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jpg

48.jpg

    〈楞嚴經〉云:「汝原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楞嚴經〉講「循業發現」,就是〈華嚴經〉的「一切唯心造」。

    「循業發現」,雖然因果宛然,過去所造的業果善惡皆會現前,但同時,在受苦樂果報的同時,遇境逢緣的當下,我們的起心動念也在創造未來的果報,生滅不停,不可不慎。

    明朝蕅益大師說:修行,就是在修現前這一念,要能覺知此念是貪?是瞋?是邪見?它落在那一法界,若能如如無瞋無愛,不會依他偏計,自能回歸清淨本然。

   〈楞嚴經〉講,我們的心性無生而生,生而無生;無滅而滅,滅而無滅,是遍滿、遍透十法界的。雖然無形無相,所有的妄念(不離真如),卻是遇緣則發(無明識種,真妄不二),念念在創造自己的法界。所以清朝徹悟大師說:若知此理,念念在造自己的法界,沒有不念佛的;因為念佛就是在創造佛法界,與佛結緣,更大、更方、更廣。念念以阿彌陀佛的佛德佛智來啟發我們本具的佛德佛智,進而創造自己的成佛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賢行願十大願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