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jpg

(念佛直修大乘清淨心)

成佛的清淨法身,是由五分法身集合成就的,五分法身就是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及解脫知見法身。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及出家等一切戒法皆是屬於戒法身。這法身,眾生與佛是同一體的,是本有清淨無染的覺性,稱為「本覺」,開始修習戒定慧三無漏學的聲聞、緣覺、菩薩,稱為「始覺」,成佛就是「究竟覺」。覺悟就是菩提,覺悟之道就是成佛之道。而修行覺悟,首先要離棄惡習惡業,離惡就要持戒,《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思益梵天所問經》亦云:「何謂菩薩能奉禁戒?佛言:常能不捨菩提之心。」菩提心以大悲心為本,而大悲心因眾生而發。持戒不傷害任何眾生,就是大悲心。如果全法界只有你一個眾生,就不必持戒,有眾生同一業力共同生活,就須持戒。北魏曇鸞大師說:「發菩提心,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既是為利益眾生發願成佛,一定要持律儀戒,遠離一切傷害眾生的性罪、遮罪,離惡防非,要先使身語意三業清淨,才能進一步修習一切的善法,才可利益一切的眾生。也因為「戒」為法身,戒律,不只是成佛的基礎;念佛人中品中生至上品上生,都要以戒行清淨為要件;以清淨的身口意,才能作為往生極樂佛國的淨業正因。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裡說過,他所講的佛法,沒有大乘、小乘之分,唯一佛乘。只是眾生根器不同,隨類各得其益;猶如佛陀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當釋迦世尊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講「苦、集、滅、道」四聖諦後,也在長阿含、雜阿含等阿含經類講十二因緣法及三十七道品,當時眾生的根器,很容易就證得阿羅漢果;但很多羅漢比丘,脫離生死後,卻沈空滯寂,不願再入生死度化眾生,便成了大乘的焦芽敗種。釋迦世尊就再循循善誘,講解《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圓覺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大寶積經》、《大集月藏經》、《入楞枷經》…等等,大乘、菩薩乘的方等經典,令一切佛子捨小乘趣大乘,迴小向大,終究迴歸佛乘。

    現在南傳佛教中的出家眾,他們只承認一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們不認為有十方佛國的無量諸佛,也不求生其他佛國。他們認為阿羅漢就是修行最高的境界,其中某些人,修定後有小神通(走火入魔、靈鬼附身的一大堆),喜不自勝,就以少為足,反來誹謗大乘佛法是偽法、是邪法。弘一大師說:「聞謗莫辯。」不僅不辯,我們也不輕視聲聞、緣覺二種小乘人。《虛空藏菩薩經》中說:大乘行者輕視、誹謗二乘行者及二乘教法是根本重罪。因為二乘仍然在一佛乘中,同樣是佛陀所教導的真理。同樣地,大乘行者,若放棄大乘,倒學二乘,也是重罪。我們若遇到我慢自大的二乘學人,只能生悲愍心。如《圓覺經》云:「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遇到二乘或邪見之徒口出狂言,不可生鬥爭心,好勝心,也不可爭辯;應知我們覺性的清淨真如,離一切語言相,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各人唯心自作自受。因為二乘之戒,重在身業及口業,大乘的戒律,重要在意業,在於我們的起心動念。大乘持戒,清不清淨,皆在我們現前這一念。

    我們今日得聞淨土經典,能夠信受奉行念佛法門,是何等的尊貴!念佛法門,橫出三界之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入一佛乘,「佛」即是「覺」,念佛即是念覺,名能召德,以「阿彌陀佛」的究竟覺,來啟發我們現前這一念,本具的良知良能,就可出離一切妄想執著的恩怨纏縛,我們眾生的本覺就漸次還歸清淨。為了我們時時刻刻能夠以覺悟心、清淨心來念佛,將來能夠上品蓮花生,元朝優曇大師說:「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痴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順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歛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併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一念清淨,一念相應;念念清淨,念念相應,念念是佛。

    明朝憨山大師在《大乘起信論直解》中說:「本覺在迷,而眾生依之造業,故云業力不可思議。今出纏還淨,而本有不思議神通妙用,能作勝妙境界無量功德之相,隨眾生根自然相應而現,令得利益。」此不思議力,我們本性,元自具足,一心念佛,即能啟發,萬德莊嚴,難思難議。

    蕅益大師在《示念佛法門》中也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我們眾生只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徹證自心不生不滅、無量光壽的佛德,即隨著吾人之信願持名,念念資發我們眾生本具的智慧德相;眾生憶佛念佛,業識妄心念念受真如薰習,法身顯現,便能與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感應道交,猶如帝網千珠交涉互映,亦如空合空,水合水,互融互成。「往生極樂,一生成佛。」就是阿彌陀佛濟度眾生的接引本願,也是我們眾生所有成佛誓願,能夠究竟圓滿之最佳歸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