釉藥創新的結晶,在點茶活動時的使用更滿足宋代點茶美學的娛樂要求與效果。

 

宋范仲淹在〈點茶歌〉:「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點茶味兮輕醍醐,點茶香兮薄蘭
芷,其間品第胡能欺。」這樣的詩詞中可以看到宋代點茶的精緻,使用茶盞的獨具風格,並描述點
茶的況味。今人讀詩或看到黑釉茶盞就彷彿進入宋代的點茶悠遊情境。其中,使用鷓鴣斑茶盞點茶
更是文人雅士的最愛。
鷓鴣斑的出現,建構在建盞的工藝基礎,並成為仿製的對象,由原產的福建建陽窯擴散到其他
地區民窯。這也是今日鑑識鷓鴣斑盞窯址的困難所在。所幸,經由釉藥與胎土的化學分析已解開鷓
鴣斑盞窯址之謎。建窯在鷓鴣斑盞的製造上,可歸納為一次燒產生的窯變鷓鴣斑茶盞與二次燒上釉
的鷓鴣斑茶盞,前者鷓鴣斑紋在釉下形成,燒結成功率低,難以管控;後者斑紋在釉上完成,燒結
成功率較高。然在傳世品或出土件數,前者數量卻比後者多,其中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文獻或詩詞中出現有關鷓鴣斑茶盞的描述,造成部分學者引用詩詞文獻來做窯址推論時的爭
議,甚以為江西永和窯是鷓鴣斑的唯一產地。

如今,在新的出土資料已證明鷓鴣斑來自福建建窯以及江西永和窯等多處地點。
鷓鴣斑茶盞的圖案造型與釉藥在宋代點茶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如「鷓鴣挽面雲縈宇」,其所
帶來點茶時的愉悅,茶湯美麗的浮花與白色的鷓鴣斑點相互繚繞,如夢似幻,引人入勝,正是點茶
時進入他界娛樂性的平台。

北宋華北銀油滴的鷓鴣斑黑釉盞(二)稀珍真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